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方法及疗效,分析1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6例(78%),好转2例(16%),无效1例(6%),总有效率94%,患者术前、术后行上颌窦穿刺和细菌培养。结论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 1996年 10月~ 1999年 12月间 ,共行 131例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行上颌窦穿刺和细菌培养 ,结果显示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损伤小 ,术后复发率低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1例 ,男 77例 ,女 5 4例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37.5岁 ,病程 1~ 12年 ,平均 3年 ,有鼻息肉 47例 ,有中鼻甲息肉样变 6 5例 ,有上颌窦囊肿 2例 ,上颌窦自然开口封闭或窦口并发息肉 37例。1.2 手术方法 采用桐庐国产鼻窦内窥镜及其配套手术器械。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用 1%地卡因 30 ml加肾上腺素3ml的棉片表麻 10 m in,鼻丘…  相似文献   

3.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3月我们应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 5 0例 ,经随访观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接受鼻窦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手术的 5 0例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12~ 6 1岁 ,平均 39.5岁 ;根据术前检查及 CT轴位加冠状位扫描 ,诊断为筛上颌窦炎 2 8例 ,额筛上颌窦炎 12例 ,全组鼻窦炎 5例 ,鼻息肉合并筛上颌窦炎 3例 ,上颌窦囊肿 2例。1.2 手术方法 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后 ,用 2 %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行钩突根部粘膜下或息肉组织中浸润麻醉 ;用长柄镰状刀自下鼻甲附着处稍向前下刺入 ,有落空感时表示…  相似文献   

4.
刘锋  周水淼 《上海医学》1996,19(6):339-341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对慢性上颌窦炎细菌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喉科刘锋,周水淼,李其庆慢性上颌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病。由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对鼻窦粘膜去除过多,使自身保护和防御功能降低,另外受视角、器械等影响不能很好地处理窦鼻道复合体以重建鼻腔、鼻...  相似文献   

5.
对62例筛窦炎、上颌窦炎、蝶窦炎患者行内窥鼻窦手术。其中筛颌窦手术61例,蝶窦手术1例,辅以上颌窦根术9例,随访2-12个月,无1例复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主要优点是在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的同时,保存了鼻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破坏性大,出血较多,容易复发,难以解决鼻腔窦通气引流问题,采用功能鼻窦内窥镜手术创伤性小,痛苦小,出血少,手术成功率高.我院通过对24例慢性上颌窦炎手术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对59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经鼻内窥镜进行治疗。结果治愈41例,好转18例,全部病例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提示术后换药应切实清理出中鼻道的血痂及分泌物,残留的小息肉和肉芽,才能防止术后鼻道狭窄和粘连。  相似文献   

9.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理论认为 ,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粘膜属不可逆性病变 ,治疗困难 ,以往通常以柯陆氏进路的上颌窦根治术为主。我院从 1 997年~ 1 999年采用经鼻内窥镜上颌窦开放术和根治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2 5例 ,对比了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依据 :中鼻道或蝶筛隐窝分泌物引流长期脓涕中带血 ,CT显示单窦发病、骨质破坏、病变区域钙化斑存在。手术中可见窦内积脓并有酐酪样沉积物堆积。病理检查确诊 2 5例 ,侵袭 2例 ,非侵袭2 3例 ,男 9例 ,女 1 6例。年龄 2 6~ 63岁 ,病程 1~ 9年 ( 2年内 2 1例 ) ,均无手术史。根据手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鼻窦内窥镜单纯中鼻道开窗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该方法手术视野小 ,操作不便 ,术后易留死角 ,窦腔清理不便 ,易导致复发。 1996年 3月— 2 0 0 1年3月 ,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联合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 ,并与单纯中鼻道开窗手术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4例 (2 0 7侧 )中 ,男 6 3例 (10 5侧 ) ,女 6 1例 (10 2侧 ) ;年龄 14~ 6 7岁 ,平均 34.9岁。病程 1~ 4 2年。随机分为二组 ,观察组 6 0例 (10 4侧 ) ,采用联合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式 ;对照组 6 4例 (10 3侧 …  相似文献   

11.
鼻窥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是目前鼻窦手术的发展方向 ,而霉菌性上颌窦炎不同于一般炎症 ,其窦腔粘膜破坏严重 ,术后更易复发等 ,如何既彻底清除病灶 ,又保留窦腔的生理功能 ,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总结我科采用上颌窦根治术加上颌窦自然孔扩大术对 2 9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治疗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术后随访超过 1年的 2 9例患者 ,男 13例 ,女16例 ,年龄 2 7~ 5 4岁 ,平均 36岁 ,涕中带血 2 3例 ,鼻堵 19例 ,头痛 18例 ,面部肿胀 4例。CT或X光片显示上颌窦密度增高 ,或窦内可见钙化灶的 2 9例 ,有上颌窦腔扩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本人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了2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窦内镜配合尖牙窝穿刺双径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6个月鼻道窦口复合体完全恢复通畅,病牙保存率58.3%(14/24)。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施行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应强调围手术期护理的系统化及规范化,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并为病牙的一期修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建春  许庚 《广东医学》2001,22(4):281-282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病变的处理方式。方法 采用上颌窦开放术和上颌窥根治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2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对比6个月后的手术疗效。结果 15例开放术患者治愈8例,好转4例,复发3例。10例根治术患者治愈2例,好转3例,迁延性炎症5例,无复发。结论 非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可以采取开放性术式,对重症病例或侵袭性病变可采用根治性术式。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的推广应用为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1997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们对慢性上颌窦炎80例施行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上颌窦炎80例中男46例,女34例;1...  相似文献   

16.
覃曼春 《广西医学》2000,22(2):339-340
近年来 ,随着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 FESS)在国内各大中城市普遍开展 ,其优越性已得到肯定 ,但各家报道的疗效不一。1 997年 5月至 1 998年 9月我科开展此项手术 40例 ,随访半年 ,疗效较好。为对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全面评价 ,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慢性鼻窦炎患者 40例 ,男 2 1例 ,女1 9例 ;年龄 1 5~ 48岁。术前均经鼻窦 CT证实 ,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 (1) , 型 2期 2例 , 型 2期 2 9例 , 型 3期 6例 , 型 3例。1 .2 方法 :用杭州市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的生产的鼻内窥镜…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科2000年以来应用鱼腥草注射液鼻窦高负压置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7~36岁,平均17.5岁。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应用鱼腥草注射液行上颌窦置换疗法,患者仰卧,头向后垂,每侧鼻孔分别滴入鱼腥草注射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下鼻道开窗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廖志苏,李智渊我科1993年10月~1996年8月共进行63例74侧上颌窦炎或上颌窦息肉患者接受鼻内窥镜下鼻道开窗术。我们对手术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并与行Calda-Lue氏手术的病人进行比较,从中得出鼻内窥镜下鼻道...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重点是筛窦手术。按照鼻腔呼吸气流的特点.气流进入鼻腔,首先冲击中鼻甲和中鼻道附近,即前组筛区。因此筛窦炎尤其是前组筛窦的炎症发病率最高,并且是其他鼻窦的病源点临床实例也证明手术清除前组筛窦的病灶,恢复正常的鼻窦通气引流,使一些过去认为不可逆转的上颌窦炎、额窦炎消散或恢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50例(100侧)成功完成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中药填塞及灌洗治疗(治疗组)随访6个月,临床发现治疗组窗口开放良好者占93.1%(27侧),窗口粘连者占6.9%(2侧);对照组窗口粘连者占10.7%(3侧),开放良好者仅占89.3%(25侧)。治疗组术后粘连发生率及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我们还观察到治疗组出血量减少,且康复时间缩短,并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中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