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了解了肝炎病人的悲观情绪和心理负担,肝炎患者对肝炎疾病知识及传染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雁  毛力 《浙江医学》2004,26(10):750-751
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病变较难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及质量.了解影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防治,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一试剂、比色法检测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O)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34例HBV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1) ,且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腹水组 >慢性乙型肝炎组 ,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组及无腹水组血浆NO水平与ALT、AST、TBIL、GLO呈正相关 ,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NO在HBV致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NO水平升高贯穿于HBV致慢性肝损害的全过程 ,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从心理、饮食、用药、生活等方面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肝肾综合征和并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地处郊区,收治的肝硬化病人以农民居多,防病意识差,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为了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6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同时,以整体护理开展前6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炎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的一个转归,如今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高,常见的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又无特效药物,因此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较高,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防止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反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人群对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知识知之甚少,对于生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7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7例(肝炎后肝硬化组)及同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2例(酒精性肝硬化组),对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男性均占多数,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91.46%)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64.23%),女性比例(8.54%)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3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8.9±6.4)岁]较酒精性肝硬化组[(51.7±4.3)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6.8±2.5)年比(5.9±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掌(24.09%)、蜘蛛痣(28.47%)、男性乳房发育(1.46%)及肝大(6.57%)的发生率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70.73%、80.49%、9.76%、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脾大(59.85%比62.20%)、黄疸(13.87%比13.41%)和腹水(80.29%比76.83%)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G及TBIL比较[(0.81±0.10)比(0.86±0.22)、(47.3±25.6)μmol/L比(49.4±27.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8.03%、29.20%)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37.23%比43.90%)及肝性脑病(20.44%比26.83%)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炎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慢性迁延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稍低,差异无显著性。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随着肝脏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甘油三酯水平在肝脏功能损害时降低更明显。血清总胆固醇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能较准确地提示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判断肝硬化病情,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9.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脂普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下降程度随肝功能损害而加重。结论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对评价肝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崔春红  刘志霞 《医学争鸣》2002,23(8):741-741
0 引言 健康教育在医院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 ,使患者建立健康意识 ,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1 ] .但目前我国整体护理实行时间尚短 ,健康教育质量较差 ,落实率低 ,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使患者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健康教育 .现就我科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科 1999- 0 6 / 2 0 0 1- 0 3收治的首次入院的肝硬化患者 2 0 0 (男 178,女 2 2 ) ,年龄 34~ 75岁 ,文化程度 :高中以上 71例 ,初中以下 192例 ,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其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多数在病后2~4周死亡,临床上不少患者因相关知识缺乏,饮食、休息不当致使病情加重,降低了抢救成功率,因此重肝患者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1].近年来我科对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及时的健康宣教,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云霞 《肝博士》2006,(5):46-49
我国众多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部分患者属肝炎后肝硬化。但是,大部分患者对肝硬化的了解比较贫乏。这里,介绍一些关于肝硬化的基本常识,可以给肝硬化患者作必要的健康指导。首先了解肝硬化的症状、体征患者应该注意自己是否有下列表现,以便及时就诊。(1)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容易出  相似文献   

13.
陈兵 《中外医疗》2012,31(8):173-17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及肝炎后肝硬化(LC)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86例ALC和122例LC的超声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超声影像学包括:肝脏形态、左肝厚径、右肝斜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结果 LC组超声特点,肝脏形态失常,体积缩小,肝被膜呈锯齿状,肝内不规则回声增高,表现为鱼鳞状或丝网样回声,出现频率高于ALC组(P〈0.01);ALC组超声特点,肝脏形态正常,肝脏体积增大,与LC组比较,其弥漫回声增强的出现频率高于LC组(P〈0.01)。结论超声对ALC及LC的鉴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脂普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下降程度随肝功能损害而加重。结论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对评价肝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多是由慢性肝损害逐渐发展而来,是一个慢性过程,往往需要数年演变,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癌、肝肾综合征、感染等,其中前三者更为严重,并且危及患者生命,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应是长期性给予保肝、抗病毒药物应用及利尿剂的应用,并间断补充血浆、白蛋白等,但往往会造成患者的经济困难,有的患者因此产生绝望、焦虑、恐惧、等死的心理状态而采取自我封闭,他们怀疑或恐怕自己的病转变为肝癌、肝硬化,  相似文献   

16.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NO和NOS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所为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方法 实验组:肝硬化患者58例;对照组:正常健康者40例。血清学检测指标:NO、NOS含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SB)、清蛋白(ALB)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NO明显增高,与Child-Pugh A级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汪有NOS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Child-Pugh A、B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血清NO水平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增高,而血清NOS却呈负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17.
温小凤  李雪梅 《广西医学》2002,24(7):1081-1082
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其全身免疫力下降 ,易合并细菌感染 ,肝炎后肝硬化者更易出现腹膜细菌感染 ,引起原发性腹膜炎 (SBP)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2例患者均为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4 4例 ,女 18例 ,年龄 19~ 71岁 ,平均 4 3 3岁。据 1995年第五次全国肝炎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均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1 2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 :体温正常 ,无腹痛 ,腹部压痛、反跳痛消失 ,腹水完全消退 ,白细胞正常。好转 :体温正常 ,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消失 ,腹水较原减少 ,白细胞未下…  相似文献   

18.
胡国荣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82-1283
目的 评价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为预防控制肝硬化并发症的措施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以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肝硬化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住院期间、出院后或再住院时以直接询问和电话随访等方式完成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获得途径主要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肝硬化并发症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消化道出血知晓率提高明显,为80.90%(教育前为8.1%).健康教育前有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为213例,健康教育后有182例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不良卫生习惯,希望获取健康教育材料的患者占98%.结论 健康教育能使肝硬化患者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饮食卫生习惯.应通过面对面讲解或发一些健康教育材料,以提高对肝硬化的认识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胡彩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138-139
目的探讨应用人性照护理论在医院中开展健康教育中对妇科术后患者的的影响。方法将196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9例。观察组实旌人性照护理论制定的护理宣教,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宣教开展护理工作,比较两组妇科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依据人性照护理论制定的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妇科术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从而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肝炎患者及家庭中实施健康教育 ,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巩固 ,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1 健康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1.1 健康教育是以病人和家庭为发展对象 ,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 ,改进不良生活习惯 ,配合治疗护理 ,尽快恢复健康。1.2 按照教育理论 ,知识是促成行为形成和改变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