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7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2例患者,对照组有3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为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在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护理结果为显效者有29例,护理结果为有效者有10例,护理结果为无效者有3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2.86%。在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护理结果为显效者有13例,护理结果为有效者有14例,护理结果为无效者有8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效果好,患者的身体功能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复,并可减少患者的病情出现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社区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指导回归社区的脑卒中存活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8月,永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名社区医师接受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培训后,社区医师应用简易适宜技术,对辖区内征集的70例脑卒中患者,以8~12人为一组,分7组先后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体康复训练和指导,比较康复训练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的集体康复训练,入组的7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从(51.9±25.0)分提高到(62.1±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6,P<0.0001);Barthel指数量表中位数评分从82.5分(25分位分值到75分位分值:70~95分)提高到90.0分(25分位分值到75分位分值:75~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28,P<0.0001);社会功能活动问卷评分从(11.0±7.8)分降低到(9.6±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0.0001)。结论符合现代康复理念的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易于社区脑卒中患者掌握,能很好地...  相似文献   

3.
社区脑卒中康复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岚  韩卓英 《河北医学》2003,9(6):569-57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 ,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并且正趋向年轻化。近年来随着对脑卒中早期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降低了死亡率 ,但发病后的致残率约为 86 .5 %。因此脑卒中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病人出院后的社区康复训练是康复的延伸 ,最终达到患者能够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我院自 2 0 0 0年起对已出院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并通过对家属的培训 ,获得家属的配合 ,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 ,本社区内已出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女性 17人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社区综合性康复治疗利用适宜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上海市青浦香花桥社区2006-2008年出院在家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2例,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一年后对102例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改良Barthel氏指数评分良、优者显著增多,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6.53 P<0.01);运动功能部分恢复,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肢和手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综合性康复治疗,利用适宜技术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的社区干预效果。方法对119例50岁以上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12个月的社区干预后与对照组(119例)比较,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社区干预后,119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评分分别为(3.87±1.62)分与(82.23±8.9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哲 《吉林医学》2008,29(24):2367-2367
脑卒中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引起人类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因此,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脑卒中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社区康复护理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使得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率和十年存活率均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才刚刚起步,脑卒中的社区康复理论及具体的措施还不尽完善。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均很高,从而带来生活、婚姻、家庭、教育、就业、经济等等一些社会问题,大量患者虽然抢救得以存活,但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1].实行社区康复与护理,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急性脑动脉破裂或栓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其主要包括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延续性护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SIA评分和QL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SIA评分和QL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和FMA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IM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社区、家庭功能,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分析社区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铁营社区首发脑卒中患者中抽取101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1名,对其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综合干预;对照组50名。干预前后进行社区康复护理需求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方面的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内容、技术还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防控、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任务还很重;社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还需最大限度地调动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功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该社区2012年4月—2014年7月间的脑卒中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性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性随访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指导后,观察组进行治疗后Barther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Barther评分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汤龙  郑拯  饶阿敏  姚黎清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5):1932-1937
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近年来,经循证医学证明,社区康复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康复技术陈旧,管理模式混乱,因此如何提升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目前国内外脑卒中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和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我国社区康复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在社区脑卒中溶栓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因脑卒中在本社区附近三甲医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本社区患者95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在本社区医院社康中心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均行3次社区家庭访视,采用奥马哈系统评估护理问题,并在实施针对性干预后对患者从认知方面进行结局评价。结果:脑卒中溶栓患者经家庭访视得知,在认知结局中,住宅、排便功、营养以及药物治疗方面,首次家访和第三次家访差异并不显著,在其他项目方面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出院后1个月内的脑卒中溶栓患者采取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应用奥马哈系统从认知方面进行结局评价,可明确干预效果,为评价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根平  章慧霞  江玉权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75-1776,1778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严格按照一、二、三级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二级康复训练,第三级康复训练不做任何指导,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治疗3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康复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单元中的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216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10例。随机分为康复卒中单元组即试验组108例和对照组108例。试验组采用药物及康复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两组用药种类、剂量均相同,疗程30d。结果试验组在言语障碍,上、下肢功能障碍,手精细度等方面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卒中单元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干预性康复护理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设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和一般神经内科治疗。应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对患者评分。结果康复组在听力、阅读、朗读及复述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月后康复组显效患者较对照组增多;3月后康复组患者基本好转。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应加强早期康复治疗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吞咽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结果 康复组治疗后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1(t=2.881,4.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u=2.594),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常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大显著性p〈0.01(x^2=13.125)。结论 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