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欢华  曹莹  陈小燕 《全科护理》2016,(33):3518-3520
[目的]肠评价关瘘术前的营养评估与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肠关瘘术前轻度、中度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整体评估(PG-SGA)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儿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术前给予营养支持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营养指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结束术前营养支持后,观察组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及维生素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2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轻、中度肠关瘘术前营养不良患儿,要尽早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其可显著改善患儿围术期营养状况,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于都地区重症肺炎患儿营养风险与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于都地区某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14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对患儿进行营养评估,根据STAMP评分分为低度营养风险组(LR组,61例)、中度营养风险组(MR组,53例)以及高度营养风险组(HR组,34例)。检测所有患儿内分泌代谢指标(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非酯化脂肪酸、转铁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观察不良临床结局发生情况,分析营养风险与不良临床结局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3组患儿转铁蛋白、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组患儿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前清蛋白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MR组、HR组,MR组高于H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组非酯化脂肪酸水平明显低于MR组、HR组,MR组低于H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组机械通气率、入住ICU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R组、HR组,MR组低于H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营养风险与机械通气率、入住ICU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与病死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对重症肺炎患儿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高度营养不良的患儿临床预后较差,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对危重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2010.11-2011.01期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加强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所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入组患儿的身长、体质量等人体参数进行测量及营养评估.收集基础疾病、危重病例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196例患儿中,营养不良共43例,营养不良现患率为21.9%.营养不良组的儿童死亡危险评分大于营养正常组(P<0.05);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营养正常组患儿28 d存活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 PICU入院患儿中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1.9%.营养不良组患儿儿童死亡危险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28 d存活率低于与营养正常组,提示营养不良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95-796
目的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进行营养评估,为手术方式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胸心外科收治的1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围手术期采用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法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不良率为41.96%,术后为58.93%,营养不良加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体重、头围、上臂围和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围手术期进行营养评估和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营养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早期识别患儿营养风险、指导临床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H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对2组患儿进行营养评估。试验组采用以营养评分监测、营养支持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儿营养支持差异,术后第7天和第14天STAMP评分改善情况、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中,STAMP评分为高风险患儿(29/50,58%),中风险患儿(21/50,42%)均接受营养支持。对照组中,STAMP评分为高风险的31例患儿中,26(84%)例接受营养支持;19例中风险患儿中,16(84%)例给予营养支持。2组间中、高风险组患儿PN、EN+PN及无营养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对2组患儿STAMP评分中,试验组中风险患儿分别由入院时21例增加为28例、30例;对照组中风险患儿分别由入院时19例增加为21例、28例;术后第14天,试验组低风险患儿10例,对照组低风险患儿5例。2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为4例,远低于对照组的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6±3.3)天低于对照组(19±3.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有较高的营养风险,STAMP评分能够动态评估HD患儿的营养风险,护理干预可促进医生规范使用营养支持方案,改善HD患儿营养风险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方法:将371例静脉留置针住院患儿按年龄不同分为婴儿组(1~12个月)85例、幼儿组(1~3岁)116例、学龄前期组(3~6岁)96例和学龄期组(6~14岁)74例。比较四组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幼儿组与婴儿组、学龄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与其他各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组与婴儿组、学龄期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情况不同,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束化营养支持在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小儿外科治疗的108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常规组(n=58)及干预组(n=50),常规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干预组在患儿入院开始进行集束化营养管理.观察两组术前肠道准备时间、术中肠道清洁度及术后各种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组术前肠道准备的平均时间为(4.53±1.21)d,短于对照组的(7.52± 1.75)d;干预组术中肠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13例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略有下降,9例患儿血清ALT、AST升高.两组患儿术后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住院时间长于干预组;术后随访1个月,常规组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集束化营养支持管理可缩短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能降低术后早期小肠结肠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儿童营养风险情况,明确临床营养支持方向。[方法]应用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对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消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583例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本组患儿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可能性为10.12%,发生营养高风险的可能性为21.27%;不同性别患儿的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营养高风险患儿的每项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营养高风险的可能性从低到高的疾病为腹泻、肝胆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胃肠功能性疾病、口腔疾病,发生率分别为8.68%、23.89%、32.38%、60.87%、93.75%。[结论]所有消化系统疾病中营养支持侧重点为3岁以上的消化性溃疡、1岁以内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和迁延性腹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受孕出生的试管婴儿新生儿的情况,以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例试管婴儿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同期自然受孕出生的50例婴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出生后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胎数、先天畸形及所患疾病的情况.结果:试管婴儿组平均胎龄低于自然受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生体质量,平均身长和头围与自然受孕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双胎数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生期疾病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婴儿(P<0.05).结论: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受孕出生的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生后患病率较自然受孕婴儿高,需进一步提高试管婴儿的质量,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评估及干预对胃癌根治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105例胃癌患者。采用NRS 2002评分对其进行术前营养评估:≥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43例),3分为营养正常(无营养风险组62例)。两组根据是否给予营养支持再分为未行营养支持和营养支持两亚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排便、下床、平均住院时间)、营养、免疫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营养风险组中,营养支持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明显早于未行营养支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早于未营养支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营养风险组两亚组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组中,营养支持患者术后第5天的血清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和白蛋白(ALB)均明显高于未营养支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营养风险组两亚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组中营养支持患者术后第5天的IgA、IgG、IgM、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未营养支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营养风险组两亚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组中营养支持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未营养支持患者(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营养风险组两亚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针对性地给予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营养支持率及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NRS2002)对消化内科139例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筛查结果与客观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营养风险( NRS≥3分)发生率为48%;应用营养支持率为37.5%。营养风险组前白蛋白(142.56±68.23) mg/L低于无风险组(208.45±59.6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5,P=0.023);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与营养指标中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呈负相关( r=-0.882,-0.713,-0.689;P<0.05)。结论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筛查,有利于了解患者现有的营养状况,操作简便,且NRS2002与血清前白蛋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用NRS2002来预测消化内科患者营养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350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建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35-436,438
目的对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Allergy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对350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血清特异性IgE定量检测。结果 350例过敏患儿14种过敏原检测过敏原阳性率为57.71%。在14种过敏原中,尘螨的阳性例数最多,其次为牛奶、猫狗毛皮屑及鸡蛋白,蟑螂、真菌、牛肉、羊肉。男女性别组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过敏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均高于婴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入过敏婴幼儿高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内食物过敏高于吸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组吸入过敏均高于食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最主要的过敏原为尘螨,其次为牛奶、猫狗毛皮屑及鸡蛋白。不同性别间过敏原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儿童过敏原结构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4月~2009年3月我院胃肠外科中心收治的258例直肠癌患者,采用NRS-2002进行术前营养状况的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A(1分)、B(2分)、C(≥3分)三组,观察三组患者各项术后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均已存在营养不良,其术后康复情况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老年直肠癌患者组内不同NRS-2002评分亚组之间各项康复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即已存在一定营养风险,应重视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以改善术后康复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汾铁路地区少儿发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探讨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325名少儿发中铁、锌、铜、铅、硒5种元素含量,同时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处于平衡状态。不同性别比较,Fe含量女生略低于男生(P0.05);Fe、Cu的含量营养正常组低于超重、肥胖组(P<0.05)。结论微量元素对少儿身心发育的影响不可低估,应保证平衡膳食,防止微量元素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地区0~14岁儿童脂溶性维生素A、D、E、K营养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该院体检儿童264例,分为婴幼儿组(0~<3岁)104例,学龄前组(3~<6岁)75例,学龄组(6~<14岁)85例,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维生素A、D、E及K水平。结果维生素D在男童中水平为(22.13±13.79)ng/mL,在女童中水平为(18.85±12.06)ng/mL,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E、K在男、女童之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水平为(0.30±0.08)mg/L,缺乏率为11.7%,婴幼儿组缺乏率最高(17.3%)。维生素D水平为(20.80±13.19)ng/mL,缺乏率、不足率和为60.3%,随着年龄的增加,缺乏率有所增加。维生素E水平为(10.22±2.20)mg/L,不足率为4.9%,整体处于正常水平。维生素K水平为0.36(0.19~0.69)ng/mL,缺乏率为13.3%,婴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儿童中缺乏较多,缺乏率分别为11.5%、18.7%。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儿童脂溶性维生素存在整体缺乏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及时地检测和合理地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都江堰地区地震灾后儿童疾病谱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地震灾后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理了3900例就诊儿童的患病资料,进行疾病分类、统计、描述。结果:各年龄组就诊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婴儿组(1287例,构成比为33.0%);幼儿组(1143例,构成比为29.3%);学龄前期组(746例,构成比为19.1%);学龄期组(698例,构成比为17.9%);新生儿组(26例,构成比为0.7%)。性别比例方面显示各年龄组均为男性患儿高于女性患儿,总体患儿男女比例为1.12∶1。新生儿组前三位疾病顺位及构成比依次为新生儿黄疸(32.1%)、新生儿脓疱疹(30.0%)、新生儿肺炎(18.7%),其他各年龄组前三位疾病均为过敏性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但各组疾病顺位及构成比有差别。3900例患儿各系统疾病构成比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33.1%),此后依次为皮肤病(28.6%)、消化系统疾病(21.2%)、中毒及意外损伤(6.2%)、泌尿系统疾病(3.2%)、传染病(1.9%)、血液系统(1.6%)、循环系统(1.1%)、神经系统(0.7%)等。结论:都江堰地区儿童患病呈多样性,但呼吸系统、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占...  相似文献   

17.
廖俐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30-1231,1233
目的对垫江地区儿童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为防治垫江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9月来本院查体的2 096例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铜、铁、钙、镁、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之间铜、铁、钙、镁、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血铅[(47.53±32.31)μg/L]水平高于女童[(44.27±31.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铜、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铁、钙、锌及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婴儿期锌水平最低(57.23±14.23)μmol/L,幼儿期[(47.95±28.01)μg/L]及学龄前[(48.67±33.14)μg/L]铅水平最高。垫江地区不存镁缺乏现象,但存铜、铁、钙、锌缺乏及铅超标现象,特别是婴儿期儿童缺锌率高达15.04%。结论加强对垫江地区儿童钙、锌元素的摄取,进行适当的营养干预及铅超标知识宣传,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福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随机抽取福州市2个城区中等水平的小学和中学各一所,从各年级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至少20人,男女各半,共调查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随机抽取福州市2个城区中等水平的小学和中学各一所,从各年级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至少20人,男女各半,共调查718岁儿童青少年590人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比较3类学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590人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比较3类学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712岁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1312岁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1318岁的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718岁的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712岁、1312岁、1318岁和718岁和718岁男生超重肥胖组的SBP和DBP均值以及1318岁男生超重肥胖组的SBP和DBP均值以及1318岁和718岁和718岁女生超重肥胖组SBP均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8岁女生超重肥胖组SBP均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男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1312岁男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1318岁男生和女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因素后,718岁男生和女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因素后,712岁男生及1312岁男生及1318岁男生、女生BMI与SBP仍呈独立正相关(P<0.05),1318岁男生、女生BMI与SBP仍呈独立正相关(P<0.05),1318岁男生BMI与DBP也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福州市718岁男生BMI与DBP也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福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男生比女生高、低年龄组比高年龄组高;BMI与血压呈独立正相关,BMI与SBP的相关性比BMI与DBP相关性强,年龄越大BMI与SBP的相关性也越强,男生的BMI与SBP、DBP的相关性较女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学生营养促进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年和2010年2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重庆片区检测数据,选取3个片区12所监测点学校7 198名(2000年)、7 183名(2010年)7~18岁中、小学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最新制定的"国际儿童生长参照值"评价营养不良情况,采用"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对超质量、肥胖进行评价。结果 2010年城市营养不良检出率(生长迟滞+消瘦)为12.64%,低于乡村(16.85%);男生营养过剩(超质量、肥胖)检出率为12.61%,高于女生(7.38%);城市营养过剩检出率为12.87%,高于乡村(7.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000年相比,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下降,肥胖检出率明显增长。结论应针对学生群体出现的营养问题特点,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以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番禺区南村镇学龄前儿童血液中锌、铁、钙、铅的含量,以便健康地指导儿童膳食.方法 以2011年1 ~ 3月前来检查的1 400例0~6岁儿童为对象,利用北京普析通用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血液中锌、铁、钙、铅4种微量元素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镇儿童锌缺乏率为2%,铁缺乏率为0.79%,钙元素缺乏率0%,结果表明该镇儿童锌与铁元素缺乏率较低,钙元素并不缺乏;而铅中毒率高达26.79%,明显高于全国10.45%的水平;男女儿童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镇学龄前儿童锌、铁、钙元素含量处于较理想水平,而铅中毒率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