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郏建臣  韦玉锋 《中国保健》2009,(16):730-731
药物性肝病是一类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于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目前约有11类200多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其中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较为常见,大约50%的药物性肝病发生在用药后两周内。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长,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方法,本文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56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药过程中导致的肝脏损害,可致药物性肝硬化。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约200种以上,其中有非类固醇解热镇痛药物如醋氨酚,以及肌松药、麻醉药、抗惊厥药、抗生素、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药、激素类药、口服降糖药、抗甲状腺素药、H~(2-)受体阻滞剂、精神病治疗药等。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坚持早期、联合、全疗程规律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短程疗法和减敏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药物性肝损害.如何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已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抗结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各类重症药物性肝病临床预后进行分析,以评估与预后相关的重要预测因子。方法将我院1997年以来疑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的住院资料,根据实验室检查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对患病与药物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评价。结果265例药物性肝病中女性占52.8%。肝细胞型肝损伤是最常见的的类型,占72.1%,该组患者的病死率是9.9%;而胆汁淤积型/混合型组的病死率是9.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无差异,男女比例及住院时间两组亦相似;死亡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AST水平高于存活组。64例患者(24.2%)因为服用中草药而发生药物性肝病,9例患者因为服用抗结核药发生药物性肝病。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有:肝性脑病、腹水、黄疸、嗜酒、直接胆红素。结论我院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死率是9.8%。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是中草药。但是抗结核药物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肝性脑病、腹水、黄疸、嗜酒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与患者的死亡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肝损害,根据组织学改变,急性肝损害又可分为肝细胞中毒型(亦称肝炎型),胆汁郁滞型(亦称过敏型)和混合型三种。肝炎型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特点有:1.肝损害程度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2.发病率比胆郁型多见;3.肝损害在动物中重复性高,临床上可见相仿表现;4.用药后发病时间与药物剂量、方法及机体情况有密切关系。过敏型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有:1.发病率低;2.发病与用药剂量关系不大;3.用药后到发生肝损害的时间短;4.动物实验缺乏复制性;5.常伴有各种过敏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炎、酸性白细胞增多等,肝活检在毛细胆管附近有酸性细胞浸润;6.停药后上述各种表现迅速消散,预后良好。引起药源性黄疸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2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情况与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患者年龄、结核病类型、用药时间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抗结核治疗中多种影响因素可诱发药物性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并定时检测肝功能,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治疗并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29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嗜酒、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3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DIL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9.
冯亦农 《健康向导》2010,16(6):36-37
<正>药物性肝病(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人群或原本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目前至少有上百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可有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中药(包括中成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等,女性多于男性。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较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以排除法为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一般预后良好,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抗结核药物可致肝损害,并因此而中止抗结核治疗,有时甚致导致死亡。我院1990~2003年诊治药物性肝炎40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0~2003年我院诊治肺结核病患者1708例次,给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E)等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共发生401例次肝脏功能损害,发生为23·5%,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药物性肝病标准[1]。2治疗方法根据肝脏功能损害状况,停用或更改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并配合积极的护理,其中有1例经人工肝治疗。3治疗结果401例次经治疗后,371例次肝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9…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冶金防痨》1999,8(3):156-157
目的 探讨甘利欣对由抗结核药物所引起肝脏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33例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病人给予甘利欣治疗;另123例对照组分两组分别给予强力宁或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维生素C、肝素乐治疗并进行观察。结果 甘利欣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 甘利欣可以替代强力宁或其它护肝药物成为治疗抗结药所致肝损害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探索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多次用药后发生肝性昏迷;探讨患者同时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服用高暴露抗结核药物后发生肝性昏迷的情况。[方法]收集2002年以来管治的肺结核患者资料做回顾性研究。[结果]多次服用抗结核药物易诱发肝性昏迷;患者同时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将对肝性昏迷的发生起协同作用。[结论]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高暴露抗结核药物极易损伤肝细胞而发生肝性昏迷,HBsAg阳性者易发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害亦称药源性肝病,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近年来,特别是在农村,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增加,引起肝损害的病例亦有所增加,本文收集近3年来诊治的24例病例,现略谈体会。  相似文献   

15.
沈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47-4548,4644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致重症药物性肝炎的护理,以提高对肺结核的治疗及护理水平.方法 对医院2001-2011年735例肺结核住院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药物性肝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5例肺结核患者在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引起药物性肝炎的132例,总发生率为18.0%,其中重度20例、中度76例、轻度36例;在影响因素中,年龄>55岁对肝损害的影响较大,25例中发生药物性肝炎20例,发生率达80.0%;吸烟的影响也较大,253例发生药物性肝炎75例,发生率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抗结核药物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肝损害;轻者可继续抗痨治疗,重症则需减量或停用治疗药物并同时护肝治疗.结论 抗结核治疗期间,非常有必要密切观察病情、常规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肝损害、并认真做好用药安全护理.  相似文献   

16.
徐榕 《健康生活》2009,(3):32-32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近年来因滥用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病人越来越常见,已经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以上,而危及生命的暴发性肝损害有1/4是药物所致,还有一些肝病患者是因用药不当导致肝病迅速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及预后,以提高对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短程间歇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与短程每日化疗方案(2HRES/7HRE)之间抗结核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1144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57例,其中间歇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18例,占75.2%,每日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39例,占24.8%。同时还发现体质状况差、病情重、老年人及有慢性酗酒者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药物性肝炎是影响结核病化疗的重要因素。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应因人而异,不宜广泛用于老年人、体质状况差、病情重、有慢性酗酒者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害(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氟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表现出了多方面的优越性,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其抗结核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用于治疗肺结核,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随着本药的应用广泛,其多种副作用屡有报道,但导致急性肝功能损伤报道极少。本例提醒临床医生应用该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疗程不易过长。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肝功能,以早期发现能够防止严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导致肝损害的化学性毒物可分成两大类:一类称真性或可预测性肝毒物质,其实验模型可复制,有剂量依赖性,人群中发病数高,潜伏期通常较短,并较一致;另一类称特异体质依赖性物质,难予复制,无剂量依赖性,人群中发病数低,潜伏期通常较长,且可变性大。一般说,职业性或超剂量性肝损害,多由实质性肝毒物质所引起;而药物性肝损害,多由特异性体质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23.2%、中草药17.9%、抗生素16.1%、化疗药物12.5%、其他30.4%.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抗结核药,中药及抗菌药,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