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诀】香薷辛温王清暑,解表化湿和中土,暑天百病可医除,发热恶寒腹泻吐。【释义】香薷乃被誉为"夏月之麻黄",其味辛性温,最善于发表解暑。香薷长于化湿,故能调和中焦,故其为夏月之必备药,药笼中之不可缺者。夏月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呕吐泄泻均可用香薷以除之。  相似文献   

2.
《和剂局方》香薷散方后服法注明,服用香薷须“水中沉冷”,近来有些书也标明使用香薷需要冷服。笔者以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香薷为辛温之品,有发汗解表之力,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暑气内伏所致暑湿外感之证。香薷外能发汗解表散寒,内能调中祛暑利湿,故李时珍谓其为“夏月之麻黄”。据临床实践,用香薷治暑湿外感,除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必须冷服外,一般仍宜温服,以助其辛温发散之力,不必拘泥于“水中沉冷”的服法。  相似文献   

3.
解表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六淫所致的表证。本章共选常用方剂十六首,根据功效不同,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1. 辛温解表本类方剂一般均具有发汗的作用,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故用于风寒外感证。常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加味香苏散、小青龙汤和加味羌活汤,这五首方剂要重点掌握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麻黄汤中麻桂并用,发汗之力较强,并善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不如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详见表(一)  相似文献   

4.
香薷,又名香茹、西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产于江西。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本品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不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吐泻者尤多适用,故《本草纲目》言“世医治暑病,以香薷为首药,然暑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发汗解热作用,并…  相似文献   

5.
6.细辛:长于散寒,兼温肺。阳虚外感主配麻黄、附子(麻黄附子细辛汤),风寒头痛多配羌活,寒饮咳喘主配干姜、半夏。7.生姜:长于发汗,兼温中止呕。风寒表证辅配于辛温解表药之中;胃寒呕吐主配半夏(小半夏汤)。麻黄、桂枝同能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但前者发汗力强,宜用于表实证。兼平  相似文献   

6.
紫苏是唇形科药用植物,为临床常用中药。能辛温解表,治疗外感风寒;亦能理气安胎,配伍运用,可治先兆流产。至于其止血作用,近代鲜有报道。而《本草纲目》中早已有关于紫苏止血作用的记载:“茎叶辛温无毒……和血温中止痛……治金创出血不止……损伤出血不止……”。为发掘紫苏被忽视的止血作用,首先我们对其有效成份初步提取,进行动物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紫苏有显著的止血作用,主要表现在明显缩短动  相似文献   

7.
<正> 解表发散药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体出汗或微出汗以发表散邪,解除表症。常用药物有辛温发散,辛凉发散之分。(一)辛温解表发散药[麻黄、桂枝、细辛]均有较强的发汗解表之力。但麻黄、桂枝均散太阳经肌表风寒,细辛善散少阴经风寒。发汗作用麻黄大于桂枝,故麻黄适用于无汗的表症,桂枝不论有汗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对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有“在卫汗之”的明教。不少医者认为“汗之”即是用发汗之法来治疗该阶段的温病。余认为此解与叶氏本意不符,与理不顺,兹就浅见以求教于同道。汗法为用辛温发散之品(如麻黄、桂枝等),解表发汗,驱邪外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外感寒邪,风寒束表之证。温为阳邪,温  相似文献   

9.
薄荷蝉蜕均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无汗、头痛等。宣肺透疹,用于麻疹未透,斑疹初起等。薄荷为较强的辛凉疏散风热药,发汗作用亦强。此外尚能疏肝解郁,解暑辟秽,祛风止痒。蝉蜕既可祛外风以疏散风热;又能祛内风以定惊解痉。薄荷、紫苏、藿香、荷叶(梗)均能芳香化湿,疏散外邪。然四药之叶(薄荷叶、苏叶、藿香叶、荷叶)发散作用均强于其梗(薄荷梗、苏梗、藿香梗、荷梗)。且四药之梗皆略能理气宽中。薄荷荷叶(梗)性凉,薄荷芳  相似文献   

10.
中药提要     
王益平 《现代中医药》2002,(1):45-48,F003
1.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寒治表寒证。兼止咳平喘紫苏:力弱,兼行气宽中,解鱼蟹毒。麻黄:力强,长于发表宣肺,又可利水消肿。  相似文献   

11.
〔辛温解表剂〕1 石椒芍药汤组成 :石椒草 2 0g、芍药10g、生藤 10g、生姜 3片、大枣5枚。功效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方解 :本方是解表发汗 ,调和营卫验方。方中石椒草、生藤辛温能通达营卫 ;芍药苦酸和营 ;生姜辛温散寒 ;大枣甘温益脾。全方合之有解肌表、散风寒、调营卫之功 ,使营卫调和 ,邪去汗止。适应症 :风寒伏于肌表。症见头痛发热 ,有汗恶风或恶寒 ,脉浮缓及营卫不调而汗自出者。2 千里马汤组成 :千里马 30g、芸香草10g、响铃草 15g、滇香薷 15g、生姜 5片、甜叶菊 3g。功效 :发散风寒 ,宣肺平喘。方解 :本方是发散风寒…  相似文献   

12.
郭素香  程燕 《吉林中医药》2009,29(3):208-209
现代诸多医家持现代人多热病的观点,用药每多用清热解毒之品,过用寒凉。而小儿咳嗽多为外感,每多见表证,或为风温咳嗽,或为风寒咳嗽,临证治疗时,于宣肺止咳之品中酌加辛凉或辛温发汗之品,使患儿微微汗出,邪有出路,则表证易解,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13.
古医经论汗颇多 ,据我们探讨论述如下 :辛温解表剂。《伤寒论》麻黄汤 ,为太阳经证 ,头项强痛 ,恶寒无汗 ,脉浮紧等症之主方。方中麻黄辛温发汗 ,宣肺平喘 ,佐以桂枝辛散解表 ,甘温助阳 ,二者相须为用 ,更增强了发汗散寒之力 ,辅以杏仁 ,协助麻黄宣降肺气而平喘咳 ,使以甘草 ,调和药性。本方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较强 ,凡非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 ,可汗而喘等症状较重者 ,一般多不轻用。《伤寒论》桂枝汤 ,为太阳经证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苔白 ,脉浮缓等症的主方。方中桂枝辛散解表 ,甘温助阳以散风寒 ,佐以白芍敛阴止汗 ,二者相合…  相似文献   

14.
1 风寒感冒 麻黄汤、桂枝汤、葱豉汤三方为纯解表之剂,治疗外感风寒而无兼挟证者。麻黄汤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二药相须为用,发汗力强,并善宜肺平喘,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宜所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之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为君,配伍芍药,发汗之力较麻黄汤弱,但善于解肌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恶风汗出,发热头痛、鼻鸣干呕、苔白脉浮缓之外感风寒表虚证,及一切营卫失调的杂病、胎、产诸证;葱豉汤,药仅两味发汗之力最缓,适用于一外感风寒之轻证。  相似文献   

15.
《滇南本草》成书于五百多年以前,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我国区域性本草专著,记载了云南各族人民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本文就其解表法的运用分析如下。解表法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为主,通过发汗解表作用,以解除表证的治法。体表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及时正确地运用解表法,能使表邪外解,防止病邪深入,保护人体正气,免受邪气伤害。《滇南本草》的运用有其特色。1辛温解表平和轻宣辛温解表法是以辛温解表的药物为主,发散风寒,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的方法。《滇南本草》常选用苏叶、防风、荆芥等平和轻宣之品,剂量轻,药味少,使微微汗…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祛暑药凡能祛除暑邪,治疗暑病的药物,称为祛暑药。[豆卷、香薷、扁豆]均能发汗解表。豆卷的主要作用是清利湿热,为夏令暑温、暑湿所常用,大豆黄卷偏于发汗解表;清水豆卷偏于清利水湿。香薷为夏月发汗要药,散利湿浊而祛暑,兼能和中。适用于夏月受寒、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而致恶寒无汗,腹痛吐泻之症;此外用于治水肿、脚气,有利湿退肿之效。  相似文献   

17.
汗法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外感病证,也可用于内伤病证,不仅可用于表证,还可用于里证。治疗外感病证不应以发汗为目的,而应以散邪为宗旨。通过辛散使病邪从表而解。四时感冒,往往是风寒与风热相兼为病,故辛温  相似文献   

18.
“藿香正气散”(以下简称“正气散”)出自宋代《和剂局方》。原方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法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二钱,藿香三钱,甘草二两五钱组成。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分服。功能解表和中,理气化湿。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证。后世多用治四时感冒,并化裁,常用于呕吐、泄泻、中恶等证。  相似文献   

19.
柴胡在解表剂中的作用与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 ,性味苦辛微寒 ,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现将其在解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介绍如下。1 与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配伍治风寒表证风寒表实证临床可见颈项强痛、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等。柴胡与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同用 ,可增强辛温解表药发散之性。因辛温解表药大多辛温香燥 ,易伤津液 ,而柴胡辛凉能制燥 ,可防辛温耗气伤津。常见配伍药物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 ,代表方如《医碥》的驱邪汤。2 与桂枝、白芍等疏散风寒、调和营卫之中药配伍治外感表虚、营卫不…  相似文献   

20.
蒲正国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1):501-502
“辛胜即是汗药”,出自叶天士们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冬温条。辛者,辛味也;胜者,优势也;汗药者,发汗药也。即以辛味占优势的药物,就是发汗药。笔者认为此言有失偏颇,现略陈管见。1发汗确需辛味之品辛药并非都能发汗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治宜发汗祛邪以解表。无论是治外感风寒、外感风热,还是外感暑湿,其所用方药,均带有辛味药。如治外感风寒的麻黄汤、桂技场、荆防贩毒散、九味羌活汤等方中的麻黄、桂枝、紫苏、荆齐、防风、羌活、白茫、细辛等属辛味药,治疗外感风热的银翘散、桑菊饮、紫葛解肌场等方中的桑叶、菊花、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