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双胎孕妇,按照孕妇的双胎绒毛膜性质分成观察组(单绒毛膜,n=24)与对照组(双绒毛膜,n=60),对比两组胎儿的绒毛膜性质与围生期并发症、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中,单绒毛膜围生儿的预后更加危险,因此需及早评判妊娠绒毛膜性质,加强对单绒毛膜孕妇和围生儿的监护,以降低妊娠期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的预后,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延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双胎妊娠产妇102例,根据绒毛膜性质将其分为单绒毛膜组(57例)和双绒毛膜组(45例),比较两组母体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单绒毛膜组围生儿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病死率(25.44%、9.65%)均显著高于双绒毛膜组(7.78%、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35.09%、19.30%、21.05%、24.56%)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组(6.67%、4.99%、4.15%、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在双胎妊娠早期对绒毛膜性质进行诊断,有利于临床工作人员对双胎妊娠并发症和围生儿预后进行有效及时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双胎妊娠产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绒毛膜性质分为单绒毛膜组(28例)和双绒毛膜组(64例),对两组母体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双绒毛膜组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分别为3.1%(2/64)、0.0%(0/64)、4.7%(3/64)、4.7%(3/64),均低于单绒毛膜组的21.4%(6/28)、28.6%(8/28)、17.9%(5/28)、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组的双胎输血综合征、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分别为0.0%(0/64)、18.7%(12/64)、7.8%(5/64)、4.7%(3/64),均低于单绒毛膜组的10.7%(3/28)、42.8%(12/28)、28.5%(8/28)、17.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孕妇早期进行绒毛膜性质诊断,有利于临床工作人员对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行及时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165例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绒毛膜及单绒毛膜双胎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临床结局。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双绒毛膜性双胎及76例单绒毛膜双胎孕产妇,对两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比较,辅助受孕的双胎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双胎组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双胎生长不一致性、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双胎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性在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上两组比较无差异,而对预测双胎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尽早确定双胎绒毛膜性,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的监护及干预,是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单绒毛膜双胎(MCT)和双绒毛膜双胎(DCT)对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经超声检查并确认为双胎妊娠的9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MCT组,46例)和双绒毛膜双胎组(DCT组,52例)。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DCT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早产(PB)的发生率均低于M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PROM)、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PPH)、前置胎盘(PP)、胎盘早剥(P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新生儿窒息(NA)、低出生体重儿(LBWI)、胎儿生长受限(FGR)、双胎生长不一致(DT)发生率均低于M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FD)、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早期对双胎妊娠绒毛膜性状进行判断,不仅有利于积极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促进围生儿预后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患者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孕妇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组(MCDA组)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组(DCDA组),并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不良结局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受孕方式、绒毛膜性、是否胎膜早破、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分娩方式是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患者受孕方式、胎膜早破以及分娩方式是其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CDA组患者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以及胎儿畸形等围产儿预后发生情况明显低于MC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受孕方式、胎膜早破以及分娩方式是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患者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以及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7.
刘婕 《吉林医学》2013,(25):5174-5175
目的:探讨绒毛膜性质对双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128例早中孕B超诊断为双胎妊娠者,根据B超及产后胎盘胎膜病理检查判断绒毛膜性质,将患者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及双绒毛膜双胎组,比较两组孕妇间妊娠胎儿丢失(流产+死胎),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1],分娩孕周,孕<34周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儿丢失率,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率,孕<34周早产率均较双绒毛膜双胎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出生儿所占比例亦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均较双绒毛膜双胎差,故及早判断绒毛膜性质,并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的孕期监控及干预,适时终止妊娠,有利改善双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双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要敏  汤广英 《中原医刊》2005,32(10):22-2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双胎妊娠及340例单胎妊娠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围产儿并发症、分娩方式。结果双胎组孕妇妊娠期胎膜早破、妊高征、贫血发生率高于单胎组(P<0.01),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亦高于单胎组(P<0.01),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高于单胎组,而正常产率低于单胎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胎妊娠可致多种母、儿并发症。做好孕期保健,并积极防治妊娠期并发症,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与单胎重度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及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12月60例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资料(观察组)与60例单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资料(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发病周数、分娩方式、终止妊娠时间、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病周数分别为(28.12±2.28)周、(33.23±2.17)周;终止妊娠周数为(34.13±2.36)周、(36.58±2.46)周;胎盘早剥发生率为6.7%、1.7%;剖宫产率为81.7%、68.3%;产后出血率为18.3%、11.7%;妊娠期脂肪肝发生率3.3%、1.7%;早产率为75.0%、53.3%;围生儿死亡率35.0%、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较单胎明显,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加强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石立立  徐友娣 《现代医学》2011,39(4):474-476
目的:比较双胎妊娠孕产妇与正常单胎妊娠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97例双胎妊娠孕妇(双胎组)与100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DH)、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贫血、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围生儿情况及剖宫产率。结果:双胎组与对照组的PDH发生率分别为24.7%、6.0%,ICP发生率分别为7.2%、2.0%,贫血发生率分别为72%、50%,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13.4%、3%,早产率分别为42.3%、3.0%,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4.1%、2.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2%、0%,剖宫产率分别为79.4%、4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可以增加孕产妇的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延期妊娠的妊娠结局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延期妊娠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 185例延期妊娠病例和同期收治的过期妊娠病例4 2例及 37~ 4 1周病例 184例。结果 三组间新生儿的体重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呈上升又下降的趋势 ,三组新生儿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延期组和过期组分别有 1例死胎。三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逐渐下降 ,且足月组和延期组分别与过期组相比 ,差异显著。三组手术产 (剖宫产、胎吸、产钳助产 )率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 ,延期妊娠组的手术产率接近过期妊娠组的手术产率 ,与足月组相比 ,差异显著。结论 延期妊娠虽新生儿的体重较足月组略有增高 ,但其新生儿Apgar评分渐减 ;手术产率显著增高 ,存在难产因素 ,故应视其为高危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淋病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妊娠期淋病患者5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妊娠组与终止妊娠组,妊娠组33例患者治疗后继续妊娠,终止妊娠组22例终止妊娠,选择同期55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妊娠组及终止妊娠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妊娠组及对照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组与终止妊娠组治疗6个月后全部治愈,治疗后1周、6个月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21.21%,略高于终止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对照组均无新生儿淋病、新生儿淋菌性咽炎发生,两组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新生儿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早期、中期淋病患者经过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可安全分娩,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肌瘤的位置、数量、大小、发生类型的不同,可导致不同的妊娠结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可依靠症状、体征,超声检查、核磁共振、实验室检查等。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明确研究结果,以期在临床上为有生育要求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提供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建风  王彩霞 《海南医学》2011,22(12):114-116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8-2010年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剖宫产76例,阴道产44例.结果 孕周<34周的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孕周>34周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组第2胎窒息率、死亡率显著高于第1胎,且与剖宫产组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病史资料完整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对比正常孕妇与伴有子宫腺肌症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孕妇3 300名,其中患有子宫腺肌症241名,3 059名无子宫腺肌症孕妇作为对照组。子宫腺肌症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包括子痫前期(7.0% vs 2.5%,P<0.001)、妊娠期糖尿病(14.5% vs 10.4%,P<0.05)、宫颈机能不全(4.9% vs 0.8%,P<0.001)、前置胎盘(2.9% vs 0.5%,P<0.001)、流产(14.5% vs 1.8%,P<0.001)、早产(<37周,12.0% vs 5.0%,P<0.001)、低体重儿(7.9% vs 3.6%,P<0.001)。正常对照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子宫腺肌症组(20.5% vs 12.8%,P<0.05)。子宫腺肌症自然受孕亚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辅助生殖亚组(P<0.05),而自然受孕亚组和辅助生殖亚组的早产、流产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会增加流产、早产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而受孕方式对流产、早产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女性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及对母体和胎儿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以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966例妊娠晚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及直肠分泌物B族链球菌检测,观察B族链球菌携带情况,跟踪妊娠结局,统计不同组研究对象母体和胎儿妊娠结局水平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全部966例受试者GBS感染率为9.52%,不同年龄、流产史和生育史受试者GBS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BS阳性未干预组胎膜早破、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水平(均P<0.05),而GBS阳性干预组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GBS阳性未干预组水平(均P<0.05),且GBS阳性干预组在羊膜炎、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BS阴性组水平(均P<0.05);3组受试者新生儿Apgar评分、早产、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可导致胎膜早破、羊膜炎、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母体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实施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可在一定程上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妊娠晚期孕妇进行产前GBS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57-59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孕期体检的初孕产妇350例,按照是否给予孕期体重管理分为两组,每组175例。对照组常规孕检,未实施体重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体重管理,比较两组不同孕周BMI值;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孕24周、32周、38周BM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重管理能够将孕妇BMI增长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等发生率,孕妇的分娩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及分娩的过期妊娠孕妇313例,其中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45例,过期妊娠羊水量正常268例,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的胎儿心电监护评分异常率、剖宫产率、羊水Ⅱ°~Ⅲ°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过期妊娠羊水量正常组. 结论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妊娠结局,需积极处理,尽早终止妊娠,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减胎术(MPR)对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MPR的孕妇479例为减胎组,选取243例同期怀孕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根据减胎后保留胚胎数,将减胎组分为保留双胎组(n=245)与保留单胎组(n=234)。根据妊娠胚胎数,将对照组分为普通双胎组(n=133)与普通单胎组(n=110),比较4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减胎组(保留双胎组与保留单胎组)的自然流产率(10.61%和9.83%)均高于普通双胎组(0.75%),保留双胎组的自然流产率高于普通单胎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双胎组与普通双胎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保留双胎组分别为8.98%、13.47%、41.10%和42.30%,普通双胎组分别为9.02%、11.28%、39.39%和42.80%)的发生率均高于保留单胎组、普通单胎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于保留单胎组、普通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R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自然减胎的风险增加。MPR后保留胎儿数以及正常妊娠胎儿数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妊娠过程异常不仅威胁孕母的健康,而且对新生儿出生情况、生长发育及生命后期都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生儿的生存率在不断提高,早产儿以及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逐渐增多.如何通过改变孕妇营养素摄入情况来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是营养学研究者的挑战之一.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孕妇在孕早期或整个孕期服用叶酸可以降低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同时也有研究证明叶酸可以降低胎盘早剥、自然流产、宫内生长迟缓和早产的发生率.本研究就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孕期叶酸补充情况和叶酸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胎盘早剥、自然流产、宫内生长迟缓、早产等不良妊娠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