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FLAIR序列及CT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搜集108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后72h内均做了头颅CT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 WI、T2 WI、FLAIR。CT和MRI检查时间间隔<24h。双盲法阅读所有的CT、MRI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 FLAIR序列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99%,CT为81%,MRI对原发性SAH的原因及外伤性SAH的伴随损伤的评估优于CT。结论低场强MRI FLAIR序列对急性SAH的诊断优于CT,当疑诊急性SAH,病情允许时应选择MRI检查,常规应用FLAIR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低场强MRIFLAIR序列及CT所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磁共振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99.5%,CT为71.4%。结论磁共振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和常规MRI,可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部CT和MRI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诊断中的合理、联合应用。方法:分析42例临床证实的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CT及MRI在显示一氧化碳中毒对脑损害程度、病变部位、数目、大小、病变出现时间以及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各有优势,72小时内脑实质病变检出率MRI明显优于CT(P〈0.01),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CT与MRI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影像诊断应注重CT和MRI的互补作用,合理应用CT、MRI检查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内10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MRI表现。90例有CT检查资料,其中19例CT检查无阳性发现。结果104例患者MRI检查表现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53例,硬膜外/碡E膜下血肿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5例。19例CT检查无阳性发现患者中MRI显示脑挫裂伤倔内血肿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2例。结合CT检查,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11例在MRI显示不佳。结论MRI在重症颅脑损伤诊断中与CT相比有优势也有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可作为CT的重要补充,尤其要重视CT检查无阳性发现或表现轻微而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的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关系.方法:分析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并与临床表现相对照,其中男62例,女24例,69例治疗后CT复查.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在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CT表现为高密度影.结论:CT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复查有助于观察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74-1475
目的:比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后3~7d的MRI和CT征象,探讨准确、合理的检查方法。方法:对29例足月新生儿HIE同时做CT和MRI检查的图像进行同层对比对照研究。结果:29例HIE患儿在MRI均有不同程度表现。HIE轻度表现矢旁区大脑皮层异常信号,中度表现为侧脑室周围的斑片状异常信号,重度不现为底节区的异常信号。其中11例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合并有硬膜下出血。29例患儿中27例CT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低密度(CT值小于等于25Hu),2例CT图像表现正常,其中5例合并硬膜下血肿。结论:MRI能准确反映新生儿HIE的病变部位、程度及合并症。CT诊断对HIE特异性差,诊断价值局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准确诊断与临床的实用意义。方法:对68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确诊及治疗。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后跟踪复查,63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征象消失,5例患者高密度出血影增多。结论: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的特征性表现与检查时间有密切关系,较容易漏诊与忽视。CT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具有极高诊断率,掌握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能明显提高检出率,为临床的早期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8.
刘学志  郑红梅  纪树义 《中外医疗》2008,27(36):168-169
目的 分析在低场强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中,脑干微小病变的MRI影像表现,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病例为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所有41例临床疑有脑干微小病变患者,回顾、分析、总结脑干微小病变的低场强永磁型MRI表现.本组病例均先行CT检查,再行MRI检查:采用国产鑫高益公司0.3T永磁型MRI扫描仪,常规做矢状位T 1WI、T2WI, 横轴位T1WI、T2W I及FLAIR水抑制序列,必要时加扫冠状位T1 WI、T2WI.结果 大脑脚及脑桥小斑点状出血各4例,脑桥挫伤4例,脑桥梗死16例、延髓梗死 11例.结论 低场强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可良好地显示脑干微小病变的影像表现,可列为脑干病变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胼胝体出血的病因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胼胝体出血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胼胝体出血占同期脑出血住院病人的0.41%,病因多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但高血压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结论:胼胝体出血易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并且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尽可能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快速液体抑制反转恢复脉冲序列(FLAIR)在脑挫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脑挫裂伤患者的MR表现,比较FLAIR、T2WI/TSE及T1WI/SE三种脉冲序列诊断脑挫裂伤病变范围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结果在36例脑挫裂伤患者中,16例FLAIR对病灶周围水肿范围以及病灶对邻近结构压迫的诊断较T2WI准确,12例FLAIR较T2WI显示出更多位于皮质功能区和灰白质交界区的较小病灶。29例经腰穿和CT检查证实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FLAIR序列均明确诊断,而T1WI仅有11例(37.9%)能作出明确诊断。结论FLAIR对诊断脑挫裂伤的病变范围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较小病灶以及是否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萌  宋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62-16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市级医院诊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HIE患儿的螺旋CT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度。结果:本组轻度HIE共26例,占26%,其中,合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硬膜下出血3例;中度HIE共41例,占41%,其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小脑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4例;重度HIE共33例,占33%,其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5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实质内出血2例。结论:螺旋CT对于市级医院HIE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降低病残率和避免相应医疗纠纷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3例经临床证实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脑内出血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出血破入脑室1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2例,均为单侧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且能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结果纵裂池、直窦、矢状窦旁出血48例,其中有矢状窦旁征13例;侧裂池及脑沟出血16例、天幕区出血4例,常累及几个部位;合并其他颅脑病变36例.结论分布在脑沟脑池、小脑幕、直窦、矢状窦旁密度增高影是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脑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分析,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次CT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天幕区呈高密度影的脑出血病人90例,均经CT复查或MRI检查证实。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小脑幕高密度影,占100%,其中小脑幕不对称性密度增高56例,占62%,对称性密度增高34例,占38%。大脑镰密度增高83例,占92%,脑沟呈高密度影为22例,占24%。蛛网膜下腔出血65例,占72%,其中CT显示小脑天幕不对称性密度增高53例,占82%,漏诊13例,占20%,误诊2例,占3%,脑内出血40例,占44%,硬膜下血肿24例,占27%。硬膜外血肿8例,占9%,脑积水1例,占1%。外伤原因81例,占9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为基底池、外侧裂池、脑沟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少量小脑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为小脑幕密度增高、变宽,较难观察,易发生漏诊情况,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建议MRI检查或1周后复查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脑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分析,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次CT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天幕区呈高密度影的脑出血病人90例,均经CT复查或MRI检查证实。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小脑幕高密度影,占100%,其中小脑幕不对称性密度增高56例,占62%,对称性密度增高34例,占38%。大脑镰密度增高83例,占92%,脑沟呈高密度影为22例,占24%。蛛网膜下腔出血65例,占72%,其中CT显示小脑天幕不对称性密度增高53例,占82%,漏诊13例,占20%,误诊2例,占3%,脑内出血40例,占44%,硬膜下血肿24例,占27%。硬膜外血肿8例,占9%,脑积水1例,占1%。外伤原因81例,占9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为基底池、外侧裂池、脑沟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少量小脑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为小脑幕密度增高、变宽,较难观察,易发生漏诊情况,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建议MRI检查或1周后复查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例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证实诊断,以全身型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结论: 全身型舞蹈症可以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序列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4例颅脑外伤患者,行CT平扫、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检查,分析颅内外伤性病变SWI特点及SWI序列检出病变的敏感性。结果 复合性外伤48例,单一性外伤16例。64例颅脑外伤中存在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11例,硬膜下积液4例,脑实质挫裂伤并血肿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室出血4例。SWI序列上颅内血肿表现为高或低信号,脑实质内血肿周围出现高信号水肿,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铸型或线状低信号。64例颅脑外伤中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SWI检出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数为512个,其中水肿伴出血灶430个,单纯水肿灶82个,主要表现为斑点状低信号及片状高信号;常规MRI序列检出病灶489个,水肿伴出血灶91个,单纯水肿灶398个。SWI检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敏感性优于常规MRI序列(χ2=7.979,<0.05)。结论 SWI序列能有效检出颅脑外伤颅内病变,特别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检出有突出价值,能有效评价颅脑外伤严重程度,应作为颅脑外伤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atypic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的影像表现,探讨SWI技术在aS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例接受CT和MRI(含SWI)检查并最终确诊为aSAH的患者。由两名工作10年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影像学医师分析患者CT和MRI(含SWI)数据,以判断蛛网膜下腔是否存在aSAH,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SWI总共确定aSAH出血区域共47个,其中16个(34.04%)位于凸面或半球间,19个(40.43%)位于脑池,6个(12.77%)是小脑幕的蛛网膜下腔出血,6个(12.77%)位于脑室内。在脑沟或者脑池内,aSAH在SWI上表现为低信号(出血)周围环绕脑脊液信号,在较浅脑沟内可形成"三角"征;与静脉的平滑边界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边界较粗糙,信号略显不均。aSAH在脑室内可呈现"液-液平面"。结论在SWI图上,aSAH可通过其信号和独特的形态得以确认,SWI能够提供较CT和常规MRI更多的信息显示出血少量的aSAH。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46例,临床表现为最初发病后,再次出现症状加重及意识障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示脑血管痉挛,MRI表现为分水岭区及丘脑区点片状梗死病灶.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扩血管和激素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14例颈椎病患者的低场强MRI图像解读,结合文献分析颈椎病的MRI图像表现。结果:低场强MRI可以清楚显示患者椎间盘病变、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表现、颈椎体及其附件病变。结论:低场强MRI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