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肠手术后治疗肠瘘的时机和方式选择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胃肠手术出现肠瘘的46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23例为结直肠瘘患者,对照组23例为小肠瘘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选择治疗方式和时机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21例进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2例进行双腔造瘘手术,所有患者均得以治愈;实验组20例给予保守治疗,3例先进行早期控制,5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所有患者均得以治愈;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肠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肠瘘患者,实施早期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对结直肠瘘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并给予腹腔引流,治愈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的26例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患者有14例,手术治疗组患者有12例,然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治愈,有2例患者未愈,有2例患者死亡。手术治疗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治愈,有1例患者未愈,有1例患者死亡。本文研究显示,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优于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因此,在治疗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采用手术的方法更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75)
目的探析对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实施治疗的时机及有效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胃肠手术后肠瘘患者60例,根据并发的肠瘘类型分为小肠瘘组30例和结直肠瘘组30例,两组接受不同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小肠瘘组治愈率为93.33%,结直肠瘘组治愈率90%;小肠瘘组、结直肠瘘组经口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不明显;小肠瘘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结直肠瘘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结论胃肠手术后并发小肠瘘的患者可以实施早期手术切除,并发结直肠瘘的患者实施常规非手术治疗,治疗无效的患者再实施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正>急性胰腺炎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15%~20%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SAP的治疗方案,多年来一直有不同的意见,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各有利弊,治疗方案在争论中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随着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的策略天平逐渐偏向非手术治疗,救治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外科手术方式对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瘘症状(非高位肠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瑞金市人民医院外二科70例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瘘症状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瘘口引流、营养支持方式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实施治疗。结果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9.54±2.31)d,肠功能复常时间(13.47±2.02)d,住院治疗总时间(19.06±2.25)d;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5.02±1.36)d,肠功能复常时间(8.95±2.16)d,住院治疗总时间(14.63±2.64)d;2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肠瘘治疗总有效率为65.7%,治疗组肠瘘治疗总有效率率为91.4%,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对治疗的满意度为77.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7.1%,2组指标差异均显著。结论应用外科手术方式对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瘘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调查了1992年9月至2001年9月间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2056例,共有38例发生肠瘘。对肠瘘者的一般情况、手术过程、肠瘘发生时间、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本组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发生率为1.85%。高位肠瘘14例,8例早期手术修补术仅1例成功,6例保守治疗5例治愈。低位肠瘘24例,其中12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8例痊愈,另12例保守治疗10例成功,2例死亡。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早期修补手术不易成功;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粪便转流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出血后24 h内进行手术,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出血后24 h外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对照组。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的A组和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的B组。对比术后GCS昏迷指数。结果观察组的GCS昏迷指数为(14.57±1.3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1.0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术后GCS昏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出血后24 h内,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霞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8,1(6):574-574
我院于1994~1998年对31例肠展患者采用经周围静脉途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无一例死亡。现将治疗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巨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5例,女16例,年龄18~55岁。发病原因;胃肠手术后十二指肠残端展9例,吻合口缓6例,医源胜小肠痤9例,外伤性肠展7例。治疗时间8~22d,治疗中无一例因输入TPN液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负氮平衡均减轻,体重有不同程度增加,低蛋白血症明显改善。人部分患者屡液显著减少。18例线口在2~3周自行愈合,其余患者均耐受进步治疗。12TP\液的配制TPN液的配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并在术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保守治疗)26例和观察组(外科手术治疗)41例,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外科手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效果更为确切,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但需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确保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肠瘘是腹部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据报道手术后肠瘘占所有肠瘘的77.1% [1]。随着胃肠外营养和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 ,以及对肠瘘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进一步认识 ,使肠瘘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9年8月 ,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28例 ,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析与诊治探讨。1.一般资料本组28例 ,其中男23例 ,女5例 ;年龄22~69岁 ,平均45.8岁。良性疾病术后发生肠瘘17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7例、阑尾炎3例、腹部外伤4例、胆道疾病2例、Crohn病1例 ) ,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肠瘘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时机及方式选择.方法 方便选取2011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手术时机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A组(发病72 h内手术,61例)和B组(发病72 h后手术,59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疗效、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治疗指标.结果 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例(68.85%),开腹胆囊切除术13例(21.31%),平均手术时间(98.4±17.3)min,治愈率98.36%,并发症发生率8.20%,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13.7±2.1)d比对照组短,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实际病症及身体状况以科学选择手术时机及方法,提高手术效果、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治疗方案的选择(附肠瘘早期手术修补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10月=2002年12月间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620例,有11例发生肠瘘,外院术后疑肠瘘转我院后确诊19例,共计30例。对肠瘘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手术经过、肠瘘发生的时间、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本组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肠瘘发生率为1.77%。24例早期修补术,本组治愈22例(91.67%),死亡2例(8.33%)。6例保守治疗,本组治愈5例(83.33%),死亡1例(16.67%)。结论:肠瘘大多宜行早期修补手术,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日期,减少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肠瘘常继发于腹盆腔的手术、炎症、创伤、肿瘤及一些先天性疾病 ,而继发于手术后的肠瘘占 75 %~ 80 %。然而 ,随着重症监护、营养支持、抗感染及手术技巧等发展 ,死亡率由过去的 40 %~ 65 %下降至现在 5 .3%~ 2 1 .3%[1] 。现就我科近 2年来治疗的 5例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4个月~ 48岁。均为腹腔的急性炎症而急诊手术 ,其中肠间多发性脓肿 2例 ,肠套叠 2例 ,阑尾炎 1例 ,病程 4~ 1 2天。1 .2 手术及肠瘘情况 本组 2例行肠粘连松解 ,脓肿冲洗引流术 ,2例行坏死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手术方式下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以协助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经病理科确诊为GIST且肿瘤直径<2 cm的78例原发性局限性GIST患者(共79处病灶)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分析小GIST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小GIST患者中男:女=1:1.69,初诊的中位年龄为49岁,中老年多见。病灶最多见于胃,其次是食管、小肠,结直肠最少。60.3%(47/78)患者出现腹痛腹胀,7.7%(6/78)有黑便或便血症状。98.7%(78/79)小GIST核分裂象≤5/50 HPF。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率98.7%,CD34阳性率86.1%, DOG-1阳性率82.3%,actin-平阳性率31.6%,S-100阳性率24.1%。手术切除后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内镜治疗患者,2例为传统手术治疗患者;随访过程中共2例复发,均为传统手术切除患者。传统手术治疗与内镜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GIST恶性潜能低,复发转移率低,生物学行为偏良性。传统手术治疗与内镜治疗均安全有效,但内镜治疗相对有费用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及创伤较小等优点,因此在内镜操作技术较为成熟的地方,内镜治疗不失为小GIST根治性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与方式选择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方法。方法:对急性胆囊炎112例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12~72小时手术85例,~7天内手术27例;顺行胆囊切除5例,逆行胆囊切除15例,顺行和逆行结合胆囊切除80例,胆囊粘膜剔除8例,胆囊造瘘4例。痊愈110例,死亡2例(循环、呼吸衰竭各1例)。结论:急性胆囊炎在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手术越早胆囊炎症越轻,手术难度越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