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二者都是原因未明的心肌疾病。扩张型心肌病又称充血型心肌病。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心肌广泛变性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肺循环淤血。心肌变薄,心腔扩大,瓣环扩大,瓣膜关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现肥厚型心肌病(HCM)随病程进展出现室壁变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其临床表现酷似扩张型心肌病(DCM),称此为扩张期HCM〔1〕。近年来和龙市医院收治19例HCM病人,其中3例为扩张期HCM,现就HCM转归及其原因加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扩张期HCM均为多次住院患者,全部为男性,详见表1。3例病人均有心脏扩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不同程度变薄。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例赵士琴,傅月英,李建华,史君莫,刘素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61031)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心肌病的诊断率已明显提高,不少学者对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已做了较多阐述,但病人同时患有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5.
肥厚型心肌病(hpertrophic crdio myopathy,HCM)的重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心室腔正常或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HCM伴有显著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且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压力阶差或梗阻者,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猝死是其主要危险,一般成人10年存活率为80%,小儿为50%,在高危病人中年病死率为4%~6%.成人死亡多为猝死;小儿则多死于心力衰竭,其次为猝死.  相似文献   

6.
男,41岁。因发作性胸闷、心前区疼痛、气短五年,加重一周,于1988年2月入院。既住无高血压病史,查BP110/70mmHg,两肺无异常,心界向左略扩大,HR88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SMⅡ—Ⅲ杂音。胸片示左室增大。心电图见图:多数导联T波倒置,Tv_4=-10mm,Rv_5=36mm。二维超:胸骨旁长轴切面示心尖近端室间隔厚达20mm,中部厚15mm,心尖部心腔狭小,心室短轴切面示室间隔增厚。讨论:Maram等根据左室肥厚部位将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心肌病,目前国内有的学者把它分为两类:原发性或原因不明和继发性或特异性,四型。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及未定型。欧洲学者又把肥厚型心肌病分型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室间隔,心尖及左室游离壁呈非对称性肥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故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由于本病治疗特殊,故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我院心内科近3年来共收治肥厚型心肌病16例,其中11例被误诊(包括在院外),疾病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心绞痛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还有1例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本病.现将误诊的情况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徐济民 《求医问药》2008,(11):17-17
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该病是以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的血液充盈受阻以及舒张期的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根据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实践证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多有明确的患过该病的家族史(约占1/3)。大多数该病患者都在30岁以前发病,其中10%左右的人在婴儿期即被确诊患有该病。该病患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
<正>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最常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500,往往以猝死为初发症状,是青少年尤其是35岁以下运动员猝死的首要原因。患者年死亡率约为1%。我国成人HCM的患病率为80/10万。根据左心室流出道(LVOT)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HCM可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  相似文献   

13.
此症心电图特征性变化是左胸前导联具有明显的S-T 段下降及巨大倒置 T 波,极易与冠心病心绞痛或心内膜下梗塞混淆。报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以供临床参考。心电图:本症特征性表现是左胸导联 V_4-V_6 有明显 S-T 段下降及巨大倒置 T 波,T 波深度可达10mm以上。  相似文献   

14.
15.
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肥厚型心肌病误诊病例总结误诊原因。方法对15例HCM患者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HCM患者误诊为冠心病10例,室间隔缺损1例,瓣膜病2例,高心病1例,神经性晕厥1例。结论结合临床表现,ECG,特别是UCG可对HCM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具有非对称性的,不均匀的肥厚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脏病.典型者室间隔肥厚远较游离壁明显,引起左室流出道狭窄,所以又名为原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偶尔可呈南心性肥厚,不伴梗阻;亦可心尖部肥厚,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为本病的亚型.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家族发病较多,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及早年猝死.  相似文献   

17.
刘骏  张咏芳 《医学综述》1997,3(7):348-349
<正>肥厚型心肌病(HCM)在临床上与冠心病(CHD)有许多相似之处,常易混淆,特别当HCM合并CHD时,临床诊断更困难.本文收集了42例HCM,并将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8例HCM合并CHD患者与无并发CHD的患者各自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pathy,HCM)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造成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疾病。随着电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HCM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从而对HCM开展了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新途径。1HCM的病理生理肥厚型心...  相似文献   

19.
杨愚  周方钧 《吉林医学》1993,14(1):11-12
<正>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在临床上应用,对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近10年发病逐渐上升,尤其罹患对象多为中青年,其重要性日益被认识,临床与基础研究也有所进展。现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心室腔正常或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HCM伴有显著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且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压力阶差或梗阻者,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猝死是其主要危险,一般成人10年存活率为80%,小儿为50%,在高危病人中年病死率为4%~6%.成人死亡多为猝死;小儿则多死于心力衰竭,其次为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