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介绍GSS器械的结构,原理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GSS器械由不同型号的开13椎弓根螺钉、开13椎弓根钩、连接棒、阻塞器和横向连接器等组成。在脊柱侧凸稳定区内的各脊柱节段上选择数枚开13椎弓根螺钉行连续或间断固定,通过连接棒进行连续固定,采用撑开、加压或旋转矫正的方法对畸形脊柱进行矫正。共治疗16例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5.3岁。特发性侧凸11例,先天性侧凸5例;术前平均Cobb’s角为63°。16例均采用一次性手术矫正。[结果]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1.5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平均Cobb’s角为29.4°,矫正率为59.1%;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平均Cobb’s角为33.3°,矫正率为52.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CD矫正器的原理设计的GSS器械,对脊柱具有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功能,适用于不同年龄脊柱侧凸患者的内固定器械,其矫正力大,且不占据椎管空间,是对脊柱侧凸治疗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2010年采用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6例。根据术后临床表现、矫正率和术后X线片判定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情况,对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平均矫正率为63.81%,术后患者脊柱长度平均增加6.2 cm;术后X线片判定置入的308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置钉不良率为16.9%;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胸部脏器及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在脊柱侧凸临床治疗中,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凸矫形是有效、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1980年以来本院骨科相继进行了记忆合金棒结合椎板下钢丝矫正系统和记忆合金棒结合椎弓根螺钉矫正系统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共计治疗7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前者后路一期手术矫形共计68例,后者后路一期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例。[结果]采用一代系统的68例患者中,完成5a以上完整随访的58人,Cobb角由术前平均54·2°矫正至25·8°,术后5a随访时平均28·3°。采用二代系统的5例患者经过1~4a的随访,Cobb角由术前平均57·8°矫正至17·8°,术后1a以上随访未见矫正丢失。[结论]利用形状记忆和超弹性的属性,形状记忆合金脊柱侧凸矫正系统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矫正效果,结合椎弓根钉可以取得更好的三维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制的-种脊柱侧凸矫形支具已于2012年获专利(专利号:ZL2012.20123216,3),用于脊柱侧凸的矫正治疗,自2011-12—2012-12临床应用于矫正脊柱侧凸20例,取得-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80-1784
[目的]建立Lenke 1A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三种不同置钉模式中凹侧螺钉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一个T2~S5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凹侧置入椎弓根螺钉,按照不同的置棒方式进行矫形模拟。A组模拟从顶椎开始,再依次向上和向下置棒;B组从中立椎开始,然后依次向上,再从中立椎下方开始置棒;C组从中立椎开始,然后依次向下,再从中立椎上方开始置棒,最后分析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的等效应力。[结果]研究表明A组连接棒上的等效应力相对稳定,而B组和C组应力变化较大。虽然无论何种置棒顺序,都可以得到相同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但是A组连接棒上应力分布变化较小,而且最大应力小。[结论]三种置棒顺序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A组椎弓根钉及连接棒断裂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6.
198 5年张光铂等[1] 对北京市 2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 ,结果发现cobb角 10°以上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 1 0 4 % ,提示在我国有相当的脊柱侧凸患者需要诊治。多年以来 ,虽然各国学者从遗传学[2 ] 、椎旁肌与结缔组织[3 ] 、血小板的结构与功能[4] 、中枢神经系统[5,6] 以及生物力学[7,8] 等多方面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均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在神经内分泌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松果体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褪黑激素 (melatonin)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矫正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 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均行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矫正的手术方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于重度的或僵硬性的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一期头盆环牵引后,脊柱侧凸Cobb角明显减小,二期后路矫正治疗后有效的避免了过度矫正所带来的脊髓及神经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证了矫形效果的最大化.[结论]通过选择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矫正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畸形,可预测矫形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方法,矫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青少午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侧前路矫正、前后路联合矫正。首先通过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半椎体、椎间盘切除,然后采用侧前路短节段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畸形7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经后路行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切除,凸侧加压、凹侧支撑固定11例。[结果]18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s角36.7°,矫正率77%,经18~28个月随访,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侧前路和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临床效果满意,其中前路矫正手术用于胸腰椎、腰椎单一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9.
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测试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PRSS,ADS和PRFS)矫正脊柱侧弯效果和阐明矫正侧弯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为克服使用欧美方法在治疗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时需多次延伸内固定和广泛脊柱植骨融合,从而影响脊柱生长和运动等缺点,本院于1998年研制成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从1998年10月~2003年12月作者用PRSS矫正各种类型脊柱侧弯183例生长中儿童侧弯,对其中66例随访2 a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弯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37例;手术时平均年龄12.15岁。并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和PRSS固定后的动物模型的椎体两侧的终板软骨中的X型胶原的测试,以阐明PRSS对侧弯的矫正作用和矫正的生物力学机理。[结果]脊柱侧弯由术前66.58°(40~110°)矫正至12.70°,平均矫正率68.86%,平均随访24.6个月,22例有平均6.5°丢失,其余无丢失。PRSS矫正节段脊柱平均增高11.13 mm,8例骨成熟后除去内固定,侧弯矫正维持良好,脊柱活动度接近正常。生物力学测试证明:在放置PRSS后,PRSS在凸侧的侧推力在脊柱两侧软骨终板上产生不对称应力,在侧弯凸侧产生压应力,而在凹侧出现张应力。并发现在凸侧椎体终板软骨上较之凹侧有更多的X型胶原表达,说明在压应力增加侧的椎体终板软骨细胞的分化、骨化或退变提前与加速,使该侧终板软骨的生长受到抑制,侧弯椎体两侧的不平衡生长达到脊柱侧弯矫正的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PRSS的矫正机理。体外生物力学测试证明PRSS临床使用时不需植骨即能有效维持矫正。[结论]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是新型的我国首创的效果良好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特别适于生长中儿童的脊柱侧弯,其独有的优点为:手术时不需植骨融合,一次手术即能满意矫正脊柱侧弯及维持矫正,不需多次手术去延伸内固定。术后PRSS能随儿童脊柱生长而自动延伸,所以能有效防止躯干短小畸形和一部分“曲轴”现象。治疗完成后,脊柱屈伸活动功能接近正常。还能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前路脊柱旋转的矫正和固定,还可治疗脊柱滑脱和脊柱骨折,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ulcrum-bending(支点弯曲位)像对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帮助及新思路,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18例伴发脊髓空洞和(或)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两组:(1)牵引后前后路联合脊柱侧凸矫形手术(6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先行Halo颅骨牵引,1周后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直接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2例):术前拍Fulcrum-bending像,并根据其结果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结果]6例牵引后手术患者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1%;6例柔软型侧凸患者直接后路手术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0%,且术前Fulcrum-bending像与术后Cobb’s角相接近;6例僵硬型侧凸患者中1例出现轻微神经损害情况,后逐渐恢复,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52%,手术存在过度矫正。[结论]对无明显神经损害的伴发脊髓空洞或ChiariI型畸形的脊柱侧凸柔软患者,不必行术前牵引而直接行后路手术,且可以获得与牵引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Kaneda脊柱前路矫形系统(Kaneda anterior scoliosis system,KASS)治疗胸腰椎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3例脊柱侧凸畸形通过前路椎间盘摘除、松解、椎间植骨融合及KASS内固定矫正侧凸畸形的临床资料,男性17例,女26例。年龄11~24岁(平均14.6岁)。侧弯病因:特发性35例,先天性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矫正效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6个月~4年)。胸腰椎术前侧凸Cobb s角平均为66°(43°~98°),术后矫正至18°(0°~32°),畸形矫正率为91.7%。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例出现矫正度部分丢失。[结论]KASS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凸具有能早期矫正畸形,创伤小,融合固定节段少,矫形效果好,维持术后矫正度理想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经胸侧前方椎体三维矫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应用TSRH、CDH-M。等矫形器械对12例青少年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凸侧胸腔于椎体侧前方行椎间松解、椎体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1例肺不张,1例呼吸道梗阻。经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缓解。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大血管损伤、脊髓损伤、肺炎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术前胸椎Cobb’s角48^o~66^o,平均52.6^o。术后胸椎残余Cobb,s角平均15.2^o,矫正率77.8%。随访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节段性骨融合,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未发现假关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经胸椎体侧前方二维矫形手术是治疗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楔形变有限元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初步应力统计分析,量化比较部分应力值.[方法]对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薄层CT扫描,获得目的原始数据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直接进行相关测最,并选取若干应力点分析止常载倚下目的受力情况.[结果]侧凸段各椎体楔性变在顶椎区域最大,椎体各点应力分布也呈现顶椎区域集目的现象,楔变和应力大小均呈现向端椎逐渐减小目的趋势.[结论]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脊柱侧凸各种条件下目的应力变化分析,为脊柱侧凸目的相关生物力学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路椎体截骨矫形固定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本院2003年4月~2005年2月采用后路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治疗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男5例,女4例;年龄11~23岁,平均14.2岁。先天性侧凸5例,特发性侧凸4例。术前测Cobb s角平均为81.5°,悬吊后平均为67.2°,脊柱柔韧度平均11.5%。伴有神经症状2例,椎管内间隔2例。顶椎截骨平面在T8~11,截骨后采用Scofix器械固定,后路植骨融合。[结果]9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6.6个月。侧凸Cobb s角平均31.2°,矫正率平均61.3%,矫正丢失率平均2.1%。本组病例全部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松动。[结论]后路椎体截骨矫形固定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适用于中、重度青春期后特发性和重度先天性混合性脊柱侧凸畸形,此方法能一次性完成矫形侧凸,降低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并通过椎弓根系统固定和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例罕见的严重脊柱前凸畸形的诊治经验。[方法]一女性患者全脊柱弓状前凸,病史10年,颈椎前凸45°,胸椎前凸8°,腰椎前凸65°,合并T6~L2右侧凸23°。临床诊断为脊肌萎缩症,分两期手术:前路松解,后路松解并矫形固定。[结果]术后胸椎后凸13°,腰椎前凸35°,侧凸7°。前凸矫正率69.9%,侧凸矫正率69.6%。术后患者能平视,在支具保护下直立行走。[结论]以前凸为主的脊柱畸形少见,病因为脊肌萎缩症者更少见。本病例矫形成功,为临床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2月起将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侧凸外科手术,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分别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行椎弓根螺钉植入及传统的解剖标志辨认法辅助X线定位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术后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判断两组内固定术的植钉准确性。[结果]10例脊柱侧凸病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114枚。其中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系统辅助下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共植入椎弓根螺钉61枚,其中优56枚(91.8%),良5枚(8.2%),无差的螺钉;另5例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辨认法辅助术中X线定位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共植入椎弓根螺钉53枚,其中优30枚(56.6%),良12枚(22.6%),差11枚(20.8%)。[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行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植入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的解剖标志辨认法辅助术中X线定位法,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能显著提高脊柱侧凸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矫正效果,对脊柱侧凸手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脊柱侧弯时椎体和椎间盘出现凹侧低、凸侧高的楔形变,造成两侧的不对称应力;而在应用PRSS侧推矫形后不对称应力相应减少。本实验用模型实验方法研究PRSS矫正脊柱侧弯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方法]椎体模型选择铝材,椎间盘及韧带模型材料选择聚碳酸脂,建立5个椎体、4个椎间盘的脊柱模型并模拟轻度侧弯情况,分别取纵向载荷为0kg、5kg、10kg、15kg、20kg,横向载荷分别为0kg、3kg、6kg、9kg、12kg。按原型矫正过程的载荷,进行加载试验,利用光弹性法及应变电测法测量了模型应力。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模拟并验证实验的可靠性。[结果]脊柱受矫正力后,脊柱处于纵向力和横向力的联合作用状态,界面法向应力分布明显改变,凸侧的法向压应力增加,凹侧的压应力降低并可转变为拉应力。拉应力值与矫正力成正比关系。在一定的矫正力作用下,模型凹侧压应力值逐渐减小,直至出现拉应力,而凸侧依然是压应力,并且应力值比施加矫正力前更大。[结论]脊柱侧弯应用PRSS矫正过程中,随着矫正力的增加,凸侧的压应力增大,同时凹侧的压应力迅速减小并可产生拉应力。这样可促进凹侧骨的生长,抑制凸侧骨的生长,使脊柱生长变直,从而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哈尔滨市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及类型,分析支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对哈尔滨市城乡32所中、小学校6~16岁的24 362名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统计患病率情况。根据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大小不同,给予热塑支具治疗(Cobb角20°~40°)。每6个月复查1次,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析治疗结果。[结果]第一检结果阳性1 240名(5.09%),第二检阳性518名(2.13%),其中497名进行第三检,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Cobb角≥10°者423名,患病率为1.74%。特发性脊柱侧凸116例(Cobb角20°~40°)进行热塑支具治疗,支具治疗病例平均随访38个月,84例(72.4%)治疗有效,32例(27.6%)出现脊柱侧凸进展,治疗无效。Cobb角20°~30°组的矫正效果优于Cobb角30°~40°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以便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热塑矫形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取得较好疗效,侧凸柔软性好,Cobb角较小,则矫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松解后路中华长城矫正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松解后路中华长城矫正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死于术后13d的肺动脉栓塞,余14例均效果满意。本组经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侧凸矫正53°~85°,平均55°。[结论]重度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提高对脊柱矫形手术神经并发症的防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脊髓或神经的损伤是脊柱侧凸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随着对脊柱畸形矫形和内固定能力的提高,尤其自1984年Cotrel-Dubousset报告使用三维内固定装置矫正脊柱侧凸以来,脊柱矫形手术相关的神经并发症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