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量不同透视体位下喙锁韧带骨道走行的放射学参数,为临床喙锁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取22具防腐处理的成人肩关节标本,解剖测量喙锁韧带两部分(斜方韧带,锥状韧带)的走行方向、止点宽度及透视体位下成角。 结果斜方韧带锁骨侧足印宽度(26.2±1.2) mm,喙突侧(22.7±1.6)mm。锥状韧带锁骨侧足印宽度(24.6±1.4)mm,喙突侧(19.2±1.6)mm。影像学测量韧带的插入角度:肩胛骨正位与锥状韧带与锁骨长轴成角(81±4)°,斜方韧带成角(67±7)°。侧位成角:斜方韧带(83±3)°,锥状韧带(70±6)°。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斜方韧带与锥状韧带足印区长轴中心点在锁骨间距(21.9±4.8)mm,在喙突侧间距(15.7±1.6)mm。 结论锥状韧带及斜方韧带止点足印宽度较为恒定,斜方韧带插入角度有变异度较大,锥状韧带较为恒定。两韧带在锁骨及喙突上间距较小。在进行肩锁关节解剖重建时,可参照其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喙锁韧带及其附着位置进行解剖测量, 为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相关数据。方法取87具成人尸体双侧肩锁关节标本, 首先逐层解剖出喙锁韧带, 用数显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在锁骨和喙突附着处的宽度和厚度, 然后在韧带起止点分别切断锥状和斜方韧带, 用美蓝标记韧带在锁骨和喙突表面的附着区域, 最后分别测量韧带附着区域中心距锁骨、喙突各边的距离以及锁骨、喙突对应的长度和宽度。结果本研究标本的锥状和斜方韧带附着中心距锁骨远端的距离分别为(35.7 ± 3.4)mm和(21.8 ± 2.7)mm, 此距离分别占锁骨全长的25.5% ± 0.9%和15.6% ± 1.1%。本研究标本的锥状和斜方韧带附着中心距喙突尖的距离分别为(35.1 ± 3.2)mm和(29.7 ± 2.9)mm, 此距离分别占喙突全长的86.7% ± 1.9%和73.3% ± 2.1%。结论虽然中国人喙锁韧带在锁骨和喙突表面附着的绝对位置个体差异很大, 但是其相对位置与锁骨、喙突长宽的比例是一组相对稳定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肩锁关节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肩锁关节骨性和静态稳定结构,为肩部手术提供详细形态学资料。方法对26例成人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肩锁关节解剖形态并测量相关骨性标志和韧带的形态学参数。结果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锁骨止点中心到锁骨远端距离分别为(43.67±6.30)mm和(25.25±3.06)mm,止点宽度分别为(16.92±4.25)mm和(10.33±1.32)mm。锥状韧带长度为(15.54±3.32)mm,角度为(-116.25±10.90)°;而斜方韧带长度为(9.63±2.28)mm,角度为(75.42±11.37)°。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喙突止点相距(8.96±3.00)mm,而锁骨止点距离(13.08±3.50)mm,两条韧带呈"V"形结构。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肩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详细形态学参数,为该部位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进行锁骨远端手术时应避免损伤锥韧带和斜方韧带止点,切除锁骨远端应不超过10mm以避免损伤斜方韧带。行喙锁韧带重建时要注意重建其"V"形解剖结构,以更好恢复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曹勇  吕书军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1):1001-1003
目的为应用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基础。方法对40个肩锁关节的喙锁韧带进行解剖学观测及测量,并对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和喙锁韧带进行力学测试。结果斜方韧带位于锁骨的中心,锥状韧带位于锁骨稍偏后侧,从锁骨的远端关节面中心到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中心的距离分别为(20.8±0.8)mm和(39.7±0.9)mm。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较原始喙锁韧带在生物力学性能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结论应用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具有解剖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52-2256
[目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测量喙锁韧带中轴长度和倾斜角度,探索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6例正常肩锁关节CT扫描的原始数据(DICOM格式)。将数据导入数字骨科图像处理软件(Super Image orthopedics edition 1.2.6 Cybermed Ltd,中国上海),重建出肩锁关节的三维模型,根据现有的喙锁韧带解剖参数在骨面分别标记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的附丽点,测量喙锁韧带中轴长度和倾斜角度并模拟四种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方法,分别是双束完全解剖重建、单束近似解剖重建、改良双束完全解剖重建和改良单束近似解剖重建。[结果]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中轴长度分别为(10.42±2.50)mm和(12.35±2.35)mm,锥状韧带与水平面和矢状面所成角分别为(66.98±9.62)°和(30.55±7.37)°;斜方韧带与水平面和矢状面所成角分别为(52.23±11.29)°和(55.51±8.74)°。双束完全解剖重建和单束近似解剖重建的骨皮质突破率分别为91.67%和38.89%。[结论]双束完全解剖重建几乎不可行,单束近似解剖重建仍有较大的骨皮质突破率。改良的双束和单束重建可完全避免锁骨喙突骨隧道突破骨皮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测量喙锁韧带解剖学数据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进行肩关节MRI检查的患者54例,平均年龄39.76岁,男36例、女1例,使用PACS软件测量喙锁韧带数据。通过SPSS23分析比较男女间的数据差异,并根据年龄将54例患者分为18~44岁、45~59岁、≥60岁3组,进行年龄间的数据差异比较,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计算喙锁韧带长度、宽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 结果MRI测量得出,斜方韧带长度(17.23±2.74) mm,宽度(4.72±1.24) mm;锥状韧带长度(11.80±2.69) mm,宽度(6.14±1.76)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13±3.36)mm,肩锁韧带下束长度(7.63±2.45)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31±3.14)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40±3.81)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1.58±13.28)°,斜方韧带与矢状面角度(48.42±13.28)°;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3.30±15.92)°,锥状韧带与矢状面角度(26.71±15.92)°;喙锁韧带间角度(69.21±18.04)°。男性斜方韧带长度(17.49±2.92)mm,宽度(4.94±1.27)mm;锥状韧带长度(12.14±2.94)mm,宽度(6.22±1.78)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44±3.56)mm,下束长度(7.61±2.49)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73±3.10)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8.54±4.06)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2.49±15.05)°,与矢状面角度(47.51±15.0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1.24±13.67)°,与矢状面角度(28.76±13.67)°;喙锁韧带间角度(70.98±18.50)°。女性斜方韧带长度(16.72±2.31) mm,宽度(4.29±1.10) mm;锥状韧带长度(11.13±2.02) mm,宽度(5.99±1.76)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4.50±2.90) mm,下束长度(7.66±2.43)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58±3.42)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6.14±3.18)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39.78±8.85)°,与矢状面角度(50.22±8.8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7.41±19.45)°,与矢状面角度(22.59±19.45)°;喙锁韧带间角度(65.65±17.02)°。18~44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7.39±2.92)mm,宽度(4.83±1.25)mm;锥状韧带长度(11.93±2.88)mm,宽度(5.95±1.62)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4.88±3.21) mm,下束长度(7.18±2.31)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61±3.30)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8.07±4.04)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4.67±15.57)°,与矢状面角度(45.33±15.57)°;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59.07±16.06)°,与矢状面角度(30.93±16.06)°;喙锁韧带间角度(69.82±20.31)°。45~59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6.61±2.41) mm,宽度(4.69±1.28) mm;锥状韧带长度(11.31±2.31) mm,宽度(6.44±1.84)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86±3.60) mm,下束长度(8.18±2.69)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90±3.28)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43±3.89)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37.86±8.87)°,与矢状面角度(52.14±8.87)°;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8.56±12.37)°,与矢状面角度(21.44±12.37)°;喙锁韧带间角度(68.55±15.53)°。≥60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9.61±2.11) mm,宽度(4.13±1.14) mm;锥状韧带长度(13.59±3.21) mm,宽度(5.87±2.47)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2.87±2.05) mm,下束长度(7.77±1.72)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8.97±2.01)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12±4.29)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0.44±13.82)°,与矢状面角度(49.56±13.82)°;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3.92±26.69)°,与矢状面角度(26.09±26.69)°;喙锁韧带间角度(68.53±18.53)°。男女之间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韧带长度45~59岁与≥6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18~44岁与45~59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状韧带与矢状面角度18~44岁与45~59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与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417,呈正相关(P<0.05)。 结论通过MRI影像测量出的喙锁韧带数据,为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提供了精确的依据。术前通过MRI测量健侧喙锁韧带解剖数据,用于指导术中患侧的个体化解剖重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肩上方悬吊复合体是由Goss于1993年首先提出,包括锁骨远端、肩锁关节、肩峰、肩胛盂上部、喙突、喙锁韧带及周围连接所组成的骨-韧带环形结构。其作用主要有维持上肢和中轴骨骼的稳定关系、肩锁关节和喙锁韧带的微动、是多个软组织结构的止点。肩上方悬吊复合体损伤多由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等外伤所致,其合并伤发生率较高。喙肩韧带和喙锁韧带在维持肩胛颈骨折近端稳定性上分别起40%和60%的作用。肩上方悬吊复合体两部分及以上损伤可导致肩关节不稳,需手术治疗。喙突是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胸小肌的附着点,喙突与肌腱之间有滑液囊组织。其内侧为臂丛神经、腋动脉及静脉,是手术危险区。喙突骨折多由交通伤、外伤引起,基底部骨折多由直接撞击造成,喙突尖部骨折多由喙锁韧带、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牵拉所致。喙突骨折手术指征包括影像显示1 cm以上的骨折移位、肩上方悬吊复合体多处大于1 cm的撕脱、运动员及重体力劳动者、骨折不愈合等。手术入路多采用Langer氏入路或Judet入路,置顶时入钉方向为内倾15°、后倾30°。从事体育运动的年轻人或重体力劳动者喙突发生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时,应修复肩锁关节,肩锁关节分离合并喙突基底骨折时(特别是骨折移位明显),两处均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同侧喙突骨折合并肩峰突骨折患者,首先对肩峰突骨折进行内固定,如此时喙突自动复位可选择保守治疗,如喙突仍有移位,需同时对喙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喙突骨折合并同侧锁骨远端骨折时,如果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喙突不能自行复位,则喙突也需要同时进行内固定。喙突基底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时,如肩胛颈明显移位(侧方移位≥1 cm,或成角≥45°)必须采取手术治疗,喙突损伤通常无须手术治疗。喙突骨折合并锁骨远端、肩峰或肩胛盂骨折时,首先固定关节稳定结构:肩峰、锁骨远端及关节盂,喙突是否固定视上述结构固定后喙突是否稳定来决定。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2年以来,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肩锁关节,并根据术中探查关节盘及软骨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治疗急性肩锁关节全脱位(ZlotskyⅢ度)8例。术后无发生再脱位及伤肩疼痛,功能恢复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为男性,年龄25~45岁,平均28岁。左侧3例,右侧5例。8例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损伤情况:8例关节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均断裂,其中肩锁关节软骨盘破裂5例、完好3例。 1.2 手术方法 肩部上方弧形切口显露肩锁关节、肩峰及喙突,探查关节内损伤情况以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1)关节软骨盘完好者3例,术中不扰乱关节及软骨盘,复位肩锁关节并用直径1.6mm克氏针2枚经肩峰交叉插入锁骨外端固定,针尾折弯埋于皮下。利用留在肩峰上的喙肩韧带重建上肩锁韧带:即游离喙肩韧带的喙突端,连喙突外侧凿下一小块与韧带相连的骨片,并将韧带同骨片拉紧绕到锁骨外端表面,在锁骨外端骨面上形成一小凹面,以便骨片附着吻合,缝合数针固定。(2)关节软骨盘撕裂者5例,术中切除破裂的软骨盘、软骨碎片,斜形切除锁骨下方外端2cm并在锁骨下方斜面钻2个小孔,复位克氏针固定肩锁关节(同上  相似文献   

9.
改良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1995年开始,自行设计了切开复位单根克氏针配合麻绳状钢丝固定肩锁关节,同时将喙肩韧带转移重建喙锁韧带治疗Allman-III度脱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为3个月,最短1h。12 手术方法 采用颈路臂丛麻醉,取患侧肩锁关节横切口(沿锁骨走行)长约6.0cm,显露锁骨外三分之一及肩锁关节。切开锁骨骨膜和肩锁关节囊,切除已损伤的关节软骨盘及影响复位的瘢痕组织。骨膜下剥离三角肌、斜方肌附着部,显露锁骨中外三分之一部分,用直径4.5mm粗钻头在锁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喙肩韧带内侧半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喙肩韧带内侧半转位重建喙锁韧带,同时辅以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5~51岁,平均36.7岁;手术时间为伤后3~12 d,平均5 d。按照Rockwood分型:Ⅲ型4例,Ⅴ型22例。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伴弹跳感,肩关节活动受限,术前拍摄双侧肩关节标准应力位X线片,测量患侧喙锁间隙为(16.2±5.0)mm,较健侧(7.6±1.0)mm明显增宽。术后通过X线片检查和Constant-Murley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断裂、再脱位的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于术后1个月拔除克氏针、8~10个月取出内固定钢板。到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均基本恢复正常,而且获得了一个无痛的关节。按Constant-Murley评分,优24例,良2例。喙锁间隙距离患侧为(7.7±1.2)mm,健侧为(7.6±1.0)mm,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喙肩韧带内侧半转位重建喙锁韧带,加喙锁韧带缝合、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许真  寇勋 《中国骨伤》2006,19(5):306-306
肩锁关节的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如克氏针、钢丝、肩锁钩板或移植腱性组织修复喙锁韧带等,但诸多的术后并发症或疗效不佳是长期困扰临床的一个难题。自1998年至今,采用喙突移位重建喙锁韧带(即Dewar Barrington术式)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2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喙锁间钢丝固定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钢丝固定锁骨与喙突使肩锁关节复位,同时行喙突联合腱部分转移重建喙锁韧带,共5例,男3例,女2例,[结果]本组5例患者,平均随访lO.5个月,X线片检查未见肩锁关节脱位,优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喙锁间钢丝固定并喙锁韧带重建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可靠疗法。  相似文献   

13.
喙锁间钢丝固定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较常见,治疗方法很多。2000年3月~2001年10月,我们应用钢丝固定锁骨与喙突使肩锁关节复位,同时将喙突联合腱部分转移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42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锁骨远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比较少见,但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我院行切开复位喙突移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等19例(1989年8月~1999年1月)其中7例为锁骨远端骨折伴喙锁韧带断损,均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喙突移植术,获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单纯锁骨钩钢板固定比较,探讨锁骨钩钢板固定联合斜方肌筋膜瓣重建肩锁、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6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32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联合斜方肌筋膜瓣重建肩锁、喙锁韧带治疗(试验组),34例仅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致伤原因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及术后2年测量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Constant评分;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喙突上平面与锁骨下平面的垂直距离(coracoid clavi-cledistance,CC.Dist);术后2年行MRI定量分析韧带噪声比(signal/noise quotiem,SNQ);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2.5%(4/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2%(31/34)(χ2=40.96,P=0.00)。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8年。术后2年两组VAS评分及CC.Dis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试验组患侧肩关节Constant评分获优19例,良11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获优7例,良8例,一般16例,差3例,优良率为44.11%。术后2年试验组患侧肩关节Constan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3)。术后2年试验组SNQ显著低于对照组(t=55.03,P=0.00),提示试验组韧带愈合更好。结论与单纯锁骨钩钢板固定相比,联合斜方肌筋膜瓣重建肩锁、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韧带愈合可靠,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早期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喙锁韧带撕裂钢丝固定的重建手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介绍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喙锁韧带撕裂重建手术的新方法。方法 :沿锁骨外 1/3的前下缘切口 ,暴露锁骨及喙突 ,用 1.0mm直径的双钢丝 ,自喙突下穿过 ,在锁骨外 1/3钻孔 ,用钢丝固定重建喙锁韧带。结果 :用该方法治疗 5 0例 ,均能达到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和喙锁韧带撕裂分离后重新闭合间隙的目的。结论 :该手术方法的设计 ,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 ,方法简单 ,复位作用良好 ,能早期恢复上肢的运动功能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钢板固定治疗伴喙锁韧带锁骨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钢板固定治疗17例伴喙锁韧带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喙锁韧带分为未重建组和重建组:未重建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7.9±11.9)岁(范围,19~60岁)。重建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4.9±13.0)岁(范围,25~62岁)。术前采用三维CT检查判断韧带损伤并据此分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7±6.7)个月(范围,9~27个月)。两组患者锁骨骨折均愈合,重建组骨折愈合时间(12.6±0.7)周(范围,12~14周),未重建组(23.7±7.9)周(范围,1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P=0.004)。末次随访时,重建组VAS评分[(3.0±1.3)分]、Constant-Murley评分[(85±11)分]分别与未重建组[(3.1±1.8)分、(77±1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重建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术后48周)1例,锁骨钩钢板松动1例,内固定取出后再发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Ⅱ度)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0%(7/10);重建组发生肩峰骨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24)。结论重建喙锁韧带锁骨止点可有效降低伴喙锁韧带锁骨止点撕脱的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伴喙锁韧带断裂的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为肩部常见损伤,喙锁韧带是上肢主要的悬吊韧带,控制肩锁关节垂直方向的活动。患者肩部受到暴力作用常导致该损伤类型。我院采用喙突锁骨之间钻孔钢丝环扎治疗伴喙锁韧带断裂的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4例,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56岁,左侧2例,右侧2例。原因:直接暴力2例,车祸2例,均在伤后5d内手术治疗。术前均有锁骨远端上翘,压痛,术后肩部外形恢复正常,随访2~7个月功能恢复满意,无复发,均恢复受伤前生活。1.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在…  相似文献   

19.
从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喙肩韧带半腱转移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1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 9例 ,女 2例。年龄 2 2~ 6 8岁 ,平均 43岁。合并肩锁关节脱位 7例 ,锁骨远端骨折 4例。均为新鲜韧带损伤 (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在 3周内 ) ,所有病人都不合并血管、神经并发症。1 2 手术方法 采用颈丛麻醉 ,必要时加局部浸润麻醉或静脉麻醉。自肩峰沿锁骨向内侧到喙突后转向下外 ,呈“S”形切口 ,切断三角肌锁骨附着 ,显露肩峰、锁骨远端、喙突和喙肩韧带 ,自喙肩韧带中间分开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中喙锁、肩锁韧带的处理方法、并发症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12年5月,对127例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与喙突间钢丝固定或锁骨钩状钢板固定术,根据术中是否修复喙锁、肩锁韧带分组。锁骨与喙突间钢丝固定组(A组)63例,修复喙锁、肩锁韧带,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33.25±8.46)岁(17~59岁).锁骨钩状钢板固定组(B组)64例,不修复喙锁、肩锁韧带,男4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4.10±7.19)岁(19~57岁).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Karlsson标准,A组63例,优54例,良9例,差0例;手术时间平均(55.90±26.5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9.80±50.30) ml;1例术后第16周发现钢丝断裂但无肩锁关节再脱位,3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肩关节活动后疼痛,取出内置物后疼痛消失。B组64例,优52例,良12例,差0例;手术时间平均(49.50±23.1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7.30±46.41) ml;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出现肩关节活动后疼痛。全部患者4~9个月后取出内置钢丝或者锁骨钩状钢板,随访9~16个月,无肩锁关节再脱位。两组方法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和伤口脂肪液化、感染、肩部疼痛、内固定失效、肩锁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中采用锁骨与喙突间钢丝固定或锁骨钩状钢板固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的方法。术中不修复喙锁、肩锁韧带,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