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便利抽取的200名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6.72±10.36)分,计算条目平均分后发现,得分最高的是"不明确性",其次是"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和"复杂性"。家属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分量表和消极应对分量表的条目平均分分别为(1.62±0.48)分、(1.86±0.82)分、(1.25±0.51)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复杂性维度和信息缺乏维度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结论颅脑手术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应对方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91.12士9.62)分,说明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处于高水平。患者家属和患者关系、家属收入、家属年龄、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配偶、职业、居住地是其疾病不确定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家属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临床护士应帮助其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尿毒症未接受透析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抑郁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便利抽样的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9.84±8.89)分,处于中等水平,自评抑郁得分为(49.38±5.52)分,抑郁的发生率为47.4%,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各维度与抑郁存在正相关.结论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同时给予个性化指导,积极应对疾病不确定感,从而减轻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相关因素。方法:81位自杀未遂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属为研究组,81位与患者家属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组完成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FM),两组均完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评估。比较两组SSRS、GSES和CD-RISC评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MUIS-FM总均分为(3.01±0.48)分;研究组SSRS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RISC中坚韧、自强、乐观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属的受教育程度、SSRS、GSES和CD-RISC总分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结论: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属有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是其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给予家属提供更多的专业帮助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中年脑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60例30~50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年脑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16.67%处于高水平,63.33%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以及临床类型是影响中年脑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结论 中年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提示护士应重视疾病不确定感对中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病人出现症状时其认知和行为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存在着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它可以显著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疾病的结局[1].大部分冠心病病人所接受的教育与医学相关的知识甚少,患病后不能完全理解医护人员的解释说明,同时医护人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解除病人疾苦、对症治疗上,而忽视了提供有效的健康信息支持以减轻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本研究通过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才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与认知功能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期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105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住院治疗的20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疾病MUIS组的SAS评分和不同焦虑水平组的MUIS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88例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F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调查,同时记录文化程度、早产儿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是否合并焦虑、抑郁以及不同临床资料早产儿母亲的PPUS-FM评分,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调查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产儿母亲PPUS-FM评分为(86.12±6.9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合并焦虑、抑郁、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早产儿体重、是否为二胎、不同年龄的早产儿母亲PPUS-FM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是否有妊娠期合并症、不同分娩方式的早产儿母亲PPUS-F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焦虑、抑郁、文化程度、早产儿体重是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早产儿母亲具有中等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文化程度、早产儿体重等具有密切联系,可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降低疾病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焦虑、抑郁及病情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75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患病侧、眼压、视力等病情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调查老年白内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面肌痉挛患者在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前、术后的情绪、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各项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择期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和围术期管理,观察组57例从术前一周开始增加帕罗...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状态与耻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康复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17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组(54例)和非抑郁组(124例),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各量表得分差异,以及抑郁评分和各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病耻感中社交因子、能力因子评分以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而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抑郁组患者社会支持各方面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患者.相关性分析表明抑郁心理与患者病耻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抑郁呈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各方面评分均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心理状态与耻感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焦虑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与正常人有无区别,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对象为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焦虑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4分。排除器质性疾病,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应对方式的不同,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以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筛查出的1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同性别、同年龄组(相差±3岁)、同村1∶1配对选择151名无任何精神科疾病诊断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用SCID-I-P进行诊断。研究工具有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应对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的评分(P<0.01),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的评分(P<0.05)。(2)所有受试者不同职业之间积极应对因子和消极应对因子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瓦解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应对评分最高,而偏执型患者的消极应对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与正常人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轻度脑损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轻度脑损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85例成年轻度脑损伤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轻度脑损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常模差。结论轻度脑损伤患者心理状况较正常人群差,患者更多采取不成熟型或混合型应对方式,且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SD患儿的治疗和训练过程漫长,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家长容易产生病耻感,目前缺少ASD患儿家长病耻感相关的调查研究。目的 探讨ASD患儿家长病耻感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降低该群体的病耻感水平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5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ASD患儿的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连带病耻感量表(A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病耻感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ASD患儿家长ASS总评分为(52.40±11.22)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D患儿家长ASS总评分与SCSQ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787,P<0.01),与SCS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和SSRS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565、-0.795,P均<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D患儿家长病耻感受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R2=0.768,F=114.931,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76.80%。结论 ASD患儿家长病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家长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三者关系。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MHT)、应对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208名留守儿童和71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可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结论实施应对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训练可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疾病的经济负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50例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及其家庭的基本资料和2009年有关PD支出的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应用Hoehn和Yahr分级(H-Y分级)量表评定PD患者的病情.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判断影响PD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结果 PD患者的年平均PD支出为13 576.43元,其中直接费用为12 306.73元(90.6%),间接费用为1269.70元(9.4%);分别占年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的17.9%和48.0%.单因素分析发现,PD患者的门诊次数(x2=6.423,P<0.05)及家庭月收入(x2=13.718,P<0.05)对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t=2.210,P=0.029)、门诊次数(t =2.185,P=0.031)和家庭月收入(t=1.679,P=0.096)为影响PD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结论 PD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较重;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门诊次数和家庭收入是影响PD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