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卫生经济研究》2004,(3):55-56
实行管办分离的医疗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转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按照“行业管理、统一规则、培育主体、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的职责要求,实行管办分离,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效、透明、廉洁、公正的医疗卫生市场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
代涛 《中国卫生》2012,(5):44-45
江苏、广东、福建和河南等地已开展了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新农合服务的探索。对于这种正在出现的新农合基金运行管理新模式,由于其创新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负责新农合管理的行政部门还是商业保险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认识仍需统一。按照管办分开的基本原则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总要求,在新农合制度建设过程中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探索医疗保障管办分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适时引入第三方管理,探索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业务,实现新农合制度“管办分离”,既是国家医改的明确要求,也是新农合制度巩固完善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加强机构间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风险控制、精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发现,管办分离是相对较新的议题,2000年以来才进入公共政策与卫生政策议程.关于管办分离最早的报道见于经济市场管理体制改革,2004年以后逐渐被引入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之中.从新闻报道与舆论宣传的角度看,管办分离议题社会关注度维持的时间不长.最后提出研究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2001年6月无锡市首先推开了以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医院“托管制”改革”。经过5年的实践,无锡市公立医院的发展有了令全国卫生行业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无锡市2005年9月又率先在全国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掀开了无锡市卫生改革的新篇章。“管办分离”的主要内容是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即政府只管医院不办医院,市医院管理中心负责办医院并承担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的责任,通过这种方式的改革使医院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履行法人职责。“管办分离”条件下医院品牌战略如何实施值得医院管理者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与管办分离目的及本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发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治理模式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重构公共政策框架,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糊不清,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政策目标也模糊不清.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目的是改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与提高管理质量,而非改变公立医院的福利性质.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实质是重新调整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关系,建立现代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均将管办分开与政事分开、全行业、属地化管理一起作为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似乎业内人士更多地关注办医主体的机构设置、行政归属、配置权利,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等等;而对办医主体的职责、手段,具体地讲,就是角色问题,思考甚少。  相似文献   

8.
赣榆县自200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新农合试点县以来,在推进新农合试点过程中,注重加强合管办建设,充分发挥经办机构组织管理功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新农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其创设的滚动筹资预缴费制度已在全国推广。2007年,赣榆县采取以滚筹与“双定”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已顺利完成2008年人均20元个人缴费任务,全县参合率达到99.6%。  相似文献   

9.
政府监管公立医院的含义、主体、范围与基本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监管医院的基本含义、监管主体、范围内容与基本形式至关重要。文献回顾与实证研究发现,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中的管主要有4种含义。监管的主体分为2大类:一是政府机构,二是政府机关代理人或委托人,二者都代表政府行使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目前,我国医院监管的主要问题是政府监管主体过多,如何在卫生领域实施善治和科学监管公立医院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屡见报端的公立医疗机构“管办分离”探索,近期迅速在舆论界升温,并引起了医疗卫生界高层的关注。然而,对于此项制度,各地并没有统一行动:一方面,“管办分离”在上海、无锡、山东、北京等地试点开展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城市还在犹豫观望,并且在思考——在目前的医疗卫生格局下,公立医院“管办”到底有没有可能分离?“管办分离”能否将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分开?各地对“管办分离”改革的探索、实践有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办分离"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办医体制,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事业单位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运行机制,给公立医院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苏州、无锡、上海、北京海淀四地"管办分离",把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作为出资人的职能分离了出来,四地"管办分离"模式在共性之下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所具有的"拓荒"和"样本"意义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龙游县引进太平洋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经办和管理,建立"征、管、办"相分离的合作医疗管理运行模式的主要做法,探讨分析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合作医疗管理服务在降低运行成本、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服务体系、提高合作医疗监管效能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可能存在工作风险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5):I0003-I0003
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积极履行“办医院、管资产”职责,最大限度发挥卫生事业“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体制改革后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医疗主业,快速提升市属公立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卫生体制"管办一体"与"管办分离"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我国的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以山东潍坊为代表的“管办一体”模式和以上海、北京海淀、江苏无锡为代表的“管办分离”模式。两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现实的理由。通过对两种模式价值取向和内在必然性的分析,提出了6点建议:(1)进一步巩固已经达成的共识,即发展卫生事业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2)在“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前提下,应区分两者作用的核心点及着力点;(3)应合理设置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代理”机构,即“管办一体”还是“管办分离”;(4)“管办一体”和“管办分离”是就机构的“分”和“离”而言,在职能的转变上都是一种“分”的结构;(5)两种模式都应该扬长避短,“管办分离”的职能要分得清,“管办一体”的机构要分得明;(6)应正确面对两种模式,鼓励并支持两种模式乃至更多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共阐述了3个问题:(1)“管办一体”与“管办分离”的价值取向;(2)“管办一体”与“管办分离”的内在必然性;(3)“管办一体”与“管办分离”的政策趋向。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江苏省积极推进新农合管办分开,破解新农合异地就医难题。江苏省政府出台多项深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与完善省级联网医院管理服务机制的文件,扩大按病种收付费改革范围,统一异地就医管理与补偿政策;商业保险机构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新农合经办,为参合农民提供从预约转诊到出院结报全过程协助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卫生》2011,(9):56-56
杭州市卫生局局长陈卫强: 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搞清为什么要改?改什么?然后才是怎么改?也就是说,“管办分离”是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由之路,现阶段管办有否必要分离,能否做到分离?  相似文献   

17.
强化行政权的管理力度,首先要确立行政权的合法性。在此意义上,推行全行业管理,首要要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自身的管办分离。甚至可以说,这是落实全行业管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2005年实施的无锡"管办分离"改革,目前处于"下改上不改"的"悬浮层",2015年年初,虽然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了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但是从上到下没有一家与医管中心相对应的行政隶属单位,医管中心在行政管理上极有可能被边缘化。因此,无锡的这种模式也是"管办分离"的过渡阶段,最终应该走向企业化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韩璐 《中国卫生》2014,(11):98-98
<正>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计生委主任专题研讨班上,各地卫生计生管理者强烈呼吁,国家层面尽快明确医保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从"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角度,建议由卫生计生部门牵头医保政策制定和资金使用;或者由政府成立医保监管委员会等第三方管理机构,委员会办  相似文献   

20.
“管办分离”语境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管办分离"语境下解读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分析目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中存在产权主体缺位,多层级多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关系,权益关系不清晰,外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角度系统探讨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