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16SrRNA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姜叶灵  李先平 《检验医学》2009,24(3):165-168
目的通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探讨PCR方法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学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10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用PCR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并测定和分析所得片段的DNA序列。对培养结果与PCR法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102份前列腺液标本中,细菌培养法18例阳性,84例阴性,阳性率17.7%;PCR法71例阳性,31例阴性,阳性率69.6%。细菌培养法与PCR法检测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结果显示DN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16SrRNA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PCR技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快速可靠的检测细菌感染的新方法。方法用PCR技术扩增实验室保留株10株的16SrRNA基因,以乙型肝炎病毒-DNA、白假丝酵母菌和人类基因组DNA为对照,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采用10倍比稀释法进行该方法的灵敏度检测。结果对所测细菌株均获得475bp扩增产物,而与乙型肝炎病毒-DNA、白假丝酵母菌和人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PCR最低能检测1.5×104/L大肠埃希氏菌。结论16SrRN基因PCR检测细菌感染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快速性和敏感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探讨PCR方法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学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10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用PCR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细菌16S rRNA基因,并测定和分析所得片段的DNA序列。对培养结果与PCR法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102份前列腺液标本中,细菌培养法18例阳性,84例阴性,阳性率17.7%;PCR法71例阳性,31例阴性,阳性率69.6%。细菌培养法与PCR法检测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结果显示DN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PCR技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临床常见致病菌 2 3SrRNA基因序列的差异 ,建立可初步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分析常见细菌的 2 3SrRNA基因序列 ,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多重PCR扩增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株 2 3SrRNA基因 ,并根据电泳结果作出初步分类。结果 革兰阴性菌株均出现 1条DNA电泳条带(约为 35 0bp) ,而革兰阳性菌株则出现 2条电泳条带 (约为 2 5 0和 4 0 0bp)。 6 0株临床分离菌经PCR扩增、电泳后 ,电泳分析结果与常规鉴定结果符合率达 10 0 %。结论  2 3SrRNA基因检测用于细菌初步分类鉴定 ,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 ,可为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培养法、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长春地区部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生殖支原体(Mg)的检测,以探讨Mg感染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本地区部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87例,取其前列腺液标本接种于自制培养基37℃培养,同时进行两种PCR技术检测。并与75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48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Mg阳性率达7.39%(36/487);在75名正常的前列腺液标本中Mg阳性率为1.33%(1/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P〈0.05)。结论 本地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Mg感染率较高,认为Mg可能是引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重要病原体之一,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中应加防范。  相似文献   

6.
PCR检测慢性前列腺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建立正确的诊治方法,自1998年4月~12月,我们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9例经抗生素久治不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单纯疤疹病毒(HSV-Ⅰ和HSV-Ⅱ)、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所选49例均是经多种抗生素久治不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23~47岁,病程8月~5年,其中11例有淋菌性尿道炎病史,18例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史,7例有生殖器疱疹病史,3例有尖锐湿疣病史,6例有非淋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们通过比较利用16SrRNA基因和血清学检验方法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期待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鉴定支原体肺炎,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方法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40例患者分成两组,16SrRNA基因组70例,用16SrRNA基因进行检验;血清学检验组70例,用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通过比较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灵敏度和检验平均耗时判定诊断方法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效果的差异。结果血清学检验组灵敏度为65%,假阳性率为36%,检验平均耗时为3 h;16SrRNA基因检验组灵敏度为85%,假阳性率为21%,检测平均耗时为0.5 h。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处理方式,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6SrRNA基因检验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相比传统的血清学检验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在灵敏度、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和检验耗时上都优势明显,可考虑作为一种常用的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该技术在医学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16SrRNA作为微生物分类依据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就其基因特征、技术步骤、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的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细菌16SrRNA、16S-23SrRNA基因测序分析在血流感染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方法提取临床上血流感染常见的金黄色葡萄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化脓性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潘尼变形杆菌、屎肠球菌、粘质沙雷菌、宋内志贺菌、产气肠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腐生葡萄球菌基因组DNA,运用16SrRNA、16S-23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上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菌种。结果在所分析的19种临床血流感染常见细菌中,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可将除粘质沙雷菌外的细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但无法完全区分近缘种属;16S-23SrRNA成功鉴定17种细菌,除大肠埃希菌、宋内志贺菌外所有细菌均成功鉴定到单一种的水平。结论16S-23SrRNA基因可作为血流感染细菌检测较好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建立了一个用于检测军团菌的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扩增参考菌株的染色体DNA(L.pneumophital-14、L.micdadei、L.dumoffii Llongbeachae、L.Jordanis、L.bozemanii),均可检出375bp的16SrRNA基因片段。对于已经监定的5株国内分离菌株染色体DNA进行扩增,获得了相同的结果,地高辛标记16SrRNA基因探针与扩增产物杂交,结果为阳性。而扩增14株非军团菌均为阴性。采用煮沸法制备细菌染色体DNA,PCR法检测环境水军团菌敏感性为280cfu/ml水,检查临床标本军团菌为560cfu/ml支气管灌洗液。上述结果表明该法敏感、快速、简便,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联合用药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对9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盐酸特拉唑嗪+曲唑酮口服治疗,疗程4~8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标准对治疗前后总评分及所包括的患者的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全部病例治疗前后NIHCPSI总评分分别为(26.60±4.69)分、(14.09±5.31)分(P<0.01);疼痛不适评分分别为(12.9±2.6)分、(8.8±3.6)分(P<0.01);排尿症状评分分别为(5.71±1.99)分、(2.89±1.48)分(P<0.01);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12±3.14)分、(4.38±2.50)分(P<0.01)。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25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5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及9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 PCT 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 PCT 对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 PCT 水平高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 诊断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灵敏度为和特异度分别为72.0%、89.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PCT 检测可以为临床早期准确区分前列腺炎的性质,以及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组织P16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P16基因突变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基突变的机制,利用点突变检测仪,水平和垂直板电泳对P16基因的外显子1,外显子2的PCR扩增产物作缺失和点突变发析,结果在29例临床宫颈癌标本中的有8例发生缺失突变,4例发生点突变,突变率为41%,其中1例外显子1为不完全缺失突变即有低于343bp的扩增带,P16基因的发突变原因是因为其含有“CG”DNA重复顺序,易发生DNA重组及易位和重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对500例CP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即抗生素+坐浴+前列腺按摩+中成药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痊愈67.0%,好转27.8%,总有效率94.8%,无效5.2%。结论:综合疗法对CP的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用于诊断粤北山区恙虫病东方体(Ot)基因型。方法采用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Ot的患者和鼠类的血液和组织标本检测Ot DNA载量并分析其基因型,并与未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60例发热患者,有224例检测到Ot,其中108例是发热5d内的早期患恙虫病患者,以及在55份鼠类的标本中有12份能检测到感染Ot,均为Gilliam型;未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患病7d以上才能检测到Ot。同时,在鼠类基因扩增片段还显示出与Gilliam、Karp、Kato3株国际参考株不同,经巢式PCR分型证实为Kawasaki型,与巢式PCR基因分型的结果相符。结论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作为早期诊断恙虫病的实验方法,用于快速分析Ot基因型,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汪峰  刘彩林  廖亚龙  汪月  孙自镛 《检验医学》2011,26(12):865-868
目的应用16S rRNA宽范围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临床无菌体液感染,并与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94份临床无菌体液(血液、脑脊液、胸腹水、关节液)标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16S rRNA宽范围PCR扩增,并将PCR阳性产物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进行BLAST比对,从而确定菌种。同时,应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94份无菌体液标本,并对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S rRNA宽范围PCR敏感性高,最低扩增浓度为103 CFU/mL,且该技术特异性高,其阳性扩增产物经测序比对后结果和培养结果完全吻合。另外,94例临床标本中应用培养方法培养出阳性例数为9例,阳性率为9.6%,而应用宽范围PCR,除培养阳性的9例均为阳性外,另外扩增出6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5.9%,而此6例经测序证实分别为4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黏质沙雷菌、1株肺炎链球菌。结论 16S rRNA宽范围PCR与培养技术比较起来,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望成为临床无菌体液病原体感染快速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