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飞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65-366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13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65例,均为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置钉,试验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椎体前缘压缩比、后凸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1年试验组的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试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量,改善Cobb角,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54例,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术前术后的AMS评分情况;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椎体高度、Cobb角等.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前术后AMS评分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结论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5年,平均13月。A组术后随访8月以上28例,其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略有丧失,Cobb角较术后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后随访7月以上30例,其椎体前缘高度丧失,Cobb角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较B组腰背疼痛率低。结论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式是可行的。该种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柱前柱中柱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16例,前路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丢失角度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后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丢失角度明显低于后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所改善,均达到功能恢复。结论采取前路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综合性护理方法。方法将4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2)。对所有观察组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所有的观察组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CT与X线检查显示,2组患者术后2周、取内固定后椎管占位、伤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可靠,采用优质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加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同时一期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22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恢复满意,随访未发生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一年植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同时一期后路植骨融合手术安全,固定牢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与伤椎置钉及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1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B和C三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单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及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日本整形外科学腰椎疾患治疗成绩(JOA)评分等。结果 B、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短节段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短节段固定治疗,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等优点,有助于改善固定稳定程度,避免术后矫正角度过度丢失,并提高腰椎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有限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112例.其中爆裂性骨折80例.压缩性骨折32例,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5钉固定的52例,伤椎两侧椎弓根置钉,即6钉固定的60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J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内固定无失效。结论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可较好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运动节段胸腰骶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单节段固定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8月共收治并获定期随访的单运动节段胸、腰、骶椎结核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4例,年龄:17-69岁,平均38.5岁;病史3-3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前常规抗痨。患者分为A组7例(稳定组),B组38例(不稳定组);稳定组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术;不稳定组根据术前椎体破坏程度、后凸畸形及术中残椎高度分别对17例(B_1组)行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单节段内固定术、13例(B_2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术、8例(B_3组)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本组植骨均采取自体骨。术后常规抗痨治疗12-18个月,随访测量Cobb角矫正水平、评估植骨融合情况,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变化,结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45例后凸角平均矫正17.5°,随访期内丢失3-5°;B组植骨融合(自体肋骨或髂骨)患者在7-9个月植骨融合,平均8个月;31例合并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按Frankel分级评估,均获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改善约1级。结论:行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可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对单运动节段脊柱结核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笔者选取了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其中68例为男,42例为女性,年龄为14~83岁,平均(46.16±7.2)岁,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度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且脊髓神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经伤椎置钉患者43例,跨伤椎置钉患者48例,本组均采用后入路经椎弓根置螺钉内固定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测量分析,两组进行对比。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前、术后2周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科采用经伤椎两侧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把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粉碎成颗粒状植入伤椎椎体内,伤椎椎体成形。同时联合后外侧植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者予以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螺钉。观察术前、术后、术后3、6个月、术后1年及最后1次随访时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椎体内植骨及后路融合情况,测量椎管狭窄率、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评估腰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至5年,平均3年2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3.4±1.2)%]、Cobb角[(5.2±3.1)°]及伤椎前缘压缩率[(4.4±3.1)%]较术前[(67±10.6)%、(38±4.5)°、(43.2±21.7)%]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最后1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X射线检查显示术后伤椎内植入骨充填良好,无伤椎"空壳"现象,复位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后路植骨融合平均5.0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解决伤椎前、中柱骨缺损、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增强了伤椎与临椎后柱的融合、固定。3柱的修复与稳定,有效地避免了远期内固定失败、伤椎高度再丢失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刮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优化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后路伤椎置钉组30例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30例,分别进行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及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治疗前及随访末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随访期间比较术后矫正率、后凸Cobb角、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椎管占位情况、内因定失败率。结果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术中出血量、凸Cobb角、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败率、椎管占位分别为(1245±221)ml比(873±145)ml,(10.4±6.7)°比(20.8±8.3)°,(97.6±1.8)%比(82.5±5.4)%,(44.3±2.3)%比(28.5±2.2)%.(1.4±1.1)%比(9.6±2.8)%,(4.1±1.1)%比(11.7±2.6)%,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能提高胸腰椎骨折复位质址,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且可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奋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211-212
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分别采用跨伤椎四钉固定法、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Cobb角在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明显较低,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脊柱的长期稳定作用优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高度及侧弯角度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33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治疗为A组,30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为B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随访1年时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脊髓神经恢复及局部疼痛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均满1年,平均14.5个月.术后5d,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后A组Cobb角矫正度丢失更明显.随访显示,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时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局部疼痛方面优于A组.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植骨融合、脊柱矫正度维持及局部疼痛方面较跨伤椎固定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26-2928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0.0±14.9)min,长于对照组的(91.0±13.7)min(t=5.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0.0±34.4)mL、(258.0±42.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91.3±1.7)%、(11.2±1.9)&#176;、(2.5±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6±2.3)%、(14.5±1.1)&#176;、(3.5±0.9)分(t=5.25、3.24、6.17,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和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伤锥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与万向螺钉的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行传统后路经伤锥置入椎弓根螺钉的6钉内固定治疗的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n =24,置入万向钉组)和对照组( n =28,置入单向钉组),2组均行经伤锥置钉的开放后路3椎体6钉内固定治疗术。比较2组病例一般情况,术前、术后1、3、6、12个月伤锥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变化,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椎体功能情况,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比较伤锥前(后)缘高度,仅术后12个月2组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同时间段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伤锥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与单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相似,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而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固定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后,行椎弓根植骨,对照组32例,仅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26例(78.8%),骨折不愈合7例(21.2%),对照组骨折愈合17例(53.1%)例,骨折不愈合15例(46.9%),两组的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好,骨折愈合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三平面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对15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骨折椎体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及下终板无爆裂,在骨折椎体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垂直应力方向向前加压,达到椎体应力平衡.随诊6~18个月.结果 在骨折椎体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向垂直应力方向加压使骨折椎体移动复位,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良好,无断钉和内固定松脱.结论 有条件地采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增强内固定牢固性,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临床效果,旨在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全部患者均予以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四钉固定法,观察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对全部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胸腰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DO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Cobb角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而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术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脊柱的长期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