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管活性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重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44例AMI患者发病后即刻、第1日、第7日、第14日和第28日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另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管活性肽水平作对照研究。结果:在AMI患者发病后即刻和第1日的TNF-α、ET、NPY、CG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01;而NO、NT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TNF-α与ET、NPY、CGR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NO、NT呈显著负相关。AMI发病后第7日,TNF-α、ET、NPY、CGRP水平逐渐下降,NO、NT水平逐渐升高,到第28日上述变化仍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MODS组ET1水平又明显高于AHCVD组(P<0.01)。AHCVD组血浆CG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ODS组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ET1/CGRP(E/C)比值明显高于AHCVD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升高、CGRP水平降低、E/C比值严重失衡与MODS的发生相关;检测血浆ET1和CGRP水平对评估AHCVD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急性脑血管病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时的变化。方法 以49例急性脑硬塞(ACI)和38例脑出血(ACH)为对象与41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及CG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CI患者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ACH患者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  相似文献   

4.
王旭  陆航 《临床医学》1997,17(7):32-34
为了解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F)在小儿肺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肺炎患儿血浆ET、AN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期组血浆ET、AN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期组因浆ET、ANF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均〈0.01),恢复期组与正常儿童组接近(P〉0.05);伴有心衰的重症肺炎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肺炎组(P〈0.01);肺炎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P  相似文献   

5.
茶色素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浆ET及CG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茶色素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茶色素治疗前后血浆ET、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前比较。血浆ET及E/C比值显降低(P〈0.01),血浆CGRP显升向(P〈0.01)。结论:茶色素有明确的降低ET、升高CGRP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辟疆  赵华  周逊  施荣华 《临床荟萃》1999,14(12):533-535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疾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改变。方法:采用放免法和比 色法测定血浆及尿ET和NO含量。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和肾病综合征(NS)血浆及尿ET、NO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慢性肾衰血浆及尿ET显著增高,但NO显著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有高血压患者血浆及尿NO明显低于血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各型肾小球疾病均有ET和NO异常,ET增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并探讨其与病程、病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的代谢产物NO2^-和NO3^-含量;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3种性质不同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NO、ET含量无差异(P均〉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血NO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血NO含量增增加,ET含量均减少(P均〈0.01)。病灶越大者NO含理越低,而血ET含量却越高(P均〈0.05)。NO与ET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NO、ET可作为判断脑卒中病以重和估计预后的一种参考指标;血NO、ET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疾病发展、演变过程;提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增加NO合成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AH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AHCVD合并MODS患者(MODS组)、20例AHCVD患者(AHCVD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1和CGRP水平。结果:MODS组及AHCVD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含量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制作家兔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血浆ET、CGRP、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 动物在心脏骤停及复苏即刻血浆ET含量明显变化(P〈0.05),而血浆CGRP水平降低(P〈0.05),复苏后0.5小时血浆ET明显升高(P〈0.01),复苏后2小时血浆ET、CGRP均较复苏前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 在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CGRP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可能是一种调节机制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茶色素(TP)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意义。方法观察TP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5例)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和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含量的变化。结果TP能明显降低ET、TXB2水平(P<0.01,<0.05),升高CGRP含量(P<0.01)。结论TP能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T、TXB2水平,升高CGRP含量,调整E/T、T/K失衡。因而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变化的影响。方法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发病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时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浆NT、CGRP和ET在第7天、第14天时下降,局部亚低温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血浆NPY在第7天、第14天时升高。结论局部亚低温可调节脑出血后血浆NPY、NT、CGRP和ET的浓度,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变化,以阐明NSE、ET、CGRP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血清NSE、血浆ET、CGRP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NSE、ET、CGRP均较正常对照上升或下降明显(P<0.01);病理组间,大灶梗死与小灶梗死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与急性期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NSE、ET、CGRP与病情关系密切,检测其血中含量有助于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及正确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内皮素(endothelin,ET)及甲襞微循环在原发性高血压和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分别测定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中NPY、ET的含量及使用微循环测定仪观察以上各组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中NPY、ET的含量增高,微循环异常积分增高(P均<0.01),但患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微循环障碍,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这两类疾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三种神经肽的含量 ,分析其含量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 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 37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神经降压素 (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 :脑梗塞组CGRP含量显著低于脑出血组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病人的疗效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56例EH病人用牛磺酸治疗2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中ET-1、NO、CGRP和TXA2的变化。结果牛磺酸治疗EH总有效率为71.4%。牛磺酸治疗后血中NO、CGR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中ET、TXA2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牛磺酸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可明显改善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溢安颗粒剂 (NYA)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6 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NYA组 (31例 )和西药组 (34例 )。分别采用 NYA或西药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NYA组基本痊愈加显效率为 80 .6 % ,总有效率为 93.5 % ;西药组分别为 5 2 .9%及76 .5 %。急性期血浆 ET含量明显增高 ,NO含量明显降低 ;治疗 4周后 ,NYA组 ET和 NO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NYA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NYA通过调节 ET和 NO水平来改善脑血管功能状态 ,这可能是其治疗脑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与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波动与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方法35例老年EH患者,血压正常时和血压波动时各抽取静脉血一次,放射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II)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同时检测33例健康老年人群各因子水平,比较EH患者血压波动前后各因子水平的差异和血压正常范围时两组人群各因子水平差异,分析不同状态下血压和各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EH患者血压波动时ET、AngII、E和NE的含量明显升高。CGRP的含量明显下降;两组人群在血压正常范围时各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血压波动时收缩压与ET、AngII和E呈正相关(r=0.304,0.337,0.587,P=0.031,0.019,0.036),与CGRP呈负相关(r=-0.416,P=0.028);舒张压与AngII和E呈正相关(r=0.357,0.333;P=0.039.0.028);血压波动时ET与AngII和E呈正相关(r=0.361,0.315;P= 0.041,0.029)。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波动时各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显著,其中以缩血管物质升高为主,血管活性物质在血压升高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或血清7种神经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方法检测54例脑出血患者血冻或血清中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Ⅱ)、胃泌素(Gt)、胰高血糖素(Gc)、神经降压素(NT)、神经肽Y(NPY)及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并对部分患者进行连续观察。结果:Gc、AⅡ、AVP含量增高,NT、NPY降低,Gt、ANP未见改变。按出血量、出血部位分组比较7种神经肽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肽含量改变与脑出血量、出血部位之间关系不明显;观察Gc、AVP含量对预测疾病进程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时期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l)浓度的变化及其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SAH患者不同时期ET1和NO的含量,计算ET1/NO值。并与健康对照组血浆ET1和NO的含量相比较。结果SAH后ET1水平显著升高,并在3-4d内维持较高水平;NO在SAH后下降明显。3d后才慢慢回升;ET1/NO值SAH后明显减低,而后慢慢回升。SAH各组ET1、NO、ET1/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AH后ET1/NO动态失衡,这一动态失衡在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