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85例确诊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等常规外科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43例,在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8(IL-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7 vs 5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IA运动、感觉评分,FIM评分及MB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助于降低继发性炎性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在急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急性脑损伤后SI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 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预后.结果:观察组预后的良好率和死亡率为46.67%( 21/45)和11.11%( 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89%( 13/45)和24.44%( 11/45).治疗后第3d、5d观察组TNF-α、IL-1 β、IL-6、IL-8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0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脑损伤后SIRS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抑制促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不同免疫条件下血清IL-6、和IL-8、TNF-α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58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激素冲击组(24例)及非冲击组(34例),所有患者于伤后第1、3、7天分别抽取外周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进行血清IL-6、和IL-8、TNF-α含量的检测。同时以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58例术后3周全部得到随访,其中17例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恢复(17例肌力进展≥2级,称进步组,41例肌力进展〈2级,称缓慢组)。损伤组在3次血清IL-6、IL-8、TNF-α水平检测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激素冲击组血清IL-8、TNF-α水平于伤后第3、7天两次检测均明显较非冲击组为低。同时进步组IL-6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但IL-8、TNF-α在第3、7天均较低。结论IL-6、和IL-8、TNF-α在脊髓损伤中均起重要作用,激素可明显抑制IL-8、TNF-α的分泌,但脊髓损伤后IL-6持续升高可能预示着脊髓损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李欣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148-114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用于急性脊髓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使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护理体会,男16例,女7例;年龄19~56岁。均为急性脊髓损伤。结果本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输液性肢体肿胀,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转归较好。结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有效措施,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对T细胞亚群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死亡率分别为16.7%、40%,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48、72 h后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有显著疗效,能调节T淋巴细胞的凋亡,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科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北京怀柔医院就诊及住院的300例儿科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患者单用阿奇霉素10mg·kg-1·d-1静脉滴注;观察组150例患者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2mg·kg-1·d-1静脉滴注。治疗7d时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4+和CD8+)及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TNF-α、IL-2、IL-6),观察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时间。结果:与单用阿奇霉素组相比,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用药组不仅能够缩短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而且能够降低CD8+水平(P<0.05),升高CD4+/CD8+比值(P<0.01),降低CRP、ESR、TNF-α、IL-2、IL-6的水平(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且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0%比56.7%,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2.7%比19.3%,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科支原体肺炎,患者症状、体征得到较快控制,病程缩短,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小骨窗手术效果。方法选取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将其分为6 h以内组(观察组)和6~72 h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小骨窗手术。对手术效果、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周围水肿量及炎症指标(IL-6和TNF-α)水平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于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量、IL-6、TNF-α水平,在同一时间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者应早期给予小骨窗手术治疗,以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特点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外伤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脊髓损伤患者OPLL骨化类型与颈髓NRI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与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伴OPLL的颈椎在较轻的外力作用下常可出现较严重脊髓损伤。伤后8h内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例患者,2例死于并发症,10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治疗17例,1例手术后27d死亡,16例患者术后半年颈髓功能Frankel评分改善。结论OPLL患者外伤后脊髓损伤的程度往往较重,骨化类型与NRI颈髓信号改变平面直接相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手术减压均有助于颈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分为两组,其中颅脑损伤中重型(3~12分)40例,轻型(13-15分)40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共8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水平,并且分析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住院后第1天颅脑损伤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发现所有时间点中重度组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轻度组(P<0.05);所有患者入院1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OS)评定患者,预后良好30例,预后不良60例,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发现预后不两组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其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围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硬通道联合尿激酶(UK)冲洗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60例CSD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硬通道联合UK冲洗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差异;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硫化氢(H2S)]、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MBI、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NSE、NGF、H2S、IL-6、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DH患者经硬通道联合UK冲洗引流术治疗后口服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并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红花黄色素A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 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量表进行损伤程度分级, 采取红花黄色素A干预治疗, 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检测第0、3、6天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 分析红花黄色素A对重型颅脑损伤炎症和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 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与轻度颅脑损伤比较, 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的IL-6、IL-8、TNF-α表达水平高于轻度颅脑损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 P<0.05)。检测第0、3、6天3个时间点IL-6、IL-8、TNF-α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 随着损伤时间延长, 两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逐步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干预组第3天及第6天时间点的IL-6、IL-8、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严重外科感染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Tαl在外科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8例严重外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药组加用胸腺肽α1,并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但对照组趋势更加明显,而自介素-10(IL-10)在用药组患者中呈升高趋势,治疗第4天用药组的CD3、CD4较用药前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α1可以调节严重感染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反应、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羟考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且观察组的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且观察组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DA水平明显低于麻醉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OD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羟考酮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椎管内药物注射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创介入组和骶管封闭组各60例,比较两组JOA、VAS及ODI评分和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脊柱微创介入组疗效优于骶管封闭组(P0.05)。两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微创介入组的三项指标浓度均较骶管封闭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内药物注射疗法治疗LDH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其可能的机制与降低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抑制神经根周围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隔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1剂/d,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寒湿阻络证症状、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临床疗效以及血清IL-β、TNF-α、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ASCS各项指标升高更明显,寒湿阻络证症状积分、VAS评分和NDI指数下降更明显组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和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β、TNF-α、IL-6水平降低更显著(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β、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配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白头翁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促进结肠黏膜修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效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不同GCS评分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接诊的6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标准将其分为两组,GCS≤8分为A组(31例),GCS评分在9~12分为B组(31例)。在术前、术后7天、术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TNF-ɑ、IL-6、IL-8、CRP表达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7天左右达到峰值,ESR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TNF-ɑ、IL-6、IL-8、CRP、ESR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ESR、TNF-ɑ、IL-6、IL-8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可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经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外伤性截瘫模型,假手术组6只,损伤组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假手术组于损伤后10min经尾静脉分别注射PBS1ml和rMSCs单细胞PBS悬液1ml。移植后3h、6h、12h、24h、3d、7d、14d,应用RT-PCR方法检测损伤大鼠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损伤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r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rMSCs静脉移植后能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使损伤脊髓局部的TNF-α、IL-1β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L-1β、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IL-1β、TNF-α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IL-1β、TNF-αmRNA表达迅速增强,在伤后1h达到高峰。结论 IL-1β、TNF-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脊髓损伤后IL-1β、TNF-α表达迅速增强,提示协同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损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南部战区总医院和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改良JOA评分、腿痛VAS评分、ODI及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末次随访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其镇痛效应可能与降低神经根周围TNF-α、IL-1β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