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回顾近10年国内外有关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与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内容、测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现状,提出完善和构建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医师宣言》的基本内容解读,力求阐述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以"三项基本原则"为主线,探讨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从而推动和促进医务人员为弘扬职业精神、实现职业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给现代医疗实践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新的社会环境,应对医疗体制改革新形势,需要唤起医生的职业责任感、以便使各级医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文章简述了重塑医师职业精神的背景和医师职业精神内涵,阐述了重塑医师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探讨培养医师职业精神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旨在不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效果,培养医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进一步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目前南通市三甲医院医师职业精神的现状,提出改善和提升医师职业精神的措施和建议.方法:从医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和职业意志、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信念等方面对南通市三甲医院在册在职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目前南通市三甲医院医师职业精神整体尚可,但是有的医生不能始终坚持以患者利益为首住,并且不能积极地报告或披露医疗差错,评判周围不称职的同事,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患者的伤害.结论:建议加强医师职业精神的学习教育,加强行业内部的制度化管理与行业自治,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推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成功有效,以进一步促进医师职业精神水平的提升,推动医疗行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并分析青年医师关注的职业热点,并从不同维度探讨医院青年医师职业精神状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通市中医院40岁以下的青年医师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医疗卫生群体职业精神建设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核心因素构成前三位:职业责任占26.1%,职业理想占25.0%,职业态度占20.2%?女性在职业理想和职业技能两个维度优于男性,已婚青年医师人员职业技能优于未婚医师,初级医院青年医师职业作风显著优于中级及以上,余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学历青年医师职业精神状况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医院青年医师的职业精神状态在不同维度不尽相同,通过自制量表的调查与分析,可以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医师职业精神状况建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影响医师职业精神培养和塑造的原因剖析,提出可以从强化培训,帮助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注重教育,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培育典型,建章立制,深化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了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相似文献   

7.
魏萍 《中国卫生》2010,(12):64-65
患者如何期待医师的职业精神?医生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的职业素养?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医患之间根芩的利益冲突是否存在?近日,一项对全国10城市4000位住院病人的问卷调查研究披露:医师对病人健康的高度责任意识应该是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医师职业精神是指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导思想.针对当前医护人员职业精神缺失现象,探讨医护人员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才能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促进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活动周期间,北大医学部医学伦理教研室和美国哥伦比亚医师职业精神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关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暨中关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吸引了来自全国的相关专家、学者和医疗机构管理者以及临床医务人员。本次研讨主题,定位在:  相似文献   

10.
丁珠林 《中国卫生》2012,(11):70-71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已连续举办了七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恰逢北医百年召开的第七届研讨会,有关医师职业精神研讨的视角已掠过高校象牙塔,落到临床,延伸到医学院校、非政府组织,吸引到更多的临床医师、在校医学生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参与。其中医师利益冲突政策研究的课题因贴近现实、触碰敏感以及力图在核心研究领域与美国同行对接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魏萍 《中国卫生》2009,(6):42-43
在近期由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召开的有关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我国新形势下医师职业精神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医患关系并不乐观。作为医疗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医师职业精神教育,要在很多方面加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家庭医学》2007,(3):63
新世纪的医师耻业精神——医师宣言(以下简称《医师宣言》).是由美国内科学基金、美国医师学院基金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共同发起和倡议的。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5月22日正式加入推行《医师宣言》活动。2006年11月,“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高层论坛”在北京中民大厦召开。  相似文献   

13.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5月24日百余名医师代表在省医师协会的组织下庄严宣誓,将按“医师宣言”的要求严格自律,并在“推广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姓名。之后,张赞宁、陈志华等数名专家围绕如何自律与维权做了讲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课题组前期研制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公立医院医师心理契约与职业精神行为测评量表,探究公立医院医师所感知的医院履责状况与其职业精神行为的关联机制,并探究性别、医院等级、工作年限、科室、从医原因在关联机制模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我国东、中、西3省(直辖市)123所公立医院医师的有效调查数据,运用AMOS 24.0进行结构方程的构建与检验,并检验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结果医师所感知的医院理念责任履行对医师职业精神行为有正效应,且职业满足感是医院理念责任履行正向影响医师职业精神行为的中间变量;另外,医师所感知的医院交易、关系、发展责任履行可通过公平性感知、工作愉悦感提高医师职业精神行为。此外,医院等级、工作年限、科室、从业原因对关联模型有调节作用,且其作用在不同路径中各异。结论医院四大责任履行的程度能有效提升医师的职业精神行为,尤其是理念责任的作用最为显著;医院管理者需考虑不同类型医师的差异,方能取得更有效的引导与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医师职业精神也有了新的要求,医师职业精神如何适应医改的新形势?近日,第十一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与会的医生、专家谈起了他们的看法。礼仪为重修养到位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范瑞平教授表示,与医疗规则相比,医生的修养更加重要,医生最根本的职业精神在于对礼仪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指出,医师具有对患者负有诚实的责任,在发生医疗伤害时,应该立即将情况告知患者,以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1]。医师如何认识医疗差错,在发生医疗差错时怎样处理,发现差错后是否及时报告,不仅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诊疗质量,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医师的专业精神。可见,医疗差错是研究医师职业精神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是"从患者视角对医师职业精神的问卷调查的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对全国10个城市、4000  相似文献   

17.
执业医师考试作为行业准入性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执业医师考试的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其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产科"一贯制"工作模式与传统工作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内源性驱动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工作模式下心理契约有显著差异,变革组高于试点组;"医患交流互动"因素对工作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重要性有显著的差异,变革组高于传统组;在相同工作环境下,不同自尊水平的医务人员,其职业精神的表现有显著差异,自尊水平越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敬业度得分越高、工作倦怠得分越低,即职业精神表现越好。提出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源性驱动力来自3个方面:内部组织赋予医务人员的内心体验,外部顾客(患者)赋予医务人员的内心体验,医务人员自我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先是北京同仁医院砍伤医生事件,接着是广东“八毛门”、“录音门”、“弃婴门”等医疗纠纷事件,在中国启动新医改近三年后的今天,医患纠纷形势依然严峻。造成医患纠纷的是医生职业精神缺失,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不畅,还是现有医疗体制不完善导致潜规则盛行?如何平衡医患利益,靠职业精神能否化解矛盾?这些问题一直被卫生行业内外的人追问、思考、实践。在第六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年度研讨会上,与会的官员、学者、院长、医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近30年来全社会都慨叹,抱怨我国医师执业精神滑坡、日渐丢失,人们都在企盼好的白衣天使再现社会,医师执业精神重放光辉。为此,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微笑服务、取消挂号限制、延长门诊时间、医师承诺抵制红包、惩治商业贿赂等,然而这些措施对于改变目前医师职业精神的现状收效甚微。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造成我国医师职业精神不断滑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