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5):117-120
目的探讨螺旋CT探查在颅脑外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均进行螺旋CT探查,分析CT检查颅脑外伤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测发现,8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32.50%),脑挫裂伤16例(20.00%),硬膜下血肿14例(17.50%),硬膜下积液9例(11.25%),硬膜外血肿7例(8.75%),颅骨骨折6例(7.50%),颅内血肿2例(2.50%)。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测结果比较,螺旋CT探查颅脑损伤的符合率为100.00%;经分析发现,随着CT积分不断增加,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螺旋CT探查有助于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准确反映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排与单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7月我院诊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以及单排螺旋CT平扫,比较分析单排及多排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结果单排及多排螺旋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排螺旋CT比较,多排螺旋CT检出率更高,误诊率更少,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62例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时所用方法分为超声诊断组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组,每组3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组漏诊3例(9.68%),误诊4例(12.90%),确诊24例(77.42%);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组无漏诊发生,误诊1例(3.22%),确诊30例(96.77%),可知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组确诊率96.77%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及早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目前应用的标准化临床指标(包括:平板运动实验、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月同时行运动平板实验、64排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44例,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运动平板试验和64排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TET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1.54%、特异性为33.33%、阳性预测值为50%和阴性预测值为37.50%;64-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65%,特异性为55.55%,阳性预测值为73.33%,阴性预测值为71.42%。结论在无创诊断冠心病方面64排螺旋CT优于运动平板试验,临床上64排螺旋CT可做为一种筛查冠心病的更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冯自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73-1774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Plus多排螺旋机扫描仪,对86例鼻外伤患者进行鼻骨横断面扫描和VR成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鼻外伤患者中,16例普通X线侧位平片未发现骨折(18.6%);螺旋CT VR图像均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其中单纯性鼻骨骨折44例(51.2%),并发上颌骨额突骨折19例(22.1%),上颌窦骨折8例,筛窦纸样板骨折9例,鼻中隔断裂6例。结论:鼻骨骨折的螺旋CT容积重建(VR)对茎突过长症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鸣  王镇章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26-282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颅脑出血性病变,通常是由于动脉瘤、血管畸形破裂导致的,但也有外伤或是颅内血肿血液下行进入蛛网膜下腔形成[1].多层螺旋CT检查,是无创伤检查,对于颅脑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5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颅脑损伤的CT特点 ,以提高高原地区颅脑损伤的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我院 (海拔36 58米 ) 1 994年以来有明确外伤史、CT资料完整、部分经手术证实的颅脑外伤病例838例。所有病例的CT片均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358例CT检查阳性患者中男性 30 1例、女性 57例 ,汉族 1 73例、藏族 1 83例、回族 2例 ,年龄最小 2月、最大82岁 ,平均 2 7 2± 1 4 6岁。结果  83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T检查的阳性率为4 2 7%。硬膜下血肿 96例 ( 2 6 8% ) ,硬膜外血肿 59例 ( 1 6 5% ) ,硬膜下、外混合血肿 3例 ;脑挫裂伤 1 83例 ( 51 1 % ) ,其中脑挫裂伤合并血肿形成 1 0 1例 ,颅骨骨折1 84例 ( 51 4 % ) ,其中单纯颅骨骨折 37例、硬膜下血肿合并颅骨骨折 34例、硬膜外血肿合并颅骨骨折 33例、硬膜下、外混合血肿合并颅骨骨折 2例、脑挫裂伤合并颅骨骨折 57例、其它类型损伤合并颅骨骨折 2 1例。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有着与平原地区不同的特点 :各种损伤的发生率不同 ,损伤程度较平原地区严重。本文的统计结果与CT应用于高原以前的颅脑损伤的统计结果有着极大的差别 ,说明CT在高原地区颅脑损伤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硬膜下血肿是颅脑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们分析了颅脑外伤经 CT 扫描诊断为硬膜下血肿者210例,CT 对于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诊断准确性很高。资料和方法210例硬膜下血肿中,单侧血肿17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脑内CA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MRI),将CT、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并进行对比。结果应用16层螺旋CT检测对脑内C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与M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6排螺旋CT诊断脑内C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操作快捷方便、价格低、普及性强,但具体应用仍需考虑患者适应证及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技术(MPVR)在颅脑外伤合并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螺旋扫描加多平面重建和轴位扫描,对26例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6例颅底骨折中螺旋扫描显示骨折线22例,占84.6%,CT轴位扫描显示骨折线7例,占2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时应用螺旋扫描加多平面重建能进一步明确颅底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多排螺旋CT临床表现。方法选择16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片检查、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分析CT扫描图像、X线片,并以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综合评估X线片检查对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160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发现,右肘关节出现脱位症状患者62例(38.75%),左肘关节出现脱位症状患者98例(61.25%)。CT扫描图像显示:骨折患者144例(90.00%),未发现骨折患者16例(10.00%);144例骨折患者中,细小嵌插骨折患者8例(5.56%),骨碎块明显分离移位患者136例(94.44%)。16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骨折为尺骨冠突骨折,共94例(58.75%);冠突骨碎块大小为3~12 mm,平均大小为5.4 mm;依据ReganMorrey分型分为:Ⅰ型患者14例、Ⅱ型患者76例、Ⅲ型患者4例。第二常见的骨折为桡骨小头骨折,共84例(52.50%);桡骨小头骨折合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60例(37.50%);肱骨小头骨折患者66例(41.25%),其中撕脱骨折患者20例,凹陷性骨折患者46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10例,肱骨滑车性骨折患者20例。144例骨折患者中,多发性骨折患者80例(55.56%)。30例闭合性复位失败患者,在临床CT检查期间,肘关节一直处于脱位状态。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97%,阴性预测值为84%,阳性预测值为90%。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是针对于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病症的最佳临床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9-21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H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普外科就诊并需要进行治疗的疑似FNH 112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64排螺旋CT及彩超检查,并常规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组织病理学确诊为FNH 94例,男58例,女36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为(43.73±15.76)岁;临床以无明显症状(81.91%)居多,症状不典型;病灶以单发病灶(90.43%)居多;病理类型以经典型FNH居多,占95.74%。多排螺旋CT与彩超比较,多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为86.17%,显著高于彩超检查(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具有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颅脑损伤的CT特点,以提高高原地区颅脑损伤的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我院(海拔3658米)1994年以来有明确外伤史,CT资料完整,部分经手术证实的颅脑外伤病例医师独立阅片,358例CT检查阳性患者中男性301例,女性57例,汉族173例,藏族183例,回族2例,年龄最小2月,最大82岁,平均27.2&#177;14.6岁。结果 83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T检查的阳性率为42.7%,硬膜下血肿96例(26.8%),硬膜外血肿59例(16.5%),硬膜下,外混合血肿3例;脑挫裂伤183例(51.1%)。其中脑挫裂伤合并血肿形成101例,颅骨骨折184例(51.4%)。其中单纯颅骨骨折37例,硬膜下血肿合并颅骨骨折34例,硬膜外血肿合并颅骨骨折33例,硬膜下,外混合血肿合并颅骨骨折2例,脑挫裂伤合并颅骨骨折57例,其它类型损伤合并颅骨骨折21例。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有着与平原地区不同损伤的发生率不同,损伤程度较平原地区严重,本文的统计结果与CT应用于高原以前的颅脑损伤的统计结果有着极大的差别。说明CT在高原地区颅脑损伤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骨盆X线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在手术直视下都证实存在骨盆骨折,其中15例(30.00%)为骶骨骨折,16例(32.00%)为骶髂关节骨折,12例(24.00%)为髋臼骨折,7例(14.00%)为耻骨联合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骶骨骨折准确率93.33%、诊断骶髂关节骨折准确率93.75%、诊断髋臼骨折准确率100.00%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取清晰的三维图像,为诊断这提供全面、直观、精确的解剖结构成像,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脑外伤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某院颅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SW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案病灶检出数量、病灶部位,分析SWI检查对颅脑外伤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CT示脑挫裂伤低密度影伴高密度影、脑出血类圆形高密度影、急性期硬膜下血肿新月形高密度影;SWI示颅内出血低信号,附近水肿带示高信号,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呈点样、线状低信号,弥漫性轴索损伤微小出血灶低信号;SWI检查脑挫裂伤并血肿、复合外伤符合率及颅脑外伤总符合较CT高(P<0.05)。结论SWI检查在颅脑外伤中有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且能显示弥漫性轴索损伤微小出血灶,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可为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182-18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小肠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小肠肠梗阻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16排螺旋CT扫描,对CT扫描后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重建。结果 CT扫描结果显示31例患者CT轴位及MPR重建图像上可显现较为清晰的影像特征,患者肠管呈节段性扩张。低位梗阻者13例,高位梗阻者21例,CT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94.12%)显著高于X线平片(44.12%)(χ~2=19.91,P0.05)。CT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8.26%,其中肿瘤性肠梗阻11例(11/11),粘连性肠梗阻9例(9/12),肠套叠4例(4/5),腹内疝1例,肠系膜扭转1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外伤后肠梗阻1例,血运性肠梗阻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可较为清晰准确的显示小肠梗阻的存在、部位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8年中主脉脉壁间血肿CT影像检查资料。17例主脉脉壁间血肿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三维容积成像(VR)后处理。结果 16排螺旋CT检查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壁间血肿。结论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盛军  陈宏山  杨奕  郭海麒  刘德顺 《安徽医药》2013,17(8):1312-1313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经手术证实的42例冠心病患者,通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该组病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97.62%、阳性预测值为88.10%、阴性预测值为92.86%。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安全、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不同的检测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探究不同检测方案的临床特征。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患者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监测,观察其预测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中,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40.00%,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66.67%;DSA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50.00%,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83.33%;D-二聚体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55.56%,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3.33%;三种方法联合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73.33%,灵敏度为88.64%,特异度为91.67%。经统计学分析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该三种方法单独检查(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预测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的放射科所接诊的108例病患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以64型号排螺旋的CT医疗仪器开展临床检查。观察组接受。分析两组效果。结果:所有病患在接受了通过多层式螺旋CT扫描检查后,基础性病变的检查诊断结果:有35(32.41%)例病患为主动脉的夹层性疾病,20(18.52%)例病患为壁间血肿,18(16.67%)例病患为穿透粥样硬化溃疡;有15(13.89%)例病患为复合性病变;复合性病变:6(5.55%)例病患为AD伴IMH,8(7.41%)例病患为AD伴PAU,4(3.70%)例病患为PAU伴IMH。结论:对于患有急性的主动脉该类综合征病患,实施多层式螺旋CT临床检查,实际检出率极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最具精准度的检查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