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口服应用蔗糖铁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及输血率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3组:静脉用药组40例,口服用药组40例,空白对照组40例,静脉用药及口服用药组铁剂用药总量均为300 mg/d,术前应用3 d,术后应用4 d。比较3组红细胞比容下降最大值、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 结果静脉用药组术后输血率、Hb平均下降最大值、平均总失血量、Hct平均下降最大值明显低于口服用药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口服用药组与空白组的输血率、围手术期总失血量、HGB下降最大值、Hct下降最大值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可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量,并降低术后输血率,效果要优于口服应用蔗糖铁和空白对照组。口服应用蔗糖铁和空白对照组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55)行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n=55)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7、14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下肢力线角度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膝关节活动范围、下肢力线角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个性化围术期血液管理方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关节外科进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47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围术期血液管理方案的患者共263例为试验组;未施行围术期血液管理方案的患者共215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术后第3 d),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制品输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和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和应用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方案十分必要,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失血,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出血控制中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5年11月,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真空负压引流组(48例)术后行真空负压引流,间断夹闭引流管并维持患肢屈髋屈膝90°位,传统负压引流组(48例)行传统负压持续引流并维持髋膝关节伸直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5 d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关节感染、伤口皮缘坏死、肢体肿胀及皮下淤斑情况。[结果]真空负压引流组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5 d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方面均显著低于传统负压引流组(P<0.05),两组术后输血率、膝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及皮下淤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及伤口皮缘坏死发生。[结论]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对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人均输血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体血回输在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护理特点。方法使用回顾性质量评估设计,比较了2005-2009年本组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120例,其中60例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A组),60例术后伤口采用常规引流袋引流(B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红蛋白水平决定异体血的输入量,使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10g/dL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内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血红蛋白变化及术后平均输血量、输异体血比例。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8h内引流量以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自体血回输量平均为382.5ml,术后有9例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入量134.3ml;A组所有自体血回输未出现输血反应,无感染等并发症。B组术后23例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入量252.4ml;B组异体血输血过程中有3例出现发热反应。输异体血的比例为A组15.0%,B组38.3%。结论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是安全有效的,能够节约血源,避免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膝关节清理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患者疼痛感,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引流与屈膝位间断夹闭真空负压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4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骨科就诊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治疗组术后给予真空负压引流,并保持患侧肢体屈膝屈髋90°,间断夹闭引流管;对照组给予传统引流,保持肢体为伸直位。观察记录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一周血红蛋白流失情况、围手术期总输血量。结果两组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一周血红蛋白流失量及围手术期总输血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空负压引流组优于传统引流组。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屈膝位间断引流,可明显减少失血量及输血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拟探究氨甲环酸联合蔗糖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180例。随机分配到氨甲环酸联合铁剂组(联合组)、氨甲环酸组和铁剂组。记录置换入院时、手术前1天,手术后1、3、5d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患者数。同时计算术前血容量、总失血量。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岁。所有术前基本资料,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铁剂组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氨甲环酸组(P0.05)。联合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联合组术后输血、总失血量显著低于氨甲环酸组和铁剂组(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氨甲环酸联和铁剂可以有效提高围术期血红蛋白浓度,减少总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PH)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控制出血的作用。方法观察组30例,在TKA术中加用MPH止血;对照组34例,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术后较术前血红蛋白降低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较术前血红蛋白降低值比对照组小,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加用MPH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效引流方法的临床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晓亮  郭亭  赵建宁 《中国骨伤》2010,23(9):672-674
目的: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有效的引流方法。方法:2009年3-9月,初次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术后分成自然引流组和常规负压引流组。自然引流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3~79,平均(58.0±15.2)岁。常规负压引流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30~75岁,平均(55.0±17.8)岁。自然引流组患者术毕放置引流管及引流器,不予负压引流,常规负压组则给予负压引流。对术后伤口引流量、有无伤口感染或异常渗出、血红蛋白值变化、术后输血量等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I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两种引流方法对血红蛋白值变化无明显影响(t=0.532,P0.05),但负压引流组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明显多于自然引流组(t=4.405,2.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自然引流法可减少失血量和需输血概率,且不增加感染率,是一种较为理想、值得推广的伤口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回顾分析经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全部患者术前均表现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腰部酸痛不适等临床症状,全部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仅为传统入路全膝关节置换,试验组在计算机导航系统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5 d检测并对比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计算并对比两组失血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引流量,同时记录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分别于术前,术后6、18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量表(K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完成,术后伤口预后情况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前降低,但试验组降低不及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0、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异体输血率低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K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算机导航指导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较单一全膝关节置换虽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更利于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患者术后异体输血率降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理想,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是否进行闭式引流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自2015-10—2018-03因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行TKA的87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初次单侧TKA。记录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降低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值、大腿周径的差值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量表(KSS)评分差值,住院时间、术后是否进行输血治疗及术后是否形成血栓。结果 8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6.0(4.71±1.4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降低值及术后输血治疗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初次TKA术后常规闭式引流并没有使患者获益,闭式引流可能增加术后出血和输血治疗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80-1583
[目的]探讨酚磺乙胺联合氨甲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男24例,女46例;年龄562013年3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男24例,女46例;年龄5679岁,平均66.76岁,病因:骨性关节炎5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病程379岁,平均66.76岁,病因:骨性关节炎5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病程319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5),试验组在松止血带时将酚磺乙胺0.5 g和氨甲苯酸0.3 g稀释于生理盐水20 ml中缓慢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和术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输血数、输血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少随访319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5),试验组在松止血带时将酚磺乙胺0.5 g和氨甲苯酸0.3 g稀释于生理盐水20 ml中缓慢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和术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输血数、输血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少随访36个月,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结论]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联合使用酚磺乙胺和氨甲苯酸,能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且不增加静脉血栓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值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加以评估。方法:将86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在假体安装完成缝合开始时,给1 g氨甲环酸配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膝关节假体安装完缝合关节囊后,再给1 g氨甲环酸稀释于50 m 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内;术后3 h再次静脉滴入1 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及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测结果;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1周行常规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值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及联合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等,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1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160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观察组80例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 h,对照组80例同法注射氯化钠注射液20 ml并夹闭引流管4 h。结果对照组输血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 h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下降幅度更小,同时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张卓  周勇刚  林峰  任鹏  柴伟  李睿  倪明  陈继营 《中国骨伤》2016,29(9):809-813
目的 :对比使用倒刺缝合线和传统缝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口关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6例,分为研究组(T)和对照组(C)。研究组68例,平均年龄(65.26±8.50)岁,其中女58例,男10例;对照组48例,平均年龄(64.43±10.08)岁,其中女41例,男7例。所有患者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选用可吸收倒刺缝合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对照组选用可吸收抗菌薇乔连续锁边缝合关闭关节囊。所有患者采用2-0可吸收抗菌薇乔缝合皮下组织,皮钉闭合皮肤。对两组患者的缝合时间、术后3 d切口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特殊事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缝合时间(21.65±4.11)min(15~32 min),对照组平均缝合时间(31.83±4.55)min(22~45 min),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0);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30.88%(21/68),对照组20.83%(10/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1,P=0.161);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8±1.36)d,对照组(5.46±1.29)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结论 :使用倒刺缝合线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缝合时间,但需要更为细致的缝合方法和谨慎的术后观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效果及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为防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相关并发症应用利伐沙班的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关节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抽取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血栓栓塞性病史或出血性病史,共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依诺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出血并发症(切口瘀斑、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液学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量、输血量等相关指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实验组早期出血并发症事件多于对照组(χ2=6.574,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基本相同,两组的输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作为抗凝药物,提供了抗凝治疗的便捷性,但其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略高于依诺肝素,临床工作中可考虑分阶段使用以使得患者的受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不应用氨甲环酸,实验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术后引流量、失血量、输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146例,其中对照组80例、实验组66例,实验组术后1 d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输血患者例数、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感染、肺栓塞、死亡病例。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失血,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膝关节体位对术后失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10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后膝关节体位分为膝关节屈曲组及膝关节伸直组。屈曲组患者术后下肢抬高45°、膝关节屈曲45°,并维持48 h;伸直组维持膝关节伸直位。主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膝关节周径、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屈曲组共纳入50例,女性34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63.1岁;伸直组50例,女性3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2.4岁。屈曲组的总失血量为(821.4±114.3)m L,较膝关节伸直组(1 008.4±102.6)m 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隐性失血量为(637.5±173.3)m L,伸直组为(763.1±103.5)m 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术后24 h引流量为(195.2±64.8)m L,较伸直组引流量(258.1±78.3)m 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术后48 h血红蛋白较伸直组高,屈曲组术后48 h膝关节周径较伸直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随访时,两组活动度无明显差异。屈曲组有3例患者于术后48 h内输血,伸直组有9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屈曲组平均住院日较伸直组缩短1.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有3例发生伤口浅表感染,伸直组有2例发生,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抬高45°、膝关节屈曲45°并维持48 h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及膝关节肿胀,加快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9):1768-177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重度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FTS组)及对照组(传统组)。比较两组HAMA评分、膝关节HSS、WOMAC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F-36、膝关节ROM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前及出院时HAMA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ROM恢复时间、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FT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患者血红蛋白测定、满意度FTS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TS组术后1、3、6个月的WOMAC、HSS评分FTS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SF-36各项目评分FTS组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其住院体验,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