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F)表达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TP组(A组,给予ATP注射)和对照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每组30只大鼠.伤后1、3、7、14和28 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的表达呈进行性升高,损伤后14 d达高峰;在损伤后7、14和28 d,A组大鼠GFAP的表达明显强于B组;脊髓损伤后14 d和28 d,A组大鼠改良的Tarlov评分明显大于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损伤脊髓表达GFAP,并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如何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始终是医学界一大难题,胚胎神经干细胞有利于神经元的存活,并能促进轴突再生。 目的:观察胚胎鼠神经干细胞局部注射移植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大鼠的可行性,以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细胞移植组,20只/组。另取孕14 d的SD大鼠5只用于制备胚胎神经干细胞。 方法:生理盐水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均建立高位脊髓损伤模型,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交叉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细胞移植组局部注射鼠胚胎神经干细胞2×106个,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结果:细胞移植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 < 0.01);细胞移植组大鼠在损伤区有较多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而生理盐水组未见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提高(P < 0.01)。 结论:胎鼠神经干细胞局部注射可以较好地恢复高位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女贞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制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治疗组取女贞子液3.0 g/(kg·d)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取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各时间点制成脊髓切片,行苏木素一伊红(H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2ME2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ME2干预组大鼠自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后第1天开始按24 mg/kg给予2ME2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 d,在造模成功后1 d、3 d、7 d、14 d、21 d、28 d采用BBB运动评分系统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造模成功后第7天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caspase-3表达,应用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14 d、21 d、28 d 2ME2治疗组BBB评分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及2ME2治疗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E2治疗组较脊髓损伤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ME2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进一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神经细胞凋亡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0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10只(A组)、损伤对照组(B组)30只、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CD组)30只、Tet治疗组(DC组)30只。胸8、9椎板切除后B、C、D组用加速压迫型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C组和D组动物于制模前、伤后24h、伤后48h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和Tet。各组大鼠于术后8h,1d,3d,7d,14d行BBB评分,分别于术后8h,1d,3d,7d,14d取损伤段脊髓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 。结果: 伤后7d、14dC组与D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脊髓组织HE染色正常 ,C组与D组脊髓组织损害较B组轻,术后8h-14d动态观擦,3d—7d损伤表现最为严重,达到损伤高峰期;A组中bax、bcl-2表达较少,C组与D组bax 表达较B组少,而bcl-2表达较B组多。结论:汉防己甲素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 表达,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能有益于脊髓组织的保护,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丁酸钠组和对照组.用NYU撞击仪击打T8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立即给予丁酸钠组大鼠丁酸钠6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制模前、后1~6周给予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制模后1周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脊髓组织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制模后6周时进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 脊髓损伤后4~6周时,丁酸钠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脊髓损伤后1周时,丁酸钠组脊髓的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脊髓损伤后6周时,丁酸钠组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治疗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放射免疫法、Hoechst染色和核磁共振T2WI扫描等方法,观察米诺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COX-2、PGE2的表达、细胞凋亡及脑缺血体积的影响。结果米诺环素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减少COX-2、PGE2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结论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西维来司他钠(Sivelestat sodium)抑制细胞凋亡,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llen's脊髓损伤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Sivelestat sodium 1.6 mg/kg,4.8 mg/kg,10 mg/kg,50 mg/kg,并连续7 d(1次/d),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并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 scale)对大鼠进行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炎症因子。免疫印迹法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_E3泛素连接酶-1(GAPDH-Siah1)细胞凋亡序列。结果以BBB标准评价大鼠的双下肢运动功能,治疗组的下肢活动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4.8 mg/kg和10 mg/kg剂量组双下肢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50 mg/kg剂量组未见明显保护作用,因此未加入统计结果。TUNEL染色显示,sivelestat sodium明显减少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表达。sivelestat sodium显著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的表达。结论 sivelestat sodium通过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减少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嗅鞘细胞有利于神经元存活,并可促进轴突再生。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20只/组。另取10只SD大鼠用于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交叉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细胞移植组局部注射嗅鞘细胞2×106个,盐水对照组局部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盐水对照组(P < 0.01);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提高(P < 0.01);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区有较多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其数量明显多于盐水对照组(P < 0.01)。证实局部注射嗅鞘细胞可以较好地恢复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癫痫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青霉素组、米诺环素治疗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每组各10只。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G 740万~760万单位/kg以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造模后第1、3天海马小胶质细胞免疫反应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肿瘤生长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1)癫痫发作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与青霉素组比较,大鼠癫痫发作后第1、3天米诺环素治疗组、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增生受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抑制性更突出。(2)大鼠癫痫发作后第1、3天青霉索组、米诺环素治疗组、米诺环素预处理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霉素组比较,米诺环素治疗组、米诺环素预处理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更明显。 结论米诺环素可有效抑制癫痫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增生和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丹酚酸B(Sal 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促功能恢复作用,探讨Sal B在急性SCI治疗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量效关系. 方法参照Allen法制作SD大鼠T9脊髓节段急性损伤模型,腹腔注射Sal B或PBS液,按照注射液的不同分为4组:Sal B高剂量组(20 mg/kg组),Sal B中剂量组(10 mg/kg组),Sal B低剂量组(2 mg/kg组)和对照组(注射PBS液),每组12只.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脊髓节段MMP-1、c-Fos抗体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评价的水肿程度,并采用后肢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价10 d内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损伤后4 h Sal B治疗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损伤后1 dHE染色切片显示SalB组治疗后局部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减少,损伤后1d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 B治疗组比对照组MMP-1表达减少,c-Fos表达下调;Sal B治疗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从SCI后第7天起,SalB组高剂量组(20 mg/kg组)和对照组之间的BBB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改善情况与Sal B剂量呈正相关性. 结论 Sal B可减轻大鼠SCI后的组织损伤,下调损伤相关因子MMP-1和c-Fos的表达,降低损伤局部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减轻组织水肿,并能促进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丹酚酸B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及量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丹酚酸B(Sal 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促功能恢复作用,探讨Sal B在急性SCI治疗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量效关系. 方法参照Allen法制作SD大鼠T9脊髓节段急性损伤模型,腹腔注射Sal B或PBS液,按照注射液的不同分为4组:Sal B高剂量组(20 mg/kg组),Sal B中剂量组(10 mg/kg组),Sal B低剂量组(2 mg/kg组)和对照组(注射PBS液),每组12只.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脊髓节段MMP-1、c-Fos抗体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评价的水肿程度,并采用后肢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价10 d内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损伤后4 h Sal B治疗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损伤后1 dHE染色切片显示SalB组治疗后局部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减少,损伤后1d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 B治疗组比对照组MMP-1表达减少,c-Fos表达下调;Sal B治疗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从SCI后第7天起,SalB组高剂量组(20 mg/kg组)和对照组之间的BBB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改善情况与Sal B剂量呈正相关性. 结论 Sal B可减轻大鼠SCI后的组织损伤,下调损伤相关因子MMP-1和c-Fos的表达,降低损伤局部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减轻组织水肿,并能促进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肾源性细胞因子,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对脊髓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实验拟证明不同时间硬膜外腔注射后其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7-01/04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70 ±10) g;实验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日本麒麟啤酒株式会社制造,规格3 000 IU /支。②实验分组及处理: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仅切除椎板),生理盐水组18只,实验组18只。按改良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实验组分别于大鼠脊髓损伤后1,6,24 h(每个时间点6只),于硬膜外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bw);生理盐水组于相同时间予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通过动物神经运动功能BBB评分及斜板试验评价神经损伤程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数。 结果:①神经行为学评分: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正常;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脊髓损伤后实验组1,6及24 h神经运动功能有改善;斜板角度及BBB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实验组组织学破坏改变明显较生理盐水组轻。③凋亡神经细胞及计数结果:实验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结论:早期应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引起的神经运动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的临床功能表现。此种保护作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8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米诺环素组和生理盐水组.运用磁共振成像监测缺血再灌后血脑屏障损伤及梗死体积的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组织明胶酶活性测定.结果 缺血再灌后3.5h及24h,米诺环素组DWI、T2WI上异常高信号体积,T1WI增强扫描的信号强化范围、信号强度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与后两组相比,米诺环素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组织明胶酶活性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米诺环素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损伤,缩小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米诺环素抑制脑组织明胶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酮对兔脊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脊髓损伤组(n=30)与孕酮治疗组(n=30),各组又进一步分为12 h、24 h、36 h、48 h、72 h、14 d等6个亚组,每亚组5只。假手术组只行腹部切开术但不阻断腹主动脉。脊髓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均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制模成功后孕酮治疗组每24h注射孕酮1次(将孕酮溶于玉米油,浓度10 mg/ml,注射剂量为8 ml/kg),脊髓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采用BBB评分评估运动功能。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脊髓形态正常;脊髓损伤组可见脊髓结构被破坏,正常神经元数目减少;孕酮治疗组较脊髓损伤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TUNEL染色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孕酮治疗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的数目均明显少于脊髓损伤组(P0.05)。假手术组术后12 h BBB评分为17.3分,术后14 d时升高到21.0分;脊髓损伤组术后12 h BBB评分为0.6分,随后缓慢升高,术后14 d时评分为9.2分。孕酮治疗组BBB评分变化与脊髓损伤组相似,但术后36 h开始,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高于相应脊髓损伤组(P0.05)。结论孕酮治疗可改善脊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运动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咯利普兰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4)、损伤组(n=40)和治疗组(n=40)。大鼠SCI模型采用纽约大学脊髓重物坠落伤模型。治疗组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咯利普兰,剂量为0.5 mg(/kg.d),2次/d,连续3d。损伤前后对损伤组和治疗组大鼠进行开放场地试验(BBB)评估大鼠脊髓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三组大鼠损伤前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4(EAAT4)表达情况。结果损伤组和治疗组伤后即刻大鼠BBB评分均为0,处于完全瘫痪状态;然后BBB评分逐渐增高;伤后42、56和64d,治疗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P<0.01)。假手术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EAAT4表达较少;脊髓损伤1周后,损伤中央出现较大空洞,EAAT4表达明显升高;而治疗组,组织空洞缩小,EAAT4表达较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咯利普兰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EAAT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显色),改良Rivlin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BrdU+NSCs组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BrdU+NSC组与NSC组各时间点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比SCI组减少(P<0.01),Bcl-2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比SCI组明显增加(P<0.01),且Bcl-2表达高峰延长至伤后7d;移植后7d、14d、28d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SCI组明显升高(P<0.01)。Br-dU+NSC组与NS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脊髓损伤区域存活、迁移,并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来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是两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脊髓损伤方法,关于二者联合治疗脊髓损伤的报道较少,结果也不尽相同。 目的:通过对大鼠行为学评分和诱发电位学检测了解嗅球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以及二者之间有无协同作用。 方法:以NYU脊髓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T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注射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无血清的DF12培养液、生理盐水。于术后8周进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并通过BBB评分了解各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术后8周,嗅鞘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组与损伤组、DF12组比较,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升高,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N1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嗅鞘细胞+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嗅鞘细胞组、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升高,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嗅鞘细胞移植和甲基强的松龙单独应用均可以显著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二者联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材料及方法 采用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40只,制作Allen’s胸9、10脊髓损伤模型。C组(FTY720治疗组):以FTY720按3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0.3ml灌胃。B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A组(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仅切除胸9、10椎板,不打击脊髓,缝合后立即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处死大鼠,每次各组各8只,取损伤段脊髓超薄切片,行S-P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各组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各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各时间点几乎见不到Caspase-3和细胞凋亡表达阳性细胞。B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6小时出现caspase-3及细胞凋亡表达,伤后伤后12小时持续升高,到伤后24小时达高峰,伤后48小时开始减弱,伤后72小时进一步减弱,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同步,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г=0.864,P<0.05)。而FTY720治疗组(C组),虽然在caspase-3和细胞凋亡表达的周期上与损伤组相同,但caspase-3和细胞凋亡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却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FTY720可以显著减少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由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移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髓损伤模型动物的功能,此发现使胚胎干细胞成为一种用于移植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观察经NT3基因转染修饰的小鼠MESPU35(ES-NT3)胚胎干细胞株移植对脊髓损伤动物脊髓结构和功能重建的恢复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4-09/12 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材料: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未转染细胞移植组、基因转染细胞移植组,12只/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移植所用MESPU35细胞株和ES-NT3细胞株均由本室冻存。②实验方法:复苏MESPU35和ES-NT3细胞株,采用经典维甲酸4-/4+法诱导两种胚胎干细胞神经定向分化,收集分化9 d后的细胞,调整细胞终浓度至5×1010 L-1备用。各组大鼠均建立L4 脊髓损伤模型,在脊髓完全横断后10 min内,基因转染细胞移植组分多点缓慢注入ES-NT3胚胎干细胞悬液, 2 μL/点,细胞总数约4×105个,注射位置为损伤区域白质与灰质交界处;未转染细胞移植组同法注射MESPU35胚胎干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5 d和30 d进行后肢运动功能Tarlov评分检测,分数越低表示运动功能恢复越差。后肢运动功能检测30 min后进行斜板实验,检测大鼠抓握和维持姿势能力。微型注射器将25%的辣根过氧化物酶2μL注入大鼠坐骨神经内,2 d后取L1~L4脊髓常规冰冻切片,参照Mesulam法进行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 结果:因细菌感染,模型对照组、未转染细胞移植组、基因转染细胞移植组各死亡2只、1只、2只。①后肢运动功能检测:各组大鼠术后即刻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为0。术后15 d,30 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未转染细胞移植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 < 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基因转染细胞移植组恢复程度最高,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基本接近正常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移植组(P < 0.05)。②斜板试验:与后肢运动功能检测结果基本相似。③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情况:模型对照组未见阳性神经元。术后30 d基因转染细胞移植组阳性神经元增至最多,脊髓结构恢复情况优于未转染细胞移植组。 结论:经NT3基因转染修饰的鼠MESPU35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定向诱导分化后,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大鼠能更好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和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