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32例,将这些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助理干预,对照组中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经过护理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中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9%,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8%,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行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能够使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轻患者痛苦,并且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从而使其医疗纠纷发生率降低,在临床上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早期出现心绞痛多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预后差 ,易发生梗死面积扩展和再梗死 ,为探讨AMI后早期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 ,预防再梗死和梗死面积扩大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我们回顾分析了自 1995年以来收治的资料完整的AMI 16 8例 ,有梗死后早期心绞痛者 4 9例 ,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并排除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等 ,诊断AMI 16 8例 ,男 118例 ,女 5 0例 ,年龄 39~ 79岁。其中 4 9例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对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中778例有130例(16.7%)发生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其中6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有87.1%病例有二或三支严重血管病变。心绞痛发作时ECG提示远离梗死区缺血组比原梗死区缺血组1年内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更高(P<0.02),再梗死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1年病死率分别23.5%和19%。两组总病死率为21.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患者中,尤其缺血发生在远离梗死区患者,仍然有较多心肌处于缺血和梗死危险,在加强药物治疗同时应有条件尽早实行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方法180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改善均十分满意,总有效率达到90.90%。结论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方法180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改善均十分满意,总有效率达到90.90%。  相似文献   

6.
对125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47-148
目的探讨分析心肌梗死后心绞痛(PIA)的相关因素,并对PIA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PIA发生率情况。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12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性别、年龄与心率失常发生情况之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梗死部位、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糖尿病、血栓的干预情况、发作时间、发作诱因的比较结果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是PIA的相关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前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为32%,干预后降为8.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掌握AMI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运用积极适当的护理对策可以消除诱发心绞痛的隐患,减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焦虑程度评分、心功能情况、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情况、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心绞痛发生,且有助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焦虑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方法。方法选取在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单独、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用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对两组患者心绞痛和不良情绪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心绞痛发生率,同时对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能够显著改善,指的临床护理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薇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7):89-89
心肌梗死 (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是心脏病的重症之一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由于中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迅猛 ,症状典型 ,病情凶险的特点 ,因而 ,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抢救及护理十分重要。1 院前体检早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 ,工作、家庭双重压力对中年人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他们往往带着焦虑的心态 ,疲惫的身躯应付着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对身体健康麻痹大意 ,对此类人群一定要定期体检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2 院中抢救及护理2 1 入院前护理 在门诊就诊以及心电图确诊为心肌梗死的病…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认为护士在抢救护理中,必须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有较深的认识和警觉。在发病早期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溶栓治疗及药物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饭要环节。心理护理在解除患者顾虑、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护理进行临床观察,提高护理患者满意度,加强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112例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设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患者的护理需求,之后展开有针对性的重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前后SDS(抑郁指数)、SAS(焦虑指数)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0,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特殊的临床干预后SAS评分为(22.24±5.36)、SDS评分(22.15±4.16),对照组SAS评分为(35.52±7.38)、SDS评分(35.26±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护理期间,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刘玉洁  陈闽荔 《天津医药》1997,25(8):466-468
151例急性尽肌梗死屠 中有57例发生梗死后早期心绞痛。该组病人伴心绞产有史,高血压史,陈旧心肌梗死者明显高于无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组。梗死后心绞痛在静息下发作者占50.88%,轻微活动状态发作者占29.82%,在静息或轻微活动均有发作者占19.30%。多数初次发作于第1周内,少数发作于梗塞后第2周内。41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多支血管病变病人梗死后心绞痛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对AMI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AMI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年龄、左室功能、心肌梗死部位、合并疾病、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高龄、左室功能不全、前壁及多壁心肌梗死、延迟就诊、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侵入性操作均使医院感染发生增加(均P〈0.01);发生医院感染的AMI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积极控制好各项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减少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从而提高AMI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静脉溶栓治疗 6h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使心肌血管再灌注率高至 80 %左右[1 ] 。我院共收治了 3 8例早期AMI用尿激酶治疗的患者。溶栓期间护士积极配合、密切观察 ,3 6例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 ,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3 8例AMI患者均于发病 6h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40~ 70岁。心电图显示梗死部位 :前壁 2 0例 ,广泛前壁 4例 ,下壁 5例 ,后壁 9例。溶栓治疗前检查血常规 ,血小板 ,凝血系列均在正常范围。1 2 治疗方法 尿激酶 150万U用生理盐水溶解后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和特殊治疗护理等等,并对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通过对病患实行临床护理,除一例转院,2例死亡,余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做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疾病护理、特殊治疗护理等临床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治疗,减少疾病的复发,并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心绞痛发生率及其负面情绪的具体影响。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护理干预观察法,比较干预前后疗效。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9.4%(10/34)明显低于干预前61.8%(21/34)(P<0.05);SDS评分及SA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生率,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能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9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中采取精心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比较顺利,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结论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的心理、生理问题都能够对最终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增加患者总体治疗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预防及护理。方法分析总结本科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经验。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呼吸循环监护,及早发现早期心力衰竭。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监测及呼吸道管理等重点环节的观察及护理,控制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缓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的护理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收治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41例。对于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而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结果本研究当中的两组患者选择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指导,所有患者都获得了良好的抢救效果,本研究两组82例患者不存在有死亡的病例。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好,两组之间经过统计学软件检验存在差异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当中,为患者选择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可以减少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病情变化,改善预后。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20例,好转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占93%,病死率占7%。结论通过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行全面、系统的护理与监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