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广防己致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广防己醇提取物(RAFE)急性以及不同剂量的RAFE对肾脏慢性毒性。方法:采用常规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和用不同剂量的RAFE(2 5 . 0 ,12 .0 0 ,2 0 0. 0mg·kg-1·d-1)以及马兜铃总酸(10. 0mg·kg-1·d-1)给大鼠间断灌胃13周,分别于给药第4 ,8,13周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检测相关肾功能和组织学变化。结果:RAFE的LD50 为36. 8g·kg-1,LD50 95 %可信限为38 .8~2 .8 .9g·kg-1;不同剂量的RAFE作用早期,大鼠肾功能改变为氮质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尿NAG酶升高。肾脏组织形态学:中、大剂量和总酸组给药早期主要表现以皮髓质交界为主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后可见部分动物肾间质纤维化。结论:NAG可作为大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观测指标之一;RAFE中、大剂量间断灌胃13周均可导致大鼠肾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防己提取物(RAFE)所致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广防己提取物(200 mg·kg-1·d-1)和马兜铃酸(AA,10.0 mg·kg-1·d-1)给予大鼠间断灌胃22周,造成大鼠慢性间质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标志性蛋白角蛋白(CK)、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致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 结果:经图像分析, RAFE和AA组肾小管上皮细胞CK较对照组表达减弱,而α-SM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细胞呈弱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RAFE和AA组大鼠肾小管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各项指标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RAFE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了大鼠慢性肾小管上皮纤维化的发生,其中TGF-β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起到重要作用。RAFE所致大鼠慢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与AA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3.
关木通及其马兜铃总酸对小鼠肾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马兜铃酸A为剂量标准比较了关木通醇提物和关木通马兜铃总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探讨关木通致毒的剂量关系。方法:小鼠单次灌胃关木通醇提物及其马兜铃总酸后,测定LD50、肝、肾功能及观察了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小鼠给予关木通醇提物的LD50值为4.4g·kg-1,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40mg·kg-1,与小鼠灌胃给予马兜铃总酸后的LD50值(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33mg·kg-1,♀37mg·kg-1)相近。给予关木通醇提物剂量折合成马兜铃酸A为4.5mg·kg-1以上时,可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增高,同时可见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折合成马兜铃酸A25mg·kg-1以上时可引起AST增高和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以上病变程度均与马兜铃酸A的剂量成正比。结论:关木通除了有明显的肾脏毒性外,还有肝脏毒性,致肾毒剂量较致肝毒剂量低,肾脏毒性是关木通致死的主要原因,马兜铃酸是主要的致肾毒成分。关木通的致死和致肾毒作用与马兜铃酸A的剂量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肾毒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娜  谢鸣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36-839
目的:观察配伍不同剂量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给药不同时间的大鼠肾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用配伍不同剂量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水煎剂按原药材每天13,14.5,17.5 g.kg-1剂量(其中含关木通分别为1.5,3,6 g.kg-1)给大鼠灌胃,连续12周,分别于给药第4,8,12周测定大鼠肾功能指标,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龙胆泻肝汤中配伍小剂量关木通(1.5 g.kg-1)连续用药12周,未见肾功能明显损伤;配伍中剂量关木通(3 g.kg-1)连续用药12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轻微损害;大剂量的关木通(6 g.kg-1)连续用药4周即出现明显的肾损伤,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病理观察到肾损伤的部位主要是皮髓交界处的近曲肾小管。结论:龙胆泻肝汤的肾毒性与其关木通配伍用量和服药时间相关。龙胆泻肝汤中配伍小量关木通在较短时间内具有相对安全性,而大剂量使用关木通可引起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茯苓多糖硫酸酯(SP)及其L-鸟氨酸盐(SP-Orn)对腺嘌呤致大鼠肾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ig腺嘌呤250 mg.kg-1.d-1,连续21 d,使大鼠产生类似于人的肾衰竭症状。造模第5天开始,动物分组,SP组ig SP 450 mg.kg-1.d-1,SP-Orn组ig SP-Orn 700 mg.kg-1.d-1,SP组与SP-Orn组为等摩尔量,同时设模型组和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代谢笼动物收集12 h尿液,测定大鼠尿量、尿肌酐(Ucr)、尿蛋白含量;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取肾脏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P和SP-Orn组尿量、Ucr排出显著增加,尿蛋白排出则明显减少;Scr和BUN水平有明显的降低,TP和ALB明显增加;血蛋白和尿蛋白水平已接近正常对照组。肾脏系数明显下降,肾小球、肾小管数目增加,远曲小管扩张程度明显减轻。总体上SP-Orn的防治效果好于SP。结论SP和SP-Orn对大鼠肾衰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SP和L-Orn在保护肾衰大鼠肾功能上存在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芪皂苷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将经链脲佐菌素诱导成功的32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皂苷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以黄芪皂苷提取物200,50 mg·kg-1·d-1、缬沙坦25 mg·kg-1·d-1、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连续给药6周。给药后每周称量大鼠体重,第2,4,6周检测空腹血糖;第6周代谢笼法检测24 h尿量及尿蛋白总量(U-TP);第6周末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检测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含量;取双肾,计算肾肥大指数,观察肾脏病理切片。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血糖,24 h代谢值,肾肥大指数,U-TP,BUN,Scr,UA,TG较正常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 < 0.01,P < 0.05),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经黄芪皂苷提取物治疗后,高剂量组大鼠的24 h代谢值,肾肥大指数,U-TP,BUN,Scr,UA,TG均有明显下降(P < 0.01,P < 0.05),低剂量组大鼠的肾肥大指数,BUN,Scr,UA,TG亦下降明显(P < 0.05),2组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本实验结果说明黄芪皂苷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肾颗粒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N)、模型组(M,UUO组)、福辛普利组 ·kg-1 ·d-1]、复肾颗粒1组(F1,7.5 g ·kg-1 ·d-1)、复肾颗粒2组(F2,15 g ·kg-1 ·d-1)、复肾颗粒3组(F3,30 g ·kg-1 ·d-1)。14 d后处死大鼠,取结扎侧肾组织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RT-PCR和Western-bloting检测肾组织TAK1和α-SMA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纤维化程度及肾组织TAK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 <0.01),复肾颗粒各组及福辛普利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尤以复肾颗粒2组为甚(P <0.01,P <0.05)。 结论: 复肾颗粒可能通过降低TAK1和α-SMA的含量而起到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程进展的作用,推测其抑制TAK1和α-SMA表达上调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对腺嘌呤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采用腺嘌呤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模型,进一步了解苦参碱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8只;②病理组28只;③治疗组24只按250 mg·kg-1·d-1给大鼠灌服腺嘌呤,连续21 d灌暇腺嘌呤1周后,治疗组每天还按20 mg·kg-1·d-1的剂量用苦参碱腹腔注射,分别观察治疗2,3,4周,3个不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病理组和治疗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氯、血清IL-6和肾小管间质的TGF-β1表达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的水平,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的TGF-β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采用HPIAS- 1000型全自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信号进行扫描,半定量分析各组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肾组织HE染色丰定量分析各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结果苦参碱治疗组大鼠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与同期病理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P<0.05);血清IL-6水卓、肾小管间质的TGF-β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同期病理组(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苦参碱治疗的各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低于病理组(P<0.05)。结论在腺嘌呤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苦参碱能降低其血清BUN,Scr,IL-6水平和TGF-β1蛋白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阻抑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并有相应的时效关系。说明苦参碱对腺嘌呤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水平和抑制TGF-β1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个体差异的发生规律,为儿童合理用药服务。方法采集2002.7~2006.8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样本,筛选出74例供分析用,其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2月~15.8岁;研究各个年龄段儿童平均给药剂量的差异。结果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平均给药剂量具有显著差异(P=0.000)。以2.1~3岁患儿平均给药剂量最大(12.85mg·kg-1·d-1),其次为3.1~6岁(7.26mg·kg-1·d-1),1.1~2岁(6.98mg·kg-1·d-1),6.1~8(5.69mg·kg-1·d-1),8.1~12岁(5.44mg·kg-1·d-1),12.1~16岁(5.36mg·kg-1·d-1),0~1岁(5.04mg·kg-1·d-1)。结论在临床上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个体发育特征,对于增加首剂量给药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大鼠口给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对大鼠肝、肾的毒性影响。方法取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按60g·kg-1·d-1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15d,给药结束,留取部分大鼠的血、尿和肝、肾组织标本,检测相关肝、肾功能指标,观察肝、肾形态组织学变化;余下大鼠于停药后15d复测上述指标。实验另设益母草给药组相比较。结果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连续用药15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蛋白(Upro)、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肝、肾组织可见肿胀、少量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停药后尿蛋白水平升高,其余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均降低,组织病理损伤有所减轻。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对大鼠的肝肾损伤明显比益母草严重。结论益母草石油醚提取物具有明显的肝肾毒性,对Upro水平的影响短期内不可逆,其余毒性影响均具有一定可逆性。益母草致毒性的成分可能主要存在于其石油醚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庆大霉素所致肾小管损伤大鼠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组(S组),左归丸组(Z组),每组10只,对照组ip给予0.9%生理盐水2.5 mL·kg-1·d-1,模型组ip硫酸庆大霉素100 mg·kg-1·d-1,SP600125组左侧ip硫酸庆大霉素100 mg·kg-1·d-1,2h后右侧ip SP600125 15 mg·kg-1·d-1,左归丸组ip硫酸庆大霉素100 mg·kg-1 ·d-1和ig左归丸水溶液10 g·kg-1·d-1,4组大鼠连续给药10 d.第11日测量各组大鼠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状况;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脏JNK,c-Jun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尿NAG酶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M组尿NAG酶显著升高(P<0.01);与M组比较,S组和Z组尿NAG酶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组肾小管、间质无特殊改变;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管腔出现损伤,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S组与Z组肾小管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轻微肿胀变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M组JNK,c-Jun在肾小管大量表达(P<0.01);与M组比较,S组和Z组JNK,c-Jun在肾小管表达较少(P<0.01).免疫印迹杂交结果显示:M组JNK,c-Jun蛋白灰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S组与Z组较M组灰度值下降(P<0.01或P<0.05).结论:左归丸对庆大霉素所致肾小管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不合并肾损害的尿结石模型。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空白对照组、化学纯三聚氰胺0.4~0.7 g.kg-1.d-1组,连续给药20,30 d,观察比较结石形成率、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0.4,0.5 g.kg-1.d-1化学纯三聚氰胺给药20,30 d,膀胱结石率最高,20 d分别为60%,50%,30 d分别为50%,60%,两组及与0.6,0.7 g.kg-1.d-1组、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结石形成率与剂量、时间不成线形关系;各组比较仅0.4 g.kg-1.d-1组肾和膀胱指数、肌酐、尿素氮、尿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化学纯三聚氰胺0.4 g.kg-1.d-1给药20 d对肾脏几乎不造成损害,SD大鼠膀胱结石率达60%,可建立不合并肾损害的尿结石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AA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AA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强的松组、中药+强的松组,其中正常组10只,其余各组均为20只。模型组、中药组、强的松组及中药+强的松组按100 mg.kg-1.d-1剂量予马兜铃酸A纯品连续ig 3 d建立AAN模型;从实验第6天开始,中药组予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按生药量计为3.55 g.kg-1.d-1,10 mL.kg-1.d-1)ig,强的松组予强的松(0.5 mg.kg-1.d-1)ig,中药+强的松组予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3.55 g.kg-1.d-1)+强的松(0.5 mg.kg-1.d-1)ig,模型组和正常组则予蒸馏水10 mL.kg-1.d-1 ig;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各组大鼠。以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cl-2mRNA,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强的松组和中药+强的松组均能不同程度增加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中药+强的松组的作用最佳(P<0.05)。TUNEL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肾小管可见少量凋亡细胞,模型组则有大量凋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强的松组和中药+强的松组凋亡细胞数均减少(P<0.05);而中药+强的松组凋亡细胞数减少最为明显(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参与了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能减轻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但联合强的松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目的 :考察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胃脂肪乳剂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用酶比色法测定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的不同剂量、以及两者小剂量合用后 ,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影响。结果 :决明子蛋白质大剂量 (1mg·kg-1·d-1)、蒽醌苷大剂量 (20mg·kg-1·d-1)以及两者的小剂量 (蛋白质 0.25mg·kg-1·d-1,蒽醌苷 5mg·kg-1·d-1)合用 ,均可使高脂血症大鼠的TC ,TG和LDL C显著降低 (P<0.05 ,P<0.01)。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决明子蛋白质、蒽醌苷皆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 ,TG和LDL-C。  相似文献   

15.
菟箭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菟箭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单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中药菟箭合剂 (20g·kg-1·d-1)和阳性对照药缬沙坦 (2 0mg·kg-1·d-1)干预治疗 12周 ,用氚标记的二丁酸佛波醇酯 ([3H]PDBu)结合法测定大鼠肾组织PKC活性 ,检测 24 h尿蛋白排出量 (Upro) ,肾脏常规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12周时单肾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出现肾小球硬化病理改变 ,Upro明显升高 ,细胞膜PKC活性 (mPKC)明显升高 ,细胞浆PKC活性 (cPKC)明显降低 ,mPKC和cPKC比值 (M/C)明显升高。菟箭合剂和缬沙坦干预治疗显著降低Upro ,降低mPKC和M/C ,升高cPKC(P<0.01) ,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菟箭合剂对单肾切除STZ糖尿病大鼠具有肾保护作用 ,推测部分地通过抑制肾组织PKC激活途径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七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和尿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部分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0)、三七0.84 g.kg-1.d-1组(n=20)。术后第7,14天留取标本处死大鼠,处死前24 h留取大鼠尿液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CAM-1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ICAM-1表达和定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第7,14天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明显增高(P<0.05),肾组织及尿ICAM-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2者之间以及肾组织ICAM-1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病理评分(肾损伤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三七0.84 g.kg-1.d-1组肾脏病理改变及肾组织和尿中ICAM-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UO模型组大鼠肾组织ICAM-1表达与肾损伤指数和尿ICAM-1水平分别呈正相关,提示尿中ICAM-1可作为检测肾组织ICAM-1的表达水平的指标。三七改善了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地与下调肾组织和尿中ICAM-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