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脱膜散加味治疗痛经26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膜散加味治疗痛经263例杨晓海(江苏省高淳县人民医院211300)脱膜散是南京中医学院附院的验方,主治膜性痛经。笔者以本方加味治疗各证型痛经,收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63例中,年龄14~18岁107例,19~23岁69例,24~28岁...  相似文献   

2.
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消炎痛治疗膜样痛经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口服中药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消炎痛.结果: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60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56例,总有效率42.85%,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的疗效显著优于消炎痛,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止痛脱膜散治疗膜样痛经4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云 《吉林中医药》2003,23(12):32-33
膜样痛经临床特点为经行腹痛 ,甚则恶心呕吐 ,四肢厥冷 ,并伴经量增多 ,掉下腐肉样血片 (即子宫内膜片状脱落 )。多见于未婚或未孕的妇女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育。笔者应用止痛脱膜散治疗膜样痛经 4 7例 ,收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7例均为妇科门诊病人 ,年龄 16~ 4 1岁 ,2 0岁以下2 1例 ,2 1~ 30岁 18例 ,31~ 4 5岁 8例 ;病程 2~ 30d者 12例 ,31~ 6 0d者 2 6例 ,6 1d以上者 9例。 4 7例均为原发性痛经 ,经妇科及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确诊为膜样痛经者。2 治疗方法基本方 :肉桂 3g ,五灵脂、三棱、莪术、丹参…  相似文献   

4.
膜样性痛经是行经期出现以疼痛剧烈,经量较多挟有大量内膜,似烂肉样血块为临床主要症状的痛经。笔者自2000年以来收治患者23例,均运用脱膜散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总结朱南孙教授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膜样痛经的经验。朱老认为膜样痛经的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冲任淤阻,以活血化瘀,疏利冲任为大法,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当归芍药散配合命门、肾俞温和灸治疗膜样痛经45例,总有效率93.3%,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陶颖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8):534-535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治疗膜样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于经前期及月经期服用失笑散加味,平时辨证使用温经汤加减或桂枝茯苓丸加减,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6例,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结论:分期辨证治疗膜样痛经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经期腹痛情况。  相似文献   

8.
膜样痛经是以排出膜样物为特征的痛经,多见于少女及未生育女性。笔者近年来以裘笑梅老师经验方活血祛瘀化症汤为主治疗膜样痛经35例,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肾化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阳虚寒凝型膜样痛经的效果。方法治疗组运用温肾化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治疗阳虚寒凝型膜样痛经46例,对照组以单用温肾化膜汤治疗32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70%),好转8例(17%),总有效率87%;对照组治愈16例(50%),好转5例(16%),总有效率66%。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痛经在1个月内完全消失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样痛经见效快,治愈率高,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衡法”治疗膜样痛经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样痛经”又称“脱膜样痛经”,多见于青年女性,因其行经第2~3d少腹剧痛,经量多,并排出子宫内膜呈烂肉状血块,因此笔者认为本病关键是血行不畅,瘀阻胞宫,故采用“衡法”(即活血化瘀)治疗,逐瘀脱膜治其标,补肾调肝固其本,以达到平衡气血,使之“祛除瘀血,流通血脉”,建立新的“阴平阳秘”。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治疗膜样痛经药对四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样痛经患者的主要表现是经行时小腹疼痛剧烈,甚至恶心呕吐,四肢厥冷,并伴经量过多,掉下腐肉样血片(即子宫内膜片状脱落).其病机主要是肾阳不足,无法化解冲任子宫中的膜瘀和湿浊的蕴结,凝成内膜状,即为肾虚血瘀,因此宜采用温阳化瘀,即温通之治疗大法.本病或称脱膜样痛经,属于功能性痛经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自拟溯源追本汤治疗脱膜痛经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素社  张书改  邢风琴 《河北中医》2006,28(12):905-905
脱膜痛经,又称膜样痛经,多见于未婚女青年,开始出现多在月经初潮时期,腹痛剧烈,发生于行经的第2日或第3日,可以见到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物随同经血排出,一旦块物落出,腹痛遂减,已婚妇女患脱膜痛经多伴不孕.2002-01~2005-12,我们自拟溯源追本汤治疗脱膜痛经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瘀化膜汤治疗膜性痛经74例苏进生,邢文山(河南省濮阳县五星乡卫生院457007)膜性病经是以行经腹痛伴下烂肉样片状物(子宫肉膜)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笔者自1987年3月~1991年10月应用自拟通瘀化膜汤治疗膜性痛经患者74例,疗效较好,小结如下。1...  相似文献   

14.
化膜汤配合孕激素治疗膜样痛经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样痛经是痛经中较严重的证型之一,腹痛多发于行经第1~3天,经血中有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块物,块下痛减。笔者用朱南荪化膜汤配合孕激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药并用治疗膜样痛经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样痛经(MembvanoID dysmenorrhEa)其痛甚剧,十之八九为青年女性,皆起于月经初潮或婚后不久,或贪凉饮冷,劳累过度等。就临床所见症状,“瘀阻气滞,不通则痛”是其关键所在,笔者针灸临床20多年来,试用针刺次髎穴加服活血止痛胶囊,治疗膜样痛经3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化膜汤治疗膜性痛经2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化瘀剂口服加温经活血化瘀剂敷脐治疗膜样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内服加敷脐治疗60例,与仅内服活血化瘀剂的对照组56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药口服加敷脐治疗膜样痛经疗效显著,优于仅口服中药。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治疗膜样痛经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芝 《山西中医》2000,16(2):22-23
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膜样痛经 32例。结果 :治愈 15例 ,好转 13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87.5 %。  相似文献   

19.
膜样性痛经是行经期出现以疼痛剧烈,经量较多挟有大量内膜,似烂肉样血块为临床主要症状的痛经.笔者自2000年以来收治患者23例,均运用脱膜散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临床23例患者,其中16~30岁的青少年为12例;31~45岁的中壮年为8例;45岁以上的年龄为3例;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16岁.临床表现多以行经腹痛,并呈陈发性,渐进性加剧为特点,出血量多色紫,有片状或腐肉状排出后症状始缓解,多见于未婚或未孕的妇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育.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寒热辨证治疗膜样痛经4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样痛经属中医痛经范畴,经期子宫内膜呈整块脱落,引起严重的经行腹痛,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本病多发于未生育的年轻女性,常给患者生活学习造成影响。近几年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把握寒热为主,辨证治疗43例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