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术有很多优点,早为临床麻醉实践所证实。特别是分次给药,剂量可减少,而增加了安全范围,使适应症相对放宽。然而对于某些对麻醉反应特別敏感,病情较危重,体质衰弱的病人,往往药物剂量仍嫌过大,毒性反应仍较剧。为此,我院自1965年以来采用“小剂量分次注入法”,迄今已逾10,000例。并与普通剂量组作统计对比其效果,阻滞范围、用药剂量、合并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62~1983年,我们用小剂量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施行外科手术共497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腹部手术124例小结于下。临床资料:124例中,男61例,女63例。年龄21~82岁。60岁以上占53例。急症或术前情况较差有91例。操作方法基本同谭树家等报道的相似。注药后8分钟左右,测定麻醉平面,若已满足切口需要,或血压已有显著下降时,则暂缓第2次注药。尔后,按需或定时注药。除8例用2%利多卡因外,余均用1.5%利多卡因与0.25%丁卡因混合液,均含1:20万肾上腺素。观察项目同文献。少数急重(肠梗阻、阻塞性胆管炎、腹膜炎等)、衰弱、瘦矮 相似文献
3.
手术病人,由于麻醉用药及手术创伤,使得手术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尤其是实施高龄、小儿及危重手术,风险更大。因此,做好麻醉护理的配合工作十分重要。手术室护士要对麻醉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与麻醉医生的密切联系、主动配合,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是工作中最常见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外腔阻滞时并发全脊椎麻醉(TSA)在各种文献中皆称为椎管内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来势凶猛,如不及时发现并积极而恰当处理,可致严重后果。我院近年遇到1例,经及时救治无任何后遗症出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最近见一报道,介绍了在T_(12)~L_1和在T_(8~9)硬膜外穿刺置管,用2%利多卡因作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EA),行兰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注药后10min病人出现Horner's征,此时痛觉阻滞范围分别为T_3~L_1、T_2~T_(10)。类似情况我们在临床麻醉中也曾遇到过,其产生机理可能系因局麻药在硬膜外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2 4岁 ,足月妊娠。因“中度妊高征 ,相对头盆不称”在持硬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病人右侧卧位 ,选择 L1~ 2 间隙穿刺置管 ,穿刺顺利 ,置管进入硬膜外腔 4 cm时病人有触电感 ,停止置管 ,推注少量液体及气泡时 ,患者又有轻微的触电感 ,反复抽吸无脑脊液流出。病人平卧 ,由导管注入 1.5%利多卡因 5ml,5分钟后测试麻醉平面在 T8以下 ,患者自述双脚及脚趾麻木不能动 ,血压从入室的 2 0 .5/13.3k Pa降至 13.3/9.33k Pa,再次从导管抽吸 ,抽出少量液体 (但有一定阻力 ) ,无脑脊液流出。注药 15分钟后 ,测试麻醉平面在 T4 以下 ,为预防病… 相似文献
9.
硬脊膜外神经鞘瘤为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目前,对此病除非手术肿瘤摘除,病理切片才能证实。否则,在临床上诊断尚有一定困难。现将我科遇到一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陈××,男性,21岁,温岭县人,于1979年10月6日因两下肢呈迟缓性瘫痪8个月,来我科求医。入院前曾在区、县及市级医院治疗。拟诊为:膝关节炎,脊椎结核,脊髓压迫症等,因没有作出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查体:神志清,五官无殊,脑神经阴性,一般情况佳,心肺阴性,腹平软,肝脾未扪及,两上肢关节活动及五指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18岁,体重52kg,系"转移性右下腹痛10小时"入院,拟在硬脊膜外隙神经阻滞下急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入手术室后测BP120/85mmHg,HR92次/min,SpO2100%。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复方乳酸钠500ml静滴,鼻导管吸氧,常规监测BP、HR、ECG和SpO2。取T11~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 相似文献
11.
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以下简称硬脊膜外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尤其是横膈以下的各种手术,普遍采用。然而,由于对这种麻醉认识不足或掌握不当而致的 相似文献
12.
13.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2)
本文对硬脊膜外腔负压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比较细仔和有确切数据的研究。认为负压的形成与针尖顶开硬脊膜关系甚密;瞬间负压的产生完全和进针的快慢有关;二点穿刺不影响瞬间负压和持续负压的产生;并认为颈胸部与腰段的硬膜外腔负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样,性别和年龄对硬膜外腔负压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而穿刺部位、腰背的弯曲度、颈部的屈曲程度可能对硬膜外腔负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2 7岁。因在外院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第 5天 ,自觉腰背部穿刺点疼痛 ,呈烧灼样。在当地县医院治疗 (青霉素 80万U)症状无缓解。疼痛由穿刺点向上、下、左、右放射 ,呈进行性加重。中度发热 ,轻度腹胀、腹痛 ,无头痛、恶心、呕吐 ,无双下肢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等。查体 :T 38 9℃ ,P 86次 /min ,R 2 4次 /min ,BP 12 0 / 80mmHg(1mmHg =0 .133kPa)。急性痛苦面容 ,半坐位 ,背伸困难 (平卧后疼痛 ) ,双肺下叶可闻及湿音 ,腹软、压痛、肠鸣音弱。胸11~ 12 椎间隙处见一穿刺点 ,周围轻度红肿。腰背部轻压即感疼痛 ,疼…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盛和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5):525-526
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以下简称持硬 )占我院麻醉总数的 75 .5 1%。因该法操作简便 ,临床使用指征广泛 ,已被广大麻醉工作者所掌握。但因种种原因 ,仍有持硬麻醉并发症产生 ,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本文就我院近 10年来临床麻醉工作中所遇到的并发症作一回顾 ,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总结如下。1 高平面脊麻或全脊麻1.1 麻醉平面 平面过高超过颈 4脊神经以上 ,膈神经胸脊神经被阻滞 ,患者麻醉过程中会出现胸闷、呼吸受抑制甚或停止 ,同时血压下降 ,如局麻药到达延脑 ,血管收缩中枢受到抑制 ,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称全脊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硬脊膜外腔阻滞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预防性容量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索恰当的预防性容量治疗方法。方法 8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容量治疗方法分为4组,每组20例。无容量治疗组:不进行预防性容量治疗。乳酸钠林格液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 mL/kg。晶胶液组:按1:1比例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6%羟乙基淀粉(HES)200/0.5(商品名为万汶)10 mL/kg。HES组:单纯使用6%HES 200/0.5 10 mL/kg。分别在食管超声放置后15 min(T0)、扩容15 min(T1)、硬脊膜外腔注射药物10 min(T2)和15 min(T3),记录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无容量治疗组在T3时间点的CI和T2、T3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T0时间点(P值均<0.05)。乳酸钠林格液组在T1、T2、T3时间点的CI与T0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2、T3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T0时间点(P值均<0.05)。晶胶液组在T3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T0时间点(P<0.05),在T2、T3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T0时间点(P值均<0.05)。HES组在T2、T3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T0时间点(P值均<0.05),各时间点的MAP与T0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ES组T3时间点与T0时间点的CI差值和MAP差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4组各时间点间的HR、CV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老年患者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诱导期会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6%HES预防性扩容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此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