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8,自引:20,他引:78  
目的 探讨内镜实用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为制定内镜的清洗消毒操作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观察4所医院胃镜使用后清水与加酶清洗,2%戊二醛浸泡消毒7min及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加酶清洗组观察301例,其清洗、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6%和99%,清水清洗组观察155例,其清洗、消毒合格率分别为59%和95%,两组差异显著;4所医院清洗消毒效果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自动清洗消毒机观察64例,其消毒合格率仅为17%,远低于手工清洗。结论 彻底清洗与加酶清洗非常重要;胃镜加酶清洗,2%戊二醛浸泡消毒7min,即可达到内镜消毒标准;手工清洗的消毒效果优于国产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加强对后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清洗、戊二醛消毒后内窥镜微生物学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评价经经不同方法清洗高效消毒剂消毒后内窥镜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内窥镜用不同方法彻底清洗后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经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内窥镜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 min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92.30%,普通方法手工清洗后经戊二醛浸泡30min消毒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仅占67.47%。结论内镜的规范化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关键,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后建议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如果手工清洗,增加消毒浸泡时间以便达到规范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评价经经不同方法清洗高效消毒剂消毒后内窥镜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内窥镜用不同方法彻底清洗后用2.00%戊二醛浸泡消毒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经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内窥镜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 m in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92.30%,普通方法手工清洗后经戊二醛浸泡30 m in消毒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仅占67.47%。结论内镜的规范化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关键,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后建议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如果手工清洗,增加消毒浸泡时间以便达到规范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内镜的消毒方法较多,各有其特点.但普遍存在消毒时间过长、临床内镜使用率低的问题,这是造成内镜灭菌时间符合率下降、灭菌效果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一种迅速、安全、高效、无毒、无污染的内镜消毒方法已成为内镜清洗消毒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采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内镜进行消毒处理是发展趋势.我院引进卧式全封闭全浸泡自动清洗消毒机,采用将内镜初步处理后放入消毒机前抽吸少量酶液,以手工彻底刷洗内镜并清洗后再放入消毒机,检测消毒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医院胃镜消毒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陕西省医院胃镜消毒的实际效果,并调查分析胃镜冲洗消毒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液对胃镜内腔灌注冲洗后,做活菌计数和分离致病菌。结果所采胃镜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为58.3%,致病菌均未检出。用手工清洗加消毒液浸泡的消毒清洗方法中,细菌总数超标占25%;手工清洗加胃镜内腔连续消毒液冲洗的细菌总数均未超标;全部消毒机自动清洗消毒的细菌总数超标占75%。结论陕西省医院胃镜消毒还存在一定问题,手工清洗加胃镜内腔连续消毒液冲洗的方法消毒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为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提供安全的产品。方法全院各科室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分别采用手工清洗消毒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两种方法,手工清洗组选取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采用手工清洗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再用纯水冲洗12min;机器清洗组选取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调查两组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清洁度,两组分别随机选取20件湿化瓶及管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机器清洗组调查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合格595件,清洁度合格率为99.17%,手工清洗组调查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合格561件,清洁度合格率为9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氧气湿化瓶的效果优于手工清洗消毒方法,能确保清洗消毒效果,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有利于员工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波加酶清洗联合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在手术内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9月~2022年3月选择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500件污染硬式手术内镜器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件。在器械清消中,对照组先手工清洗后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观察组用含酶清洗剂浸泡5min后使用超声清洗机对器械清洗10min,再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采用目测法、残留蛋白检测法、咽拭子法测定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结果:经目测法检测可知,观察组内镜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残留蛋白检测法测定可知,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咽拭子法检测显示,两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加酶清洗联合低温灭菌清洗消毒手术内镜器械,可显著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获得良好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邯郸市市级医院胃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蕊  郑秀清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11-4712
[目的]了解邯郸市市级医院胃镜清洗消毒现状以及对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版)》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方法]2007年4~6月期间对10所市级医院进行了胃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对21件胃镜和12件活检钳进行了消毒效果的采样检测,对正在使用的12份戊二醛消毒液进行了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9家医院使用2%戊二醛进行消毒,1家使用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E-OW)与自动清洗消毒机;共检测胃镜21件,17件合格,合格率为81.0%;检测活检钳10件,9件合格,合格率为90.0%,检测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12份,9份合格,合格率为75.0%。[结论]医院贯彻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版)》力度不够,必须进一步整改,减少医院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9.
NCX12系列内镜消毒机系西安灭菌消毒设备公司生产,解决了操作者必须手洗的问题。其工作原理是用高压清水冲洗内镜外表面,加酶机用酶洁液清洗内镜表面管道,使残留在内镜上的血和粘液松脱,使清洗更彻底。用4%的戊二醛超声雾化为气溶胶对内镜表面及活检孔进行冲洗消毒。我院现有此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清洗消毒胃镜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为比较人工清洗消毒与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的效果,于2006年10月-2007年8月对使用后的胃镜随机采用人工清洗消毒和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并现场采样,比较两组消毒效果。结果显示,人工清洗消毒胃镜435件,合格率97.93%;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胃镜463件,合格率41.90%,远低于人工清洗消毒合格率(χ2=329.43,P=0.00)。提示对于胃镜的清洗消毒,人工清洗消毒方法优于自动清洗消毒机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方法清洗医疗器械和不同清洗剂清洗后进行消毒的效果,以确定更好的器械清洗方法。方法对污染器械分别使用多酶清洗液(Ⅰ组)、含氯医疗器械清洗液(Ⅱ组)和无菌水(Ⅲ组)3种方法进行浸泡后清洗,采用目测法和五倍光源放大镜观察法对清洗效果进行评价,清洗后使用戊二醛进行浸泡消毒,清洗后参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4.7.4.1.3的检测方法对器材进行采样,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使用多酶清洗液清洗合格率,Ⅰ组目测与五倍光源放大镜观察均为100.0%;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浸泡的Ⅱ组目测率为100.0%,五倍光源放大镜观察为97.5%;使用水洗的Ⅲ组目测合格率为90.0%、五倍光源放大镜观察为75.0%;经过戊二醛清洗后酶洗组的消毒效果最好,含氯消毒剂清洗组次之,水洗组效果最差,水洗组所用戊二醛消毒液连续使用天数最短。结论使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较其他两种清洗方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内镜细胞刷清洗与灭菌方法的现场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内镜细胞刷不同清洗和灭菌方法的效果,探讨有效的清洗、灭菌方法.方法 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和血液制成混悬液,将细胞刷浸染,模拟临床使用造成的混合污染,干燥后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机清洗、多酶洗液+手工清洗、多酶洗液+超声机清洗,再分别采用戊二醛浸泡5、10 h,戊二醛熏蒸5 h、环氧乙烷灭菌柜进行灭菌,对清洗样本进行隐血试验(OB试验)和细菌培养.结果 清洗效果:多酶洗液+超声机清洗效果最好,OB试验阳性率最低、芽胞清除率为99.90%,单纯手工清洗效果最差,OB阳性率为56.67%、芽胞清除率最低为90.87%;灭菌效果:环氧乙烷灭菌柜和戊二醛浸泡10 h灭菌,所有样本无菌生长;戊二醛浸泡5 h灭菌,未清洗样本仍有菌生长,清洗后可达灭菌合格;戊二醛熏蒸5 h均有菌生长,灭菌不合格.结论 清洗可提高灭菌合格率,对混合污染内镜细胞刷,多酶洗液+超声机清洗是最有效的清洗方法,灭菌方法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柜或戊二醛浸泡10 h.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器械不同清洗方法对消毒效果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清洗方法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件腹腔镜器械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件,A组传统清洗法,B组加酶浸泡清洁法,C组加酶超声清洗法,不同清洗后浸入2%戊二醛10小时后采用营养琼脂培养法,发现菌落生长为(+),无菌生长为(-)。结果传统清洗法灭菌合格率占42.5%,加酶浸泡清洗法灭菌合格率72.5%,加酶超声清洗法灭菌合格率100%。结论器械的不同清洗法严重影响器械的灭菌效果,超声加酶清洗法是最彻底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酶清洗剂对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目的 了解多酶清洗剂对器械的清洗效果及细菌清除效果.方法 将229件中等污染待洗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清水浸泡清洗和加酶清洗(手工、机械),清洗后观察效果,并采样做细菌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清洗后干净的比例为96.0%,对照组为35.0%,说明加酶清洗效果优于清水浸泡清洗;实验组中手工加酶清洗后的血管钳和镊子带菌率分别为33.7%和25.5%,而清洗机加酶清洗后的血管钳和镊子带菌率均为0,说明清洗机加酶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的细菌清除率优于手工加酶清洗剂.结论 清洗机加多酶清洗剂进行器械清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09条消化内镜,根据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两组内镜不同部位进行采样。采用目测法结合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内镜的清洗质量,采用倾注培养法检测内镜的染菌量。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共55条内镜,对照组共54条内镜。试验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94.55%,对照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内镜阀门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表面、内镜管腔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96.36%,对照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镜管腔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镜表面、阀门两个部位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于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如采用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内镜,则需要严格执行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镜诊治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金属吸引管不同清洗方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吸引管的最佳清洗方法。方法取手术室使用后的金属吸引管600件经清水冲洗后,随机分为A、B、C组,每组样本200件,经多酶清洗液浸泡10 min后,A组采用超声机洗加手工刷洗,再高压水枪冲洗后放入清洗消毒器的专用架清洗;B组不手工刷洗管腔,其余清洗程序与A组相同;C组不超声机洗,其余清洗程序与A组相同;清洗后的吸引管用目测、高压气枪冲击和细菌检测方法比较其清洗效果。结果 A、B、C组清洗方法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5%、51.5%、71.0%,管腔内壁带菌率分别为0、50.0%、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最佳。结论正确有效的超声机洗加手工刷洗加高压水枪冲洗方法能保证清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用于手术室内镜器械中的清洗灭菌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开展研究,选择200件污染内镜进行分析,将200件内镜采用抽签的方式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件.对照组采先用手工清洗后使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灭菌10h,最后使用无菌注射用水清洗干净再使用;观察组先浸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操作规范》。水洗-酶洗与清洗-消毒与浸泡-终洗-干燥。消毒液为2%碱性戊二醛,无传染病患者浸泡10 min,对于四项检测阳性者使用后浸泡10 h。结果本组对230例次消毒后进行生物学监测,细菌总数20 cfu/件,对172例次灭菌后的内镜生物学监测无细菌生长。结论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于医院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458例,其中胃镜检查患者268例,肠镜检查患者190例;消化内镜种类分别为奥林巴斯260型胃镜和奥林巴斯150型肠镜;将458条内镜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230例(胃镜138例,肠镜92例),对照组228例(胃镜130例,胃镜98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处理;观察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相关影响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两组消毒效果的比较。结果 458例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中,有47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消化道为主,21例占4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创操作种类、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多酶洗液配置使用时间是消化内镜检查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试验组的胃镜细菌检测合格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胃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0.8%(P<0.05);试验组的肠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8.9%,高于对照组的肠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1.8%(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加强清洗消毒方法能更有效地消灭细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研究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与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两种方法清洗内镜的效果,改进内镜清洗方法,确保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节约多酶洗液、减少环境污染、科学有效地使用酶洗液.方法 设A、B两组,A组采用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B组采用直接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分别处理90条内镜,再用2%戊二醛消毒液消毒,然后分别采样,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内镜镜身、内管细菌菌落数≤20 CFU/条,无致病菌,两组消毒后效果检测均合格,合格率为100.0%.结论 应用多酶原液直接灌洗-刷洗方法替代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法处理后的内镜不仅能够达到清洗消毒的效果,消毒效果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且节约大量的多酶洗液可减少环境污染,可在内镜清洗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