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17例喉癌、癌旁及正常喉粘膜上皮内花生凝集素(PNA)受体的分布。结果表明癌细胞PNA呈强阳性染色,毗邻正常喉粘膜上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在不同的喉癌组织学分级之间,PNA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提示PNA受体可能是喉癌的一种重要标志,其分布与喉癌的分化、增殖有关,并为喉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17例喉癌、癌旁及正常喉粘膜上皮内花生凝集素(PNA)受体的分布。结果表明癌细胞PNA呈强阳性染色,毗邻正常喉粘膜上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在不同的喉癌组织学分级之间,PNA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提示PNA受体可能是喉癌的一种重要标志,其分布与喉癌的分化、增殖有关,并为喉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了50例喉癌,10例喉乳头状瘤,10例喉炎性病变组织,7例正常喉组织的3种凝集素受体。喉癌和喉乳头状癌凝集素受体分布于细胞质,正常喉和炎性病变组织则主要位于细胞膜。UEA-1的阳性率在喉癌、炎性病变、正常喉组织中有明显差异。不同分化程度喉癌中凝集素受体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凝集素受体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5.
花生凝集素检测法大肠癌筛检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花生凝集素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2 4例鼻息肉标本及 15例正常鼻窦黏膜标本行凝集素亲合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 :正常鼻息肉黏膜染色基本阴性 ,鼻息肉呈弱染色。N -PNA(预先经神经氨酸酶处理后再进行PNA染色 )染色均显著加深。结论 :从正常鼻窦黏膜到鼻息肉 ,花生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发生改变 ,该种改变在鼻息肉的病理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探讨花生凝集素(PNA)受体在急性上颌窦炎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急性炎症标本及正常鼻窦粘膜标本行凝集素亲和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对照组鼻窦粘膜染色基本阴性,炎症粘膜呈弱阳性。N-PNA(预先经神经氨酸酶处理后再进行PNA染色)染色均显著加深。结论:上颌窦急性炎症期,花生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一方面是致病菌侵袭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机体局部抵抗炎症的重要防御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自己制备的花生凝集素(PNA)单克隆抗体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其他三种凝集素(蓖麻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荆豆凝集素)检测PNA对270例各种肿瘤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结合的情况。30例结肠癌、71例直肠癌、14例胃癌、12例食道癌和87例各种非消化道的恶性肿瘤,PNA阳性率分别为76.6%,50.7%,7.1%,16.6%和1.1%。3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及26例各种良性病变PNA标记均为阴性。PNA标记的阳性率,对消化道癌肿显著高于非消化道的癌肿,消化道癌肿中结、直肠癌显著高于胃与食道癌,肠癌中结肠癌显著高于直肠癌,结果提示PNA是一种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11.
用系列单抗与标记的花生凝集素(PNA)对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行免疫分型与确定分化阶段,检测ALL细胞PNA受体表达情况,与正常成熟淋巴细胞(NML)对照。发现T-ALL,Non-T-ALL细胞大多表达PNA受体,而NML细胞极少表达PNA受体,两者有显著差别(P<0.01)。经神经氨酸酶(NA)预处理后,Non-T-ALL与NML细胞PNA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NML为甚,而T-ALL细胞NA处理前后PNA受体表达未见明显区别;ALL细胞PNA受体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存在显著的等级相关(r8=-0.357,P<0.05)。结果表明ALL细胞上大多存在D-半乳糖-β(1-3)-N-乙酰氨基半乳糖基(D-Gal-β(1-3)-N-GalNAC);ALL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上D-Gal-β(1-3)-N-GalNAC连接唾液酸末端越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T形与V形喉硅胶膜在早期声门型喉癌喉裂开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T1~T2期)行喉裂开病变切除术共60例,34例术后放置T形硅胶膜,26例放置V形喉硅胶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发音功能、吞咽功能及黏膜的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胃管拔除时间上T形膜组时间长于V形膜组(P<0.05)。T形膜组发音质量(VHI)与V形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6.10 Vs18.36±7.28,P<0.05),嗓音总嘶哑度评估中,两组大部分为轻中度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35%Vs96.15%,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喉硅胶膜置入能有效避免声门型喉癌喉裂开术后瘢痕形成而引起喉狭窄,V形硅胶膜则是从声门正常的结构考虑能更有效恢复患者的嗓音学状态,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喉功能保全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癌前病变组织及直肠粘液中T抗原的分布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型前体物质T抗原(β-D-Grl(1→3)-D-Gal NAc)具有与花生凝集素(PNA)结合或被半乳糖氧化酶(GO)氧化的特性。作者采用GO酶组化和PNA免疫组化方法探讨T抗原在正常大肠粘膜、癌前病变和癌组织的表达,同时随机对25例T抗原粘液试验与组化结果比较。大肠癌与GO和PNA的T抗原表达分别是81.4%(57/70)、87%(61/70);癌前病变均为83.3%(10/12);移行粘膜50%(10/20),60%(12/20),而正常粘膜未见表达(0/12)。GO-S粘液试验阳性率80%(20/25);GO-S组化76%(19/25);PNA组化88%(22/25)。结果表明,GO或PNA对检测大肠癌或癌前病变组织中T抗原无显著差异,尤其是GO-S组织化学与粘液试验其结果几乎一致,提示这种试验方法可用于大肠癌普查或早期筛检。  相似文献   

14.
15.
喉功能保全性手术谋求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全喉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目前已成为喉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开展喉癌功能保全手术应遵循的医德原则.医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医术,重视多学科协作及综合治疗,是喉癌功能保全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1990~2005年间604例喉癌病例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我院近十六年收治的喉癌病例,为今后辽西地区喉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线索。方法 分析我科1990至2005年收治的喉癌病例604例,全部病例都有病理证实。结果 前8年喉癌病例为191例,后8年为413例,性别比为男:女=2.7:1,分别计算则为前8年男:女=1.8:1,后8年男:女=3.5:1,平均年龄为60.1岁,好发部位依次为声门上型为(47.0%),声门型(42.1%),声门下型(2.6%),跨声门型(8.3%)结论 我院收治的喉癌病例近几年有增长趋势,但女性增长不明显,好发部位以声门上型为主,但近几年声门型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7.
5-氟尿嘧啶-花生凝集素结合物的反应条件优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5-氟尿嘧啶(5-Fu)-花生凝集素(PNA)结合物的反应条件,以期制备得到既有生物活性又有较高药物结合率的结合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反应条件,考察结合物稳定性,以药物结合率和体外活性为判断指标。结果以优化条件:5-Fu;EDC;NHS-1;5:2,D-半乳糖;PNA(w/w)-2.5:1,连接反应时间12h制备得到了既有生物活性又有较高药物结合率的结合物。结论D-半乳糖能保护花生凝集素的活性中心,在D-半乳糖保护下可以制备出既有生物活性又有较高药物结合率的结合物。结合物性质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喉疣状癌的临床与病理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5例喉疣状癌,4例行垂直半喉切除,1例经口局部切除烧灼,经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结论5例病人喉镜检查见声带病变局部有一定特点,病理切片可见疣状癌的特殊性改变为不全角化形成,角质栓塞和推进缘。患者术后无复发。结论 喉疣状癌保守性手术为主。诊断依赖病理学发现,临床上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 lylymph node negative,cN0)患者双侧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4年间32例声门上型喉癌(尤其是位于中线者)临床cN0患者采用一侧或病变主体侧颈部Ⅱ、Ⅲ区清扫术,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对侧是否手术治疗。实施手术侧术中冰冻检查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同时实施对侧手术;阴性者,对侧颈部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者中11例术中冰冻检查阳性而行对侧清扫术,双侧手术的实施率为34.4%(11/32);对侧有6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有效率为54.5%(6/11)。结论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Ⅱ、Ⅲ区手术可解决大部分早期病变,应用一侧或病变主体侧的诊断治疗性颈清扫手术来决定对侧手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微创和有的放矢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