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存其破口周围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复合体的影像学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44例破裂性动脉瘤采用CT及DSA等影像学检查;并对这种真性与假性动脉瘤复合体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44个破裂性动脉瘤均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按DSA的影像表现将其分为三型:其中A型9例,B型23例,C型12例:44个动脉瘤均被成功栓塞,其中真性动脉瘤腔100%闭塞者37个.95%闭塞者5个,90%闭塞者2个;9例A型与23例B型假性动脉瘤腔均未行弹簧圈填塞,12例C型中10例仅用弹簧圈疏松填塞假性动脉瘤腔,另2例用3D—GDC仅栓塞真性动脉瘤腔部分。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1例,脑血管痉孪2例,脑梗搴1例。术后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填塞GDC治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40例,Ⅱ级2例,Ⅲ级1例,全组死亡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住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其特征在DSA影像上可表现为三种类型;对这种真性与假性动脉瘤复合体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方法 对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等. 结果 本组颅内多发动脉瘤33例,男、女性别比为1:1.75,发病平均年龄56.52岁.术后良好(GOS IV~V级)24例,死亡2例. 结论 对于不同部位、大小、临床分级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措施;术中应用临时阻断、超声等辅助技术,对于提高术后疗效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6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评价,得出结论。结果 1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17例2个动脉瘤,1例3个动脉瘤;动脉瘤分布于一侧+中线部位10例,分布于左右两侧7例,分布于前循环+后循环1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7个动脉瘤,夹闭37个;手术单侧一切口16例,双侧两切口2例;3~6个月后随访,GOS评分5分14例,4分1例,3分1例,3分以下2例,无死亡病例。以GOS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标准,预后良好率为83.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一个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入路要个性化选择,对于入路对侧和深部动脉瘤要选择性夹闭,不可强行冒险夹闭。  相似文献   

4.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诊断以及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组41例MIA中,经翼点开颅显微手术夹闭22例,其中一次性夹闭16例;行血管内栓塞19例,一次性栓塞9例。结果一次性手术夹闭的16例(32个)动脉瘤经DSA复查,29个夹闭完全,血管内栓塞的19例经DSA复查,3个动脉瘤栓塞不完全。行夹闭术的22例中,Hunt分级Ⅰ-Ⅲ级18例,Ⅳ级和Ⅴ级各2例,良14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各1例;行栓塞术的19例中,Hunt分级Ⅰ-Ⅲ级17例,Ⅳ级2例,良13例,中残和重残各2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各1例。结论CT为MIA破裂出血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DSA仍为MIA诊断的金标准,CTA和MRA是MIA诊断的良好补充。MIA一经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病人病情和经济状况酌情选择手术方法,但若系Hunt分级Ⅴ级者则只宜手术夹闭。  相似文献   

5.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44个MIA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MIA,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直接夹闭39个,包裹2个,未处理3个.GOS评判:优良13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MIA,应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首先处理,根据动脉瘤的部位、Hunt-Hess分级及临床症状,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案,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对病情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破裂动脉瘤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动脉瘤破裂后病情Ⅳ、Ⅴ级患者26例,其中11例行开颅显微手术,15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栓塞组15例中良好、轻残8例,重残、植物生存者5例,死亡2例.手术组11例中良好、轻残5例,重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破裂动脉瘤病人状态差,入院后根据病情,并尽早行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血管内栓塞应作为此类病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居脑血管疾病病人中的第3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11-01—2012-12我院住院治疗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4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有105个动脉瘤,均进行了3D-CTA或/和脑DSA检查,41例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或/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患者放弃治疗。一次性手术一侧开颅29例,一次性手术双侧开颅1例,分次手术4例,一次性血管内栓塞4例,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3例。结果 41例患者共成功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91个动脉瘤,其中39例随访3月~5年,无再出血症状发生,1例开颅夹闭加包裹术的患者出院后4年包裹的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的患者出院后2年对侧动脉瘤破裂出血,再次入院手术治疗后康复。39例患者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30例,4分4例,3分3例,2分1例,1分1例。35例患者经3D-CTA或/和DSA复查,未见动脉瘤新生或再通。7例放弃治疗的患者随访3月~2年,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4例,其中2例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破裂的动脉瘤患者3例均发生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结论 CT、3D-CTA的应用能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后复查提供有效的帮助,DSA仍是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患者应尽早采取开颅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分别在3d内早期经显微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52例显微手术,98例经血管内栓塞:随访12个月:术前术后行TCD监测。结果 52例行显微手术者中院内死亡3例;12个月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28例、4分(轻度致残)14例、3分(严重致残)4例、1分(死亡)3例。9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者中院内死亡5例;随访12月,GoS评分:5分72例,4分13例,3分4例,1分4例。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发现.血管内栓塞疗效较显微手术好.疗效良好率血管内栓塞治疗组较优,完全栓塞率早期经显微手术较优(P〈0.05),再出血率和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方法各有所长.还不能相互取代.有些患者两种方法结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经DSA确诊的颅内微型动脉瘤(直径〈3mm)21例(22枚)中,1例放弃外科治疗;9例行开颅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5例,包裹3例(1例电凝动脉瘤后动脉瘤消失),孤立载瘤动脉(颈内动脉)1例;11例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例小脑上动脉瘤采用NBCA胶栓塞,10例(11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其中采用瘤颈成型技术6例(支架辅助2例,双导管技术3例,导丝辅助技术1例)。结果行开颅手术的9例中,死亡1例,治愈4例,好转2例,残废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行血管内治疗手术的11例中,死亡1例,治愈7例,好转1例,残废2例。血管内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结论3D—DSA是诊断颅内微型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手术和栓塞治疗的风险均较高,但采用适当的技术仍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特点、适应证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2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与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按GO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02例中,术后恢复良好132例,中残38例,重残21例,死亡11例。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56例61个动脉瘤中,54个动脉瘤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1个行单纯支架置入,6个行支架置入+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术后恢复良好35例,中残11例,重残8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各有其特点及适应证。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术者经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感染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收治的8例感染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行头颅CT证实有颅内出血;1例行CTA检查,7例行DSA检查;动脉瘤位于大脑后动脉P3段1例,大脑后动脉P4段4例,大脑中动脉M5段2例,大脑前动脉A4段1例。3例行开颅手术;4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1例因载瘤动脉太细,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给予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1例遗留左侧肢体偏瘫,其余7例出院时均无神经功能缺失。术后随访3~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颅内动脉瘤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4只家犬双侧颈动脉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动脉瘤模型。3周后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在电视透视监视下,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模型,而保留载瘤动脉血流。分单纯弹簧圈栓塞、弹簧圈栓塞加通微直流电凝和自身对照3个组。栓塞后48小时,4周和4个月,分别进行了颈动脉造影、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栓塞效果和相应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治疗,11例行开颅显微手术,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手术组11例中良好、轻残者5例,占45.5%;重残、植物生存者4例.占36.4%;死亡者2例、占18.2%,与手术有一定关系;介入组15例中良好、轻残肯8例,占53.3%:重残、植物生存者5例,占33.3%;死亡者2例,占13.3%,并非介入治疗并发症所致。结论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病人状态差,入院后应根据病情针对脑室出血、颅内血肿、脑疝等情况进行处理、并尽早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应作为Ⅳ、Ⅴ级帧内破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夹闭4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手术联合栓塞治疗2例。结果 5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45例,轻残7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可靠且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8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满意.即刻造影完全栓塞88.9%,次全栓塞6.9%,不全栓塞4.2%.操作相关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9%和1.1%.临床随访87.7%患者预后满意(mRS 0~2分),术后无再出血发生.造影随访总体再通率8.7%.无支架或弹簧圈移位发生.迟发性并发症包括1例支架内狭窄和1例眼动脉闭塞.结论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0例,根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分为早期治疗组(入院1~3 d进行手术治疗)和延期治疗组(入院4~14 d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2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2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 早期治疗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 早期治疗组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 早期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2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的颅内感染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脑积水和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术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变化较显著,疗效及预后均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可作为aSAH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十年颅内动脉瘤治疗经验,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颅内动脉瘤1 372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632例(697枚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740例(805枚动脉瘤).结果 按GOS评分,栓塞组Hunt-Hess 0~Ⅲ级564例患者中,良好536例(95.0%),死亡6例(1.1%);手术夹闭组Hunt-Hess 0~Ⅲ级患者566例,良好542例(95.8%),重残18例(3.2%),死亡6例(1.1%).栓塞组Hunt-HessⅣ~Ⅴ级68例患者中,良好32例(47.1%),重残18例(26.5%),死亡18例(26.5%);手术夹闭组Hunt-HessⅣ~Ⅴ级174例患者中,良好84例(48.3%),重残55例(31.6%),植物生存7例(4.0%),死亡28例(16.1%)死亡.两组Hunt-Hess 0~Ⅲ级患者的预后没有显著差别(P>0.05).本组Hunt-HessⅤ级2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9例.栓塞组DSA复查167例,动脉瘤仍致密填塞138例,不完全栓塞24例,复发5例;夹闭组DSA复查136例,安全夹闭129例,部分瘤颈残留7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手术夹闭均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治疗应根据病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前循环动脉瘤两种皆可,后循环动脉瘤应首选血管内栓塞.Hunt-Hess 0~Ⅲ级尽早诊断和治疗,Hunt-Hess Ⅳ级在出血3 d以后血管痉挛严重者应待其缓解后再行治疗,Ⅴ级疗效极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颅内动脉瘤150例,其中75例采用夹闭术(夹闭组),75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栓塞组)。结果 夹闭组住院时间[(16.6±4.1) d]比栓塞组[(10.3±2.1) d]明显延长(P<0.05),夹闭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5.2±1.5)分]明显高于栓塞组[(2.3±1.1)分;>P<0.05]。夹闭组血管痉挛发生率(1.3%)显著低于栓塞组(9.3%;>P<0.05),感染发生率(10.7%)明显高于栓塞组(1.3%;>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go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栓塞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各有利弊;临床应根据患者动脉瘤具体情况而选择对患者最为合适及有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措施,以提高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59个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入路、术中和术后的处理。结果55例58个动脉瘤均获夹闭,1例行孤立术后死亡;随访6月至10年,55例均恢复日常工作生活。结论合理的手术措施对颅内动脉瘤包括多发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