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卷6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2 诊断依据1月经紊乱 5年 ;2继发进行性痛经 2年 ;3不孕 ;4子宫增大如孕 6 0天大小 ,质硬 ;5右附件包块直径 7cm;6 B超显示子宫均匀增大 ,肌壁间回声不均匀 ,并见多个衰减暗区 ;右卵巢液性囊块 ,内见低回声光点 ,无分隔。3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仍保持着正常部位子宫内膜的二大特点 ,即强盛的再生能力和卵巢激素的特殊敏感性。当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时称子宫腺肌病 ,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 ,最大可达正常子宫 2倍 ,病灶多为弥漫性 ,肌壁明显增厚而硬 ,剖开子宫后可见肌间夹杂有粗厚的肌纤维带和微型囊…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断层诊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妇女多发疾病,其中包括原因不明的不孕患者,近几年发病率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在子宫肌壁内为子宫腺肌病,又名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盆腔内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波检查的适应证,为子宫腺肌病及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形成大囊肿即巧克力囊肿。播种在盆腔内腹膜面和子宫韧带小的蓝色浆果样斑点超声诊断困难。一、子宫腺肌病:比巧克力囊肿发病率高,单纯型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确诊率为86.2%。 (一)超声被扫描特点:(1)肿瘤在宫体。(2)子宫表面光滑。(3)超声回音在子宫前壁边界清晰,而后壁边界不清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症状的疾病。子宫腺肌病(简称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也可局灶形成子宫腺肌瘤病灶。关于腺肌病,存在很多迷惑和问题,有很多模糊和争论。早在40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不孕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与开腹手术后仍然不孕的原因。方法 :选择 10 3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 ,分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组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口服孕三烯酮 3~ 6个月 ,随访患者 2年内妊娠情况 ,分析术后不孕的原因。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 2年内妊娠率为 5 5 .2 0 % ,开腹手术 5 0 .0 0 % ,总妊娠率为5 2 .74 % ,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程度与输卵管通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不孕原因中 ,输卵管不通占 37.2 1% (16 / 4 3) ,子宫腺肌病 13.95 % (6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9.30 % (4/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 6 .98% (3/ 4 3) ,既往有两次开腹史者 4 .6 5 % (2 / 4 3)。另外还有 2 7.91% (12 / 4 3)输卵管通畅但不孕原因未明。结论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应选手术治疗 ,有条件首选腹腔镜手术 ;术后不孕与输卵管不通关系密切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及腺肌病等也是不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形成病灶、引起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痛经、不孕、性交痛、盆腔包块、子宫直肠窝触痛结节是其主要表现。超声和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腹腔镜应作为主要手术治疗手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提出统一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讨H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的表达,并与30例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两组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P<0.05);(2)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的异位与在位内膜表达(P<0.05)。结论:(1)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关;(2)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有关,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盆腔结构改变,卵巢子宫内膜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常合并不孕、流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以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而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35例,随访12~36月(平均19.19±6.70月).结果:198例完成随访,随访率84.26%(198/235).术后妊娠率为35.86%(71/198),继发不孕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54.55%VS 26.52%,P<0.001).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型联合卵巢内膜样囊肿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腹膜型联合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39.71%、37.96%VS 13.64%,P<0.05).原发不孕和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术后加用GnRH-a治疗组术后妊娠率高于未用药组(34.67%VS 17.39%,58.62%VS 25.71%,P<0.05).结论:①保守性手术可提高术后妊娠率,尤其对继发不孕;②手术对于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膜型联合卵巢内膜样囊肿合并不孕患者有明显的疗效;③原发不孕以及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加用GnRH-a治疗可以增加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41岁,因剖官产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术后1年余、发现腹壁包块3月余,于2008年7月14日人院.患者既往有2次剖宫产史,2007年2月曾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腹壁瘢痕内异症,于当地医院行子宫全切除术及腹壁包块切除术.入院前4月余再次发现下腹部切口处包块,时感胀痛,无明显规律,无压痛,腹痛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1和Ang-2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内膜及26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Ang-1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2在内异症和腺肌病在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g-1和Ang-2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症(ADM)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均以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功能异常为特征.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为发现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对ADM的组织学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子宫内膜肌层功能失调综合征”的提出,对正确理解ADM及EMs的发病机制有很大帮助,并解释了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与ADM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对比分析石凌懿①刘慧玲①沈清②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子宫腺肌病,这一妇科常见病也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认为,子宫腺肌病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3.
Xue Q  Bai L  Li T  Dong Y  Zhang Y  Zhou Y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31-833
目的 探讨类固醇生成因子1( S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卵巢内异症囊肿、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因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内异症囊肿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的患者共30例,经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病合并内异症囊肿共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的在位内膜、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子宫腺肌病病灶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SF-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细胞中均无SF-1蛋白表达;观察组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的间质细胞核S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4/17,SF-1蛋白在卵巢内异症病灶的腺体细胞及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均无表达.结论 卵巢内异症囊肿与子宫腺肌病病灶中SF-1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一种类型,目前虽有定性、定位的诊断方法,但在临床上,特别在基层医院仍有误诊者。为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水平,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为子宫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5.
1 诊断 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合并盆腔腹膜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双侧输卵管积水;继发不孕. 2 诊断依据及分析 2.1患者因"月经期右下腹隐痛2天,加重12小时"入院.患者在月经期右下腹隐痛2天,12小时前患者于卫生间滑到后腹部疼病加重,休息后不缓解,伴有轻度恶心,肛门坠胀感.查体:面容痛苦,平车推入病房,体温38.5℃,有肌紧张,下腹压痛,以右下腹为主,伴有反跳痛.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阳性,宫体前位,略大,压痛阳性,活动度尚可:双侧附件区均有压痛,右侧为重.盆腔B超检查:子宫正常大小,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分离;右侧附件区3.2cm×4.5 cm×5.0 cm大小低回声团块,界限不清,内细密点状回声,见分隔,卵巢形态不清,左侧卵巢大小3.0cm×2.4 cm×1.5 cm;双侧输卵管见腊肠样改变,盆腔积液深2 cm.经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增大,可表现为右下腹隐痛,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部受到撞击后出现腹痛加重,诊断首先考虑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因患者有发热及腹部体征,考虑合并盆腔腹膜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基质金属蛋白-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柑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5例子宫腺肌病组、在位内膜组和24例非子宫腺肌病患者正常内膜组中PTTG、MMP-2及T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PTTG在子宫腺肌病组、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间的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子宫腺肌病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01),子宫腺肌病组与在位内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MP-2在子宫腺肌病组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③TIMP-1在子宫腺肌病组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④PTTG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与TIMP-1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子宫腺肌病内膜中PTTG高表达,导致MMP-2表达上调,并可能影响TIMP-1的表达,从而使子宫内膜的增殖活性增强、侵袭力增高,致使子宫内膜向下浸润性生长,提示PTTG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彭丽秀  张怡  周昌菊 《生殖与避孕》2006,26(11):672-67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的表达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内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40例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TNFR1的表达,并与20例非内异症(对照组)在位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异位内膜TN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P<0.05);TNFR1在内异症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内异症r-AFS临床分期亦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NFR1在分泌期的表达为内异症、腺肌病异位内膜<其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异位内膜TNFR1的低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和腺肌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NFR1与内异症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服用戈舍瑞林(诺雷德)后脂代谢的变化。方法:29例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其中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年龄20~45岁,于术后1周开始腹壁皮下埋植戈舍瑞林3.6mg/次,1次/月,连用6个月,分别检测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用后1年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LAA1),载脂蛋白B(LAB)。结果:用药后半年与用药前比较:TG、CHO明显增高,HDLC、LAA1略增高;LDLC、LAB无明显变化。用药1年后,血脂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用药前水平。结论:使用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时,短期内主要注意对血清甘油三脂及胆固醇的监测,其他脂代谢的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对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临床可表现为不孕不育和流产等,尤其是早期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流产的原因主要有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和免疫因素等。子宫腺肌病导致流产的机制主要是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和子宫结合带结构功能异常。临床应注重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有关筛查与诊断,并在下次妊娠前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妇科良性疾病,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其他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不孕、流产及产科并发症等问题日渐突出,而不孕的治疗策略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