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RFLP)分析方法,对胃癌患者及正常人群进行了胃的正常分化基因──胃蛋白酶原C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并利用其多态性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了肿瘤风险个体识别的初步尝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正常人及胃癌患者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研究。实验用材料共计21份。其中,10份胃癌组织取自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均经病理确诊;11名正常人血标本取自健康献血员,均无胃癌家族史。胃癌高发家…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及胃癌患者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GC301为探讨,对10例胃癌组织及11例正常人体组织基因组DNA中胃蛋白酶原C基因的EcoR 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作了观察分析。发现在正常人体有三种常见等位片段,分别为20kb、5.7kb及3.6kb;一种稀有片段,3.5kb。在胃癌患者,未发现与正常人体不同的等位片段。但是,稀有片段及稀有杂交带型的出现频率高于正常组。这一结果对深入探讨胃蛋白酶原C基因稀有片段及稀有杂交带型对胃癌的诊断价  相似文献   

3.
Sun LP  Guo XL  Zhang Y  Chen W  Bai XL  Liu J  Y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59-3063
目的从胃癌发生发展的角度探讨胃蛋白酶原C(PGC)基因插入-缺失多态与胃癌及其癌前疾病易感性的关系,并初步探讨PGC基因多态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琼脂糖电泳分析方法,检测141例胃癌患者和564例非胃癌者PGC基因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和胃癌前疾病的关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pylori-IgG滴度,并以效应修饰模型分析PGC—H.pylori感染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PGC等位基因1纯合型与非纯合型携带者比较,纯合型携带者罹患萎缩性胃炎的风险增加到3.103倍(95%CI,1.440~6.686),罹患胃癌的风险增加到2.962倍(95%CI,1.370~6.404),发生肠上皮化生的风险增加到1.659倍(95%CI,0.998~2.757)。携带等位基因1纯合型并且pylori-IgG阳性的个体,罹患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风险显著增高(似然比检验,P=0.023和P=0.005)。结论PGC基因多态与萎缩性胃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PGC基因多态与H.pylori感染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杰  高华  董明  王兰  袁媛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5):947-948
为了探讨遗传因素与胃癌的关系 ,我们选择胃蛋白酶原C(pepsinogenC ,PGC)基因作为研究的标志基因。有研究发现 ,在PGC基因的 7~ 8内含子内存在 10 0bp的插入 缺失RFLP片段 ,并在 7~ 8内含子内存在 4种分子量不同的多态片段[1] 。在以前的研究中[2 ] ,我们也发现PGC基因多态与胃癌发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检测了PGC基因的多态 ,并进一步分析PGC基因多态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42例健康人外周血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变化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因消化道症状做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39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组.胃溃疡124例为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130例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102例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癌90例为胃癌组,体检证实无胃、肠、心、肝、肾等疾病史93例为正常组,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著降低(P<0.01).结论 血清PGⅠ、PGⅡ水平以及PGⅠ/PGⅡ比值对提高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Sun LP  Gong YH  Wang L  Gong W  Y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0):2826-2830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辽宁庄河胃癌高发区444例胃癌筛查受检者,在初检和随访时,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血清PGⅠ、PGⅡ含量检测,并计算PGⅠ/Ⅱ比值;利用胃镜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胃疾病诊断;利用胃黏膜HE染色和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两种方法联合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1)以≤40岁、41—50岁、51—60岁和≥61岁进行年龄分组,各年龄组中仅51—60岁组,随访6个月PGⅡ变化率(0.84)显著低于12个月(1.22,P=0.019)和30个月组(1.24,P=0.004),PGⅠ/Ⅱ比值变化率(1.09)显著高于后两组(0.75、P=0.027,0.69、P=0.001)。(2)浅表性胃炎(SG)减轻组随访6个月PGⅠ变化率(0.69)显著低于12个月(0.97,P=0.002);萎缩性胃炎(AG)减轻组随访6个月PGⅠ/Ⅱ变化率(1.13)显著高于30个月(0.75,P=0.042)。(3)SG→NOR(正常)组PGⅠ变化率(0.94)显著高于SG→AG组(0.79,P=0.022);AG→NOR组PCⅠ、PGⅡ变化率(0.43、0.60)均显著低于AG→SG组(0.87、P=0.000,1.11、P=0.010)。(4)Hp阴性→阳性组PGⅠ变化率(0.94)显著高于阴性→阴性组(0.81,P=0.026);阳性→阴性组PGⅠ、PGⅡ变化率(0.74,0.86)显著低于阳性→阳性组(0.93、1.15,均P=0.000),PGⅠ/Ⅱ比值变化率(0.90)显著高于后者(0.70,P=0.022)。结论血清PG变化率与随访时间、受检者胃疾病性质及Hp感染状态的变化密切相关。血清PG含量动态检测可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其亚群(PGⅠ、PGⅡ)与胃癌病人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癌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对两者联合检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胃癌病人血清PGⅠ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早期胃癌即表现有显著性差异,而进展期胃癌则下降更显著(t′=11.84~14.95,t=15.82~40.27,P<0.01)。胃癌病人根治性手术后血清PGⅠ及PGⅡ的含量明显下降,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很低,胃癌复发后PGⅠ及PGⅡ均明显升高(t′=4.60~15.51,t=4.72,P<0.01)。结论监测PGⅠ及PGⅠ/PGⅡ比值变化对早期胃癌筛选有一定意义,可用于胃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胃蛋白酶原C在胃癌及胃癌前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ing PF  Sun LP  Liu HJ  Y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18-821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C(PG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4 2 4例胃黏膜标本中PGC的表达情况。结果 PGC抗原在 5 4例正常胃黏膜中全部阳性表达 (10 0 % ) ,在 12 4例胃癌中表达率显著下降 (2 4 % ) ,从浅表性胃炎或胃糜烂溃疡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 ,PG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下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GC抗原的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PGC抗原对于胃癌前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 ,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清中胃蛋白酶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65例健康成人,95例胃癌及消化系统其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SPG)含量,结果表明,胃癌患者SPG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底腺粘膜萎缩愈严重,SPG值降低愈显著。消化性溃疡患者SPG值含量升高,而贲门癌、食道癌患者SPG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提示SPG测定可以作为胃癌及胃癌高危人群的初步筛选指标,用于胃癌的普查,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发病往往是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及个体基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众多因素中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个体差异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国内外的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发现维生素D受体基因、胃蛋白酶原C基因及TP5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相关研究是目前国外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维生素D受体基因、胃蛋白酶原C基因及TP5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乳腺癌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基因C在大鼠胃底腺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了大鼠胃底腺中胃蛋白酶C产生细胞的个体发育。结果:大鼠胃腺在胚胎18.5天开始出现,但没有形态分化,胃蛋白酶的mRNA在出生后3.5天首次被原位杂交法检出,其蛋白酶产生细胞在出生后8周发育成熟.胃蛋白酶的mRNA表达在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内,其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①胚胎18.5天至出生后0.5天;②出生后3.5天至2周;③生后3周至4周;④出生后8周。在胃底腺发育过程中,胃蛋白酶mRNA的表达至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分布具有明确的阶段特异性。结论:认为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中,胃蛋白酶C可作为胃上皮细胞分化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2.
IL-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IL-1(interleukin-1)B基因+3954、-511、-31位点和IL-1受体拮抗因子基因(IL-1RN)多态性在广东地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IL-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广东省192名普通人和84例胃癌患者的IL-1基因多态性。【结果】胃癌患者IL-1B-511和IL-1B-31 T基因携带者(T+)频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78.6%vs54.7%,x~2=14.1,P<0.01,OR=3.0,95%CI 1.7-5.5和35.7% vs 18.8%,x~2=9.2,P<0.01,OR=2.4,95%CI 1.4-4.3),而IL-1 B+3954位点T和IL-1RN2基因携带者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x~2=2.1和0.6,P>0.05)。【结论】IL-1B-511和-31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与我国广东地区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东北地区HCV感染的基因型,对东北地区45例HCVRNA阳性血清的PCR产物用RFLP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CVⅡ型占82.2%,Ⅲ型占15.6%,Ⅱ/Ⅲ混合型占2.2%型。与国内其它地区HCV基因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东北地区HCV感染也以Ⅱ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疾病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79例各型胃肠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PGⅡ显著性上升(P〈0.05);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水平显著下降(P〈0.05),PG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PGⅠ/PGⅡ比值下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GⅠ和PGⅡ均显著性增高(P〈0.05);胃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GⅠ显著性下降(P〈0.01),PG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PGⅠ/PGⅡ比值降低。结论: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的改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不同胃肠疾病和胃癌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比较了两地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对采自西安地区的46份和郑州地区的40份HCVRNA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分型研究。结果 西安地区46份标本中,25份(54.3%)为1b型病毒,17份(37.0%)为2a型病毒,4份(8.7%)为1b/2a混合型病毒;郑州地区40份标本中,19份(47.5%)为1b型,13份(32.5%)为2a型,3份(7.5%)为1a型,4份(10.0%)为1b/2a混合型病毒,1份(2.5%)为1a/1b混合型病毒。结论 两地的优势株均为HCV1b型,其次为2a型,郑州地区有1a型菌株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人脂蛋白脂酶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分析人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采用两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n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lipase,LpL)基因内含子6区和8区的PVUⅡ(189bp)和HindⅢ(715bp)位点特异性片段,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和HindⅢ酶解上述的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离上述的酶解片段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101名正常健康人Lp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3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 方法 对149例口腔癌病例和303例对照病例采集5 mL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法检测p53基因的多态性,利用Stata12.1软件分析p53基因的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并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 结果 p53基因Pro/Pro基因型携带者较Arg/Arg基因型携带者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增加1.837倍(95%CI:1.016,3.325)。p53基因Pro/Pro基因型与饮酒有相乘交互作用(OR相乘:4.375,95%CI:1.646,11.627)。 结论 p53基因Pro/Pro基因型可能是福建地区口腔癌的易感基因,Pro/Pro基因型与饮酒具有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调控区基因多态性与飞行员飞行耐力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分析86例飞行员和80例普通人群线粒体调控区基因多态性。结果飞行员线粒体DNA调控区RFLP分布与普通人群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线粒体DNA调控区基因多态性可能在飞行员的飞行耐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NTNG1基因rs4132604、rs2218404、rs137333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3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1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应用遗传统计学方法进行等住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单倍型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NTNG1基因的rs4132604、rs2218404、rs1373336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rs4132604等位基因频率(χ2=7.86,P=0.01)和基因型分布(χ2=7.67,P=0.02)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明显相关.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rs2218404、rs1373336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单倍型分析中,rs4132604与rs2218404中的GG(χ2=6.11,P=0.01)和TG(χ2=5.28,P=0.02)、rs2218404与rs1373336中的GT(χ2=5.38,P=0.02)和GC(χ2=4.72,P=0.03)、三者中GGT(χ2=13.40,P=0.00)和TGT(χ2=6.56,P=0.01),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NTNG1基因的rs4132604多态位点同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IWNG1基因的rs4132604、rs2218404、rs1373336构成的单倍型上存在同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相关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