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2种肠内营养混悬液应用于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3例。行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能全力);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康全力)。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营养支持第5天,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第10天时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观察组营养支持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2组比较差异显著。营养支持治疗后,2组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康全力可有效控制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药用营养液对胃肠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进行胃肠术后的80例溃疡病、胃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共40例)和研究组(Ⅱ组共40例)。Ⅰ组术后常规处理,Ⅱ组术后24h开始应用1~5号中西药用营养液进行EN(Nutrison)共7d。结果:Ⅱ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Ⅱ组明显短于Ⅰ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Ⅰ组明显延迟(P<0.05);Ⅰ组术后均为负氮平衡,Ⅱ组为0.89kg(P<0.01)。结论:胃肠术后24h应用中西药用营养液开始EN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20例因胃癌行根治手术的患者,在术后24h内开始从空肠造口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比较术前和营养支持7d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体质指数和卡氏行为状态评分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7d营养支持治疗,血清白蛋白、体重、体质指数等指标较术前增高,但无显著性(P>0.05);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卡氏行为状态评分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加强护理监护下,胃癌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术后24h后开始应用EN,观察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空白对照.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早期应用EN,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胃肠道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 ,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完全胃肠外营养 (totalpar enteralnutrition ,TPN)在临床应用广泛 ,效果显著。但若长期使用可导致肝功能异常 ,胆汁淤积 ,肠粘膜萎缩及肠道细菌移位[1]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及肠源性感染的认识 ,肠内营养 (enteralnutrition ,EN)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得到重视[2 ] 。研究表明[1] ,胃功能于术后 1~ 2天恢复正常 ,大肠功能于术后 3~ 5天恢复正常 ,而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食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以及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食管癌肿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胃癌患者均于术中放置胃肠内营养管,术后24 h行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2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4~5 d肛门排气、排便,术后7~10 d拔除胃肠营养管,患者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变化,有2例出现腹胀、腹泻,调整营养液温度和灌注速度后消失,均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术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何洁依  谢勇  李萍  花天放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374-375,377
目的 :观察、比较胃癌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4 4例胃癌术后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 (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术后 2 4h启动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 ,给热卡 2 5~ 30kcal·kg-1·d-1,氮 0 .18g·kg-1·d-1,热氮比为 134∶1,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 ,热量 2 5~ 30kcal·kg-1·d-1,由葡萄糖及 30 %Intralipid分别提供 5 0 %的热量 ,氮 0 .18g·kg-1·d-1(氮源为 8.5 %乐凡命 ) ,共 7d。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营养计划。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TP、PA、ALB组内比较PN组均下降明显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组间比较PN组PA下降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对肝功能的影响PN组术后AST、ALT、GGT升高较明显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组间比较PN组术后GGT升高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术后经口进食时间EN组早于PN组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有效的。EN对于改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血浆蛋白水平优于PN ;与PN相比 ,EN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高血糖对机体的损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外循环手术的创伤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患者术后普遍存在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的经典定义为血糖≥11.1mmol/L。目前,对应激性高血糖的定义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相似文献   

11.
12.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12例患者通过鼻肠营养管在术后 2 4h给予肠内营养素“能全力” ,观察临床表现和监测营养支持 7d前后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浆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体重。结果 所有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减慢输注速度或调节输注液温度没有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和手术并发症。各项生化指标及体重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 ,防止感染性并发症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6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胃管、禁食、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12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8d后分别抽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护理指标.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结果 术后8d,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总蛋白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d观察组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G、IgM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增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胃管、禁食、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12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8d后分别抽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护理指标。采用r检验及t检验。结果术后8d,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总蛋白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d观察组的淋巴细胞计数、IgA、IgG、IgM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营养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增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5/20),明显低于PN组45.00%(9/20)。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经口进食。对照组术后12h给予传统静脉营养至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有肛门排气、排便才恢复进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54.18±14.6)h,对照组为(70.86±22.63)h;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善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的早期营养状况和预后措施。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56例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按术后场内营养时间点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术后第1天经周围静脉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于术后第3天行肠内营养,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及感染率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死亡、感染发生;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值分别为(320.41±12.3)mg/L、(39.26±6.25)g/L、(0.65±0.3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394,5.9017,1.9079;P<0.05)。两组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耐受性及预后情况,最佳的肠内营养时机约为术后5d。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实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采用留置胃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组和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对照组)组,观测患者营养状况、意识状态变化、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等.结果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1周时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术后12d时治疗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6天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留置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4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81例胃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4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第3~11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12天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1:2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切实可行,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方法将10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按照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0例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50例采用鼻胃管,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开始实施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蛋白值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术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白蛋白降低的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癌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