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别判断血浆醛固酮水平〉正常者及醛固酮水平≤正常者两组患者对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2例,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常规治疗+螺内酯)及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在出院时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作对照比较。结果342例CHF患者中228例(66.6%)血醛固酮水平〉正常,螺内酯治疗疗效明显(P〈0.01);114例(33.3%)血醛固酮水平≤正常,螺内酯治疗与仅行常规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对血醛固酮水平〉正常的CHF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螺内酯在社区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入选本院所属院管社区卫生中心诊断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观察时间4个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心动图、血浆BNP测定,6min步行试验,QOL质量评价。研究期间全程监测血钾、肌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螺内酯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E)/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5,P=0.001),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内酯组治疗后BNP水平、6min步行试验、QOL评分和SF-36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能够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ACEI治疗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现象,并探讨加用螺内酯后对心衰患者醛固酮逃逸程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常规心衰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rag.d^-1。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并通过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1个月时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月时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回升。并超过基线水平,与基线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1个月时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时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与基线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不论是否加用螺内酯均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螺内酯似乎对醛固酮逃逸现象有助长作用。②螺内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房颤动(AF)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AF合并CHF患者共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索Ⅱ受体拮抗剂(ARB)、抗凝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室率、运动后心室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试验。观察治疗后6个月时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的静息心室率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运动后心室率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运动后心室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②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都有明显改善(P〈0.01~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在使用强心、利尿、ACEI或ARB基础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有效控制慢性AF伴CHF患者心室率,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6.25mg,3次/d。治疗6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服用倍他乐克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增加其运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超声心电图。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结果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且不良反应率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形态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均有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减少,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四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CHF安全有效,且能显著逆转左心室病理性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内酯和关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分为3组。A组20例常规治疗(利尿、扩血管及强心等药物)加用螺内酯与关托洛尔,B组20例在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C组20例常规治疗加用螺内酯。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室容积和左心功能。结果A组LVESV、LVEDV明显降低,LVEF增加,与B、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SV、LVEDV降低,LVEF增加(P〈0.05)。治疗后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Ⅲ-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更好地抑制左室重构,防止左室扩张,抑制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良好控制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等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腔径、室壁厚度、瓣膜功能等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螺内酯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6.9±5.8ml/m^2和收缩期末容积指数29,3±5.2ml/m^2与常规治疗组64.8±6,2ml/m^2、35,7±6.5ml/m^2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与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射血分数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螺内酯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组(治疗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螺内酯,疗程12周。观察治疗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和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VFF、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浆中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磷酸肌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加用磷酸肌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36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感染患者给予静脉或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加用磷酸肌酸2.0 g/d,静脉滴注,疗程14~21 d。全部病例药物干预前后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NT-proBNP,评估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磷酸肌酸治疗组∑ST和心率降低更明显,心功能指标提高,Pro-BNP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达95.45%。结论磷酸肌酸可以更有效缓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疲劳的影响。方法 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价疲劳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疲劳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照组疲劳程度较治疗前加重(P0.05),治疗组疲劳程度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疲劳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疲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内酯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30例)和螺内酯组(32例)。常规组:接受ACEI、洋地黄、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螺内酯。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的血清BNP水平、LVEF、VE/VA,观察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螺内酯组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常规组(70%);螺内酯组治疗后LVEF、VE/VA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螺内酯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吴云波  王成军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2):1128-113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周后依据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判定疗效,应用秩和检验、方差分析、£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值(左室早期充盈E峰速率,晚期充盈A峰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BNP浓度显著降低,无论与治疗前还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钠水平对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和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9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治疗前血钠水平分正常血钠组和低血钠组,均在人院第二天清晨卧位采血测定PRA、ALD和NT.proBNP水平,常规治疗心衰及低钠血症一周后以同样的方法采血复查血钠、PRA、ALD和NT-proBNP水平,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低血钠组PRA、ALD和NT-proBNP比正常血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低血钠组患者常规治疗心衰及低钠血症一周后,PRA、ALD和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正常血钠组常规治疗心衰一周后PRA、ALD和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A、ALD和NT.proBNP水平下降值有明显差异(p〈O.05),低血钠组下降史明显。结论低钠血症可能促进慢性心衰患者PRA、ALD和NT-proBNP分泌增加,心衰伴低钠血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水平激活更明显。低钠血症经治疗血钠水平恢复正常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在药物种类、剂量及护理措施不变的前提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两组于干预前及干预6月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率、脉搏及血压,并随访6月。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心率、脉搏、血压及再入院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行为干预能改善CHF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再次入院率,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特点,观察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低T3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例CHF伴低T3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服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组分为两个亚组,一组疗程2周,另一组疗程12周,比较两个亚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均<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和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同内径(LVDD)、心输出量(C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82、5.56、6.95;4.29、3.20、2.76,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游离三碘原氯酸(FT3)升高及基础代谢率(BM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74、16.98;18.39、14.89,P均<0.05),而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0、1.33;0.74、1.27,P均>0.05);两亚组患者LVEF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05),而FT3及B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0、2.63,P均<0.05)。结论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CHF伴低T3综合征患者有一定疗效,并选择适当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Tei指数,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功能Ⅱ、Ⅲ级心衰患者HRV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Ⅲ级心衰患者68例,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β受体阻滞剂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分别检测HRV各项指标及Tei指数。结果两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指标和Tei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8、5.30、2.22、3.68、7.60;2.11、1.89、2.33、1.73、1.72,P均<0.05),β受体阻滞剂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5、1.83、1.87、5.06、4.59,P均<0.05)。β受体阻滞剂组LF/HF和MHR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6、3.40,P均<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5、2.18,P均<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4、0.16,P均>0.05)。结论随着心功能的改善,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平均心率,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机制及作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本院的13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EPO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脑钠肽(BNP)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伊贝沙坦和贝那普利用于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治疗,其中A组加用伊贝沙坦治疗,B组加用贝那普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0w的治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LVMI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相似,但伊贝沙坦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