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发现毛果芸香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基础上,在家兔血小板实验中进一步证明(1)毛果芸香碱有抑制腺苷二磷酸、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发血小板聚集和释放ATP的作用;对腺苷二磷酸和花生四烯酸诱发的血小板变形无抑制作用,对胶原诱发的变形则有抑制作用。(2)毛果芸香碱对腺苷二磷酸和花生四烯酸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团有解聚作用,但对胶原诱发的则无解聚作用。Nachman等证明的血小板间桥模式不能解释此现象。我们提出了两种有糖蛋白G参与的血小板间桥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夏天无总碱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夏天无总碱的活血化瘀作用饥制,观察夏天无总碱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夏天无总碱给大鼠连续灌胃7d,抽血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试管内人血小板加中药孵育前后,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体外给药测定高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显微镜下游离血小板计数。结果 夏天无总碱在体内、外对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该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IPA)。结论 夏天无总碱是一个有效的多途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原阿片碱来自延胡索的干燥块茎。作者通过体内、外实验模型对原阿片碱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原阿片碱对由胶原、花生四烯酸钠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发的小鼠肺血栓有抑制作用,对胶原、ADP诱发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其效力相当或优于阿司匹林、潘生丁。体外实验,通过环腺苷酸(cAMP)和花生四烯酸二者代谢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原阿片碱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原阿片碱能增加cAMP在血小板中的含量,也能增强兔血小板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但对cAMP-磷酸二脂酶无效。在血小板中的TXA_2的生  相似文献   

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及细胞外钙离子对其影响,为探讨血小板内Ca++与疾病的关系及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二磷酸腺苷(ADP)、5-羟色胺(5-HT)、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胶原、凝血酶诱导血小板,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了Fluo-3的单个血小板内钙离子变化,以及细胞外钙离子对其影响。结果(1)除凝血酶外,其余诱导剂均可引起血小板钙离子浓度变化,且随着诱导剂浓度增加,钙波动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2)ADP引起的血小板钙波动,在细胞外无钙离子时,只是幅度减少,而无频率变化;(3)5-HT引起的钙波动,在细胞外无钙时,波动消失。结论(1)ADP、5-HT、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胶原可引起血小板产生钙浓度变化。(2)不同诱导剂诱发的钙波动,其钙离子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氯仿-浓氨溶液(90∶10)作溶剂,超声波振荡提取。硅胶柱,氯仿-甲醇-浓氨溶液(90∶10∶0.3)为流动相,紫外254nm波长检测。平均加样回收率(n=5)士的宁为98.2%,RSD=1.4%;马钱子碱为99.3%,RSD=3.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士的宁分别为0.6%和1.3%;马钱子碱分别为1.1%和2.4%。  相似文献   

6.
反相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定量方法,主要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henomenex-ODS;流动相为:水-乙腈-冰乙酸-四氢呋喃(100:90:0.2:2)(pH=5.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线性范围0.04 ̄0.2ng,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相关性,r值分别为0.9998,0.999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5%,  相似文献   

7.
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风藤醇A和海风藤醇B均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IC_(50)分别为17.9、9.2、142.0、14.0μmol·L~(-1)。经阿司匹林(ASA)、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预处理的兔洗涤血小板,甲基海风藤酚和海风藤醇B仍能抑制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IC_(50)为9.0、16.5μmol·L~(-1)。同时,4种成分对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弱,海风藤B能使PAF诱导血小板聚集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C_(50)由1.59nmol·L~(-1)升为20.6nmol·L~(-1)。结果表明:4种成分能选择性拮抗PAF对兔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SpiramineN—6的抗血小板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了spiramineN-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5-HT释放反应的作用.结果:spiramineN-6在体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呈量效关系,其IC50=26μmol/L;2mg/kgspiramineN-6静注后明显抑制PAF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率于给药后60,30min分别为(504±44)%和(773±33)%(与生理盐水组对照P<005);spiramineN-6呈浓度依赖性减少PAF和AA引起血小板5-HT的释放,其IC50分别为335umol/L和647μmol/L.结果表明spiramineN-6是一种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剂.  相似文献   

9.
方法用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鳗鱼油精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产生的影响。结果体外试验10.4~83.3ml/L鳗鱼油精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TXB2)产生,前者的抑制率为17.6%~58.0%,后者的抑制率为18.4%~59.8%。鳗鱼油精的浓度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TXB2产生的效力呈正相关性,同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和TXB2产生的抑制率之间也呈正相关性,三者的线性方程和主要参数依次为:Y=-0.6006+32.2437X,r=0.9956(P<0.01);Y=-0.0407+0.0039X,r=0.9886(P<0.05);Y=-4.8220+1.0481X,r=0.9662(P<0.05)。体内试验:大鼠口服鳗鱼油精后第15天和第30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25.8%和51.1%,对TXB2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23.2%和50.0%。血浆中TXB2含量的降低率依次为33.5%和57.5%。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新药康咳复方片中盐酸伪麻黄碱和美沙芬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固定相为Nucleosil-ODS柱,流动相为10mmol/L+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济-乙腈(65:35,pH3.5),检测波长为260nm。盐酸伪麻黄碱和美沙芬回归方程及线性范围分别为:1.2~6.2μg,Y=1.016×105X+1.087×102(n=5),r=0.9998;0.6~3.0μg,Y=2.007×104X-1.024×102(n=5),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0%±0.91%,RSD=0.95%(n=7);99.04±1.12%,RSD=1.00%(n=7)。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芎口服液、川芎水提液和川芎挥发油对 ADP 诱导的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比浊法。结果:它们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IC_(50)值分别为:19.76 g/L.21.44 g/L、和3825.16 g/L,川芎口服液作用强度显著强于川芎挥发油(P<0.01)。结论:川芎口服液对 ADP 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应用Born比浊法测定灯盏乙素体内外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灯盏乙素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灯盏乙素体外显著抑制AA和ADP和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 ed ium inh ib 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70.5、39.8和97.7mg/L;灯盏乙素静脉注射也能明显降低AA和ADP、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灯盏乙素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咪嗪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细胞外Ca2+浓度的关系。方法:以比浊度法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丙咪嗪001~1mmol/L浓度明显对抗凝血酶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且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随着细胞外Ca2+增加(加入CaCl21mmol/L)与降低(加入乙二醇二乙醚二氨四乙酸1mmol/L)而呈现减弱和增强现象,与维拉帕米作用相似。结论:丙咪嗪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与抗钙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脉通灵Ⅰ、Ⅱ号对家兔主动脉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脉通灵Ⅰ、Ⅱ号(50~150g/L)对 NE、KCl 引起的主动脉条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6.7~4.2g/L PRP 时,对 AA、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脉通灵Ⅰ、Ⅱ号对家兔主动脉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脉通灵Ⅰ、Ⅱ号(50~150g/L)对NE、KCl引起的主动脉条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6.7~4.2g/LPRP时,对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蒿琥酯增加人脑胶质瘤细胞CHG-5对β射线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中筛选出对人脑胶质瘤细胞CHG-5及U87具有较好放射增敏效果的药物,并初步探讨其放射增敏机制。方法①采用MTT法测定上述青蒿素衍生物对2株胶质瘤细胞的IC50,观察以20%IC50浓度的青蒿素衍生物联合β射线对CHG-5及U87的放射增敏效果,从中筛选出放射增敏效果最好的药物;②通过克隆形成法计算目标药物的放射增敏比;③划痕法观察它对β射线照射后CHG-5细胞迁移的影响;④检测胞内还原型GSH水平;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青蒿素(artemisinin,ART)、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对CHG-5的IC50分别为:1.47、0.20、0.29mmol/L;对U87,则分别为1.61、0.25、0.46mmol/L。以20%IC50为β射线的协同给药浓度,仅有AS可以同时抑制经β射线照射后的CHG-5及U87细胞的增殖。且0.06mmol/L的AS对CHG-5细胞的放射增敏比为1.25,该浓度的AS可以明显地抑制CHG-5细胞的迁移。GSH结果表明0.06mmol/LAS处理组较未处理组细...  相似文献   

17.
基于药物设计的生物电子等排和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川芎嗪/查耳酮类杂合物(2~26),以期得到活性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化合物8活性最强,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IC50=0.14 mmol/L)是川芎嗪的9.1倍,查耳酮的10.5倍;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IC50=0.09 mmol/L)是川芎嗪的8.8倍,查耳酮的10.0倍,且略优于阿司匹林(IC50=0.15 mmol/L)。  相似文献   

18.
A sensitive HPLC technique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dauricin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rahydroisoquinoline alkaloid, which is extractedfrom the root of Dauricum D. C.. Both clinical trials and experiments have proved its good antiarrhythmic effect, especially its use--dependence inprolonging APD in guinea myocardial[" Zj, whichmakes it very promising to work dauriclne into anew type of antiarrhythmlc agent. Therefore, It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an's pharmacokinetics. Some determination techniques of Danhave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such as TLC fluo. [3].resc…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方法 ]普通饲料中添加 2 0 g/kg大豆异黄酮混合物 ,饲喂GK/Jcl糖尿病大鼠 2 0周 ,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 .利用ODS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大豆异黄酮 ,体外观察大豆异黄酮单体对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结果 ]长期食用大豆异黄酮的GK/Jcl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 .在人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中 ,大豆异黄酮均抑制腺嘌呤核苷二磷酸钠、胶原蛋白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大豆异黄酮类型中金雀异黄素的最强 ,其 5 0 %抑制浓度值分别为 0 38,0 30 ,0 2 3mmol/L .[结论 ]大豆异黄酮具有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 ,在大豆抗血小板聚集中起着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氯吡格雷抵抗(CR)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0年10月~ 201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4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36~95岁,平均年龄66.5±11.3岁.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7天后采集外周静脉血,光学聚集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对于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并且500μmol/L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仅满足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对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10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 ASR)、阿司匹林敏感组(AS)及氯吡格雷抵抗组(CR)、氯吡格雷敏感组(CS).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吸烟习惯)及检验指标(血小板计数、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100例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AR的发生率为3%,ASR发生率为41%,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总发生率为44%;阿司匹林抵抗组(AR+ ASR)年龄为67.9 ±9.9岁,大于阿司匹林敏感组(AS)(63.3±12.3岁)(P<0.05);54例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CR的发生率为22.2%;2型糖尿病患者CR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高龄可能是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