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细胞毒活性的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了解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抗肿瘤活性,为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常规分离PBMC,体外进行CIK的培养,用LDH释放法分别检测PBMC和CIK对肿瘤细胞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肿瘤患者PBMC对K562的杀伤活力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7~10d后,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CIK对K562的杀伤活力都有显著提高(P〈0.01),肿瘤患者CIK杀伤活力接近于健康人。结论肿瘤患者PBMC细胞毒活性显著降低,但经诱导培养成CIK后则显著提高。用LDH释放法检测肿瘤病人CIK细胞毒活力,有助于CIK疗法适应病人的选择及个体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用健康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输注前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予rhIFN-γ、rhIL-2、rhIL-1β、CD3单克隆抗体(CD3mAb)诱导CIK细胞,回输至病人体内;比较肿瘤患者用CIK细胞治疗前后PBMC对K562的杀伤活性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肿瘤患者治疗前PBMC杀伤活性和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均低于健康人,治疗后除NK细胞绝对计数未见明显改变外均有所提高,但仍比健康人低.结论:健康人CIK细胞治疗能提高肿瘤患者自身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抗淋巴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IL-2、CD3Mc-Ab、IL-1、IFN-γ诱导,制备CIK细胞,同时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检测其对淋巴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CIK细胞与LAK细胞增殖在前期无明显差异,CIK细胞在培养14d后大量增殖,21d后扩增能力显著高于LAK细胞(P<0.05);表型分析表明CIK细胞主要由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构成;同一效靶比时,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LAK细胞(P<0.05).结论: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强于LAK细胞,具有较强的抗淋巴瘤细胞活性,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和杀瘤谱广的特点。目前,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报告较少。本文用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患者,探讨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用CS-3000得到肿瘤患者未梢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有IFN-r、IL-2和CD3单抗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扩增,于培养的第11天和第12天回输给病人,并检测CIK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38例肿瘤患砉输注CIK细胞一疗程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用自身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天,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以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取昆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DC和CIK细胞,同时用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诱导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骨髓DC-CIK细胞与脾脏DC-CIK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和CD3^+CD8^+、CD3^+NK1.1^+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骨髓源性DC增强CIK细胞的增殖能力,DC-CIK细胞增加抗淋巴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0.05、P〈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相同奈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天,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 、TNF—α含量均比单纯培养CIK细胞分泌含量高(P〈0.01、P〈0.05、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但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因脐血较易获得,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排斥反应,因而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传统方法制备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效应细胞含量和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影响并分析其差异.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分甲、乙两组,其中甲组用传统培养方法从PBMNC制备的传统CIK细胞,乙组采用PHA诱导单个核细胞制备获得的新型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每3d统计各组细胞培养体系中细胞活率和细胞绝对值,并在培养至第15天时,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免疫表型,统计CD3+ CD56+、CD3+ CD8+和CD3+ CD4+细胞占各培养体系总细胞数的比例;同时用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在不同效靶比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采用PHA诱导制备新型CIK细胞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能促进细胞增殖(P<0.05),且细胞活率都保持在90%以上.两组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都显著升高.与传统方法比,新方法的CD3+ CD8+细胞升高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CD3+ CD56+细胞提升比例不存在差异,同时CD3+ CD4+下降的比例也不存在差异.效靶比为5:1、10:1、20:1、40:1时,PHA诱导制备的新型CIK细胞比传统方法制备的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更强(P<0.05),且随着效靶比的升高两种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力的差异明显性也增加.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PHA可明显提高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调高CD3+ CD8+细胞的比例,增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这为白血病及其他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来源的CIK细胞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通过MHCⅠ、Ⅱ类途径将外源性抗原呈递给CD3+CD4及CD3+CD8+T细胞,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YL,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并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同时激发免疫记忆保护。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性、杀癌活性强、杀瘤谱广的特点。临床上曾经使用CIK单独治疗,它主要用于手术、放化疗后肿瘤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而在CIK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加入自体DC后CIK细胞的杀瘤活性显著增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将此基础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采取了静脉采血进行细胞培养后第7天DC回输及第15天CIK回输的治疗方案。本文将此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定期加入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抗体(CD3mAb)经2-4周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旺盛及肿瘤杀伤活性高,包含大量CD3^ CD56^ 细胞,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CIK细胞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淋巴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ted killer,LAK),肿瘤细胞浸润的淋巴细胞(tumer 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更适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本文就CIK细胞的来源与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树突细胞(DC)共培养能否增强正常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体内外抗瘤活性.方法分别按照常规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NB4白血病细胞冻融物(LCL)冲击或未冲击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LCL-DC+CIK、DC+CIK),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分泌IFN-γ的细胞数,51Cr释放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同时用NB4细胞系建立荷瘤裸鼠模型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归巢情况.结果在培养第15天, LCL-DC+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增殖速率明显提高 [(18.2±2.1)倍vs(11.6±2.3)倍, P<0.05],CD3+CD56+ 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 [(51.05±2.63)% vs(30.18±1.45)%, P<0.05],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明显增高 [(86.33±5.51)/104细胞 vs(44.61±3.05)/104细胞, P<0.05],同时LCL-DC+CIK对NB4、K562、KG1a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增强.体内实验显示与单独培养CIK细胞相比,LCL-DC+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抑制接种瘤细胞裸鼠的成瘤率,提高裸鼠的长期无瘤存活率(100% vs 66.7%, P<0.05),以DiI标记的LCL-DC+CIK细胞在接种后7 d内可在脾脏、淋巴结及肿瘤局部被检测到.LCL-DC+CIK与DC+CIK细胞在抗瘤效应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与DC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速率和更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CI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血液肿瘤细胞K562和HL-60培养上清液对脐带血CIK细胞的影响作用。方法 在细胞因子诱导的脐带杀伤细胞(CIKs)形成的过程中,加入肿瘤细胞培养上清,观察CIK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体。随培养时间延长,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K562和HL-60培养上清液能明显抑制CIK的增殖率和杀伤活性,免疫表型亦有显著的变化(P<0.05)。结论 K562和HL-60培养上清液能抑制脐带血CIK细胞的活性,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避和耐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负载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并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热休克方法处理胃癌MKN-28细胞株并制备肿瘤抗原用于负载DC,与CI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表型,MTS法检测CIK细胞对MKN-28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IK与DC共培养后,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增殖活性明显提高,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增多并且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效靶比为20.0∶1时,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Ag-DC-CIK)组对MKN-28的杀伤活性为(57.96±2.23)%,远大于未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组[(38.02±2.06)%]和单纯CIK组[(29.78±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DC能促进CIK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体外增殖情况及杀伤活性,为肿瘤自体CIK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CIK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点CIK细胞的数目及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低年龄组较高年龄组CIK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活性强( P <0.01),不同分期的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均较强,不同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不同性别的恶性肿瘤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无明显差别( P >0.1).恶性肿瘤患者的CIK细胞在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肺癌细胞株(SC-1680),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杀伤活性均超过50%.[结论]患者年龄是影响其外周血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重要因素,而肿瘤分期、患者性别对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无明显影响;CIK细胞具有较广的抗肿瘤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于恶性实体瘤过继性免疫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恶性实体瘤患者100名,粒细胞动员后,单采PMBC并计数,分析相关因素;流式检测CIK细胞中NKG2D受体率及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6+CD56+、CD3+CD56+百分率;采用LDH释放法检测PMBC及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比分析CIK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生存期差异。结果 PMBC数与采血前外周血象的WBC及MNC总数相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0.72(P<0.05),而与采集时间及血液流速无关。对照组、实验组各组CIK的杀伤活性与PMBC杀伤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3、0.627,P<0.05)。培养前、培养至d 7、培养至d 14时CIK细胞杀伤活性都与NKG2D受体表达率成正相关r,分别为0.413、0.5460、.657(P<0.01)。CIK回输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CD16+CD56+、CD3+CD56数量分别为38.66±8.34及62.15±12.36(P<0.05)、30.16±10.26及38.15±9.46(P<0.05)、37.42±11.12及25.74±10.35(P<0.05)1、.15±0.12及1.89±0.12(P>0.05)、17.63±4.25及25.89±8.96(P<0.05)、0.93±0.31及5.67±1.84(P<0.05)。对照组及CIK治疗组的3年生存率平均为86.5%及79%(P<0.05)。结论实体瘤患者的自体PMBC可以用于CIK细胞的制备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含自体血浆的培养液培养CIK细胞和PHA先刺激 2 4小时的PHA CIK细胞。用51 Cr释放法检测两种细胞对K5 6 2细胞、食管癌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幼稚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 :两种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强 ,且PHA CIK细胞强于CIK细胞 (P <0 .0 5 )。两种细胞对不同靶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在效靶比为 2 0∶1、10∶1时 ,PHA CIK细胞对K5 6 2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幼稚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CIK细胞 (P <0 .0 5 )。结论 :PHA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 ,可作为生物治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具有可以快速增殖、高效和抗瘤谱广的特点。但是有关该细胞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的报道甚少。本文旨在探讨自体脾细胞经黄芪皂甙(Astragalus Saponin)和小剂量rIL-2活化后过继免疫治疗对肝癌伴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6例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脾脏切除、皮下肝动脉泵埋入术和自体活化脾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患者于手术前、后及过继免疫治疗后采集外周血Ficoll-Hypaque gradient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4+/CD8+和NK细胞水平;MTT法检测PBMC细胞活性。结果:患者手术前、后CD44+、CD44+/CD8+和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过继免疫治疗后(P〈0.01),而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过继免疫治疗后(P〈0.01);自体活化脾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PBMC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手术前、后(P〈0.05)。结论:自体活化脾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无副作用,对肝癌伴脾亢患者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方法,并评价其基本特点、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rhIL-2及rhIFN-γ刺激PBMC细胞,使其在体外大量扩增,利用流式细胞术、体外杀伤实验及荷人卵巢癌小鼠模型检测CIK细胞的特点及抗肿瘤活性;并检测CIK细胞中外源性因子污染情况及其急性毒性作用。结果体外培养21 d后,CIK细胞总数可达1010以上,其主要成分为CD3+CD8+T细胞及CD3+CD56+NKT细胞,CIK细胞在体外对Ho8910、A549、K562及HepG2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活性,并对荷瘤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同时在CIK细胞中未检测到外源性病原体污染。结论 CIK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且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