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异位副脾临床发病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本文报告1例胰腺异位副脾病例,患者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就诊,完善腹部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示胰尾部大小约1.4 cm×1.1 cm占位,术前辅助检查结果示:胰腺占位性病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肝功能不全。择期行内窥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术+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胰腺异位副脾;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出院,随访正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4岁,2010年3月10日因黑便B超示胰尾部占位,CT、MR示"胰尾部软组织块"(图1、2)而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10 d后血便消失.为进一步治疗,以"胰尾部占位"转入我院.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CA19-9、CA125、CEA、AFP均在正常范围.临床初步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无功能腺瘤)或胰腺内副脾,但恶性肿瘤不能完全排除,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5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2月余"入院.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与体位、进食无关,伴脂肪泻,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但无黏液、脓血便,当地医院腹部超声示胰腺肿胀伴主胰管扩张,CT示胰腺肿胀伴周围渗出,伴胆总管下端及胰头部胰管扩张,脾脏肿大,诊断为"胰体尾占位",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入我院.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IgG4及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镜超声(EUS)示十二指肠乳头明显肿大,胰头部见一囊性占位,内见团块状高回声隆起,约3.4cm×2.6cm,伴后方胰管扩张,胰体尾部组织萎缩,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胰头部囊性占位,性质待定(IPMN待排).为明确诊断行ERCP,见十二指肠内侧大量胶冻样黏液流出,覆盖副乳头区域,冲洗后见部分肿瘤组织.于十二指肠降部找到主乳头,乳头开口绒毛状;循导丝于副乳头插管,插管造影示全程胰管明显扩张,内见大量密度不均匀充盈缺损影.插入取石气囊,清理胰管,可见较多黏液流出.入院后16d,患者行全胰切除术,术中见全胰质地变硬,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脏器无明显浸润.病理诊断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0岁.自2005年5月起出现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不适,2010年10月左上腹部疼痛加重,腹痛与进食、排便无明显相关.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上腹部彩超检查,示右上腹部实性占位(考虑来自胰腺).后到北京协和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胰颈部占位,等密度,边界不清,胰尾部萎缩,胰管扩张.内镜超声示胰颈部近肠系膜上静脉旁—大小约1.77 cm×1.22cm大小的中低回声占位.于2011年1月14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腺颈部肿块大小约5cm×4cm,不规则,质硬,肿瘤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并侵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无法分离.鉴于局部侵犯严重,未行根治性切除术.行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术中诊断:胰腺颈部占位,癌可能性大.患者多次查CEA、CA19-9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3岁.因体检发现左腹腔占位8个月余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体检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左腹腔占位.弯腰时偶伴酸痛,无放射痛,无发热,无腹痛、腹胀,无呕血、黑便等不适.经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考虑左上腹囊实性占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未见明显异常,CEA、CA19-9、CA724和血淀粉酶均正常.腹部MR平扫±增强示左腹腔囊性病灶,中间多个线样分隔,考虑淋巴源性囊肿可能性大.腹部彩超示左中上腹囊性肿块,考虑来源于胰尾部可能性大;左侧附件区见囊样无回声灶,肝、胆、脾、肾、膀胱、子宫、右侧附件区、甲状腺均未见异常.术前准备完善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上腹、脾脏及左肾前方一大小约为15 cm ×9 cm ×4 cm起源于胰尾部的囊性占位,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液体,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无粘连,包膜完整,胰头部及体部未见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4~2009年我院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囊腺癌5例。浆液性囊腺瘤较黏液瘤和囊腺癌小(P<0.05)。5例血清CAl99明显升高(胰腺囊腺癌4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例)(正常参考范围1~39 u/L),提示CAl99是鉴别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的较好标志物。5例肿物位于胰头部,1例肿物位于胰体部,2例肿物位于胰体尾部,7例肿物位于胰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肿物位于胰头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肿物位于胰体者行胰腺节段切除加胰腺远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肿物位于胰体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肿物位于胰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及肝转移瘤切除术1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术前诊断误诊率26.7%,手术术中诊断误诊率20%。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的病史询问,病理学特征,B超及CT检查,囊液分析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9岁.因1周前"胸部不适" 而入院,行肺部CT检查无意中发现上腹部肿块伴轻度中上腹不适.烟酒史30年.曾有胃溃疡病史10余年,平日服用制酸剂治疗.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CEA、CA125、CA242、CA19-9、AFP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腹部CT显示上腹部囊实性占位,与邻近胃囊及胰腺尾部关系密切,大小约4.0 cm,未见明显强化.胃镜检查提示胃窦近幽门部后壁见大片状黏膜粗糙、糜烂,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尚软,触之易出血.完善相关检查后予以剖腹探查,术中见胰尾部有一5 cm × 4 cm × 3 cm囊性肿块,包膜完整,胆囊6 cm × 3 cm × 3 cm,内充满直径0.5 ~ 1.0 cm大小结石,行胰体尾 + 脾 + 胆囊切除术.病理诊断:胰尾部淋巴上皮囊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以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2例。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痛、黄疸、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其中一例CAl9—9增高,其余肿瘤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均示胰腺癌可疑,2例行剖腹探查术、组织活检,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外周浅表淋巴结活检,均诊断为胰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5例患者均予以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结论原发性胰腺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与胰腺癌混淆,影像学对诊断有提示作用,最终的诊断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术后加以化疗,无法切除的患者仅行化疗。胰腺原发淋巴瘤的预后明显优于胰腺癌。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8岁.胰腺占位2年,伴全身黄染、皮肤瘙痒1个月入院.1999年因右肾细胞癌行右肾切除术,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无转移,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异常,2004年B超示胰腺、胰管扩张,MBI检查未见异常.2005年12月CT示胰管扩张,胰头、胰尾部局限性增粗,动脉期可见胰腺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的高强化占位性病变影.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示胰尾部有结节影,约2.0cm,呈略不均匀中高信号,边界清,胰管体尾扩张,胰头可见混杂信号,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至2008年间收治的10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结果 10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62±8)岁.CT检查示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1例,胰头7例,胰体尾2例;肿瘤大小平均为4.5 cm ×4.7 cm;7例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胰管扩张;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其中3例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2例合并门静脉切除置换;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病理检查示瘤体平均4.0 cm×3.3cm×3.4 cm;镜下见5例胰头肿瘤侵犯十二指肠,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7例肿瘤侵犯神经;6例淋巴结转移.随访9例,1例失访.术后存活3~51个月,平均存活18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胰腺一个独立的高度恶性的类型,对放化疗可能都不敏感,其生物学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LDP)在治疗胰腺体尾部占位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技巧。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完全腹腔镜下SPLDP治疗胰体尾部占位12例(其中11例行Kimura法保留脾脏,1例行Warshaw法保留脾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SPLDP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72.5 min(120~24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1.7 ml(50~4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 d(4~25 d),3例术后出现B级胰瘘,经充分引流后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囊腺瘤2例。术后随访6~51个月,效果良好,均未出现糖尿病和肿瘤复发。结论对良性及低度恶性胰体尾肿瘤,完全腹腔镜下SPLDP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正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脏外,还有一个或多个与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为良性病变,副脾的发生率约10%[1],其中少部分为胰腺内副脾,主要表现为副脾组织位于胰腺尾部。脾囊肿亦是一种发病率低的病变[2],本文报道的胰腺副脾上皮样囊肿更是罕见,作为一种发病率极低、极易误诊[3]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及原因暂时不明,尚无统一共识,在临床上特别是术前不易被准确诊断。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0岁,体检发现胰腺尾部占位1月余。患者因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1个月"入院。既往20年前因肾癌行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入院查体:右侧腹部可见长约15 cm手术瘢痕,余无阳性体征。增强多排螺旋CT检查提示:右肾确如,胰腺形态正常,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胰头及胰体尾部见结节状稍低密度灶,大小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有合并伤的胰腺损伤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合并伤的处理。方法:分析我院自1998年~2002年20例伴有合并伤的胰腺损伤的诊断过程、手术方式、对合并伤的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术。5例行胰腺被膜褥式缝合修补、引流术。3例行胰体尾部加脾脏切除术;1例行胰尾部切除,脾破裂修补术。4例行胰腺近端胰管结扎,远端与空肠行Roux-Y吻合术。18例治愈,2例死亡,死亡率10%均死于MOF,术后并发症: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痿2例。结论:伴有合并伤的胰腺损伤诊断困难,术前注意腹部体征变化,腹腔穿刺,腹部B超及CT检查,术中仔细全面探查,根据胰腺损伤程度,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恰当处理合并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胰腺实性 -囊性 -乳头状肿瘤 ( SCPN )极少见 ,自 195 9年首次报告以来 ,至今世界上仅有 15 0余例报道 ,其约占胰腺非内分泌肿瘤的 0 .17%~ 2 .7% ,至今组织学来源尚未确定。2 0 0 1年 11月我们收治 SCPN患者 1例 ,现结合文献对其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患者女 ,18岁。因上腹疼痛 5天入院。查体 :左上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肿物 ,有压痛。CT检查 :见胰尾部有一 9.2 cm×7.2 cm类圆形软组织块影 ,边界尚清 ,密度不均。入院后第 3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脾及胰体尾切除术。术中见胰尾部有一约 10 cm× 9cm肿物 ,质软 ,与周围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内副脾患者的病例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不必要的手术。方法 回顾性收集术前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内副脾的患者10例(共12 个病灶),分析其CT、MRI、Ga68-dotatatePET-CT图像、病理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为单发,1例有3个病灶;12个病灶均位于胰尾、均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均为富血供结节;病灶最大径0.3~3 cm, 平均1.43 cm。MRI表现:T1W1均呈低信号,T2W1 8例呈高信号(80%),DWI 7例呈高信号(70%);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呈均匀强化,只有 1例呈 “花斑样”不均匀强化。3例行Ga68-dotatatePET-CT检查的患者病灶均呈高代谢,SUVmax约为脾脏SUV的一半。结论 IPAS一般位于胰尾,病灶小于3cm,边界清晰;在MRI T1W1序列上呈低信号,T2W1及D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很少见到典型的“花斑样”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多为均匀强化,68Ga标记生长抑素受体PET/CT检查时可能会出现高代谢。  相似文献   

17.
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具有减少术后爆发性感染等优点[1],Garrere等[2]、Shoup等[3]学者的研究证实保留脾脏术后胰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保留脾脏的术式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及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认识,使得LSPDP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4].本科室2009~2012年共对12例胰体尾部病变患者实施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腺远端切除术.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12~69岁,平均(38.75±16.73)岁.胰腺黏液性囊腺瘤3例,胰岛细胞瘤2例,胰岛素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胰腺内异位脾组织2例,胰腺潴留性囊肿1例.  相似文献   

18.
异位胰腺(helertopic pancreas)是指存在正常胰腺解剖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又称副胰(accessorypancreas)或迷走胰腺(aberrantpancreas),该病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特殊的检查手段,临床不易发现,常由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本文中报道的患者以反复黑便为首发表现,多次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见上消化道及大肠疾病出血,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提示小肠隆起性病变。最终该隆起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异位胰腺。现将该病例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发生于胰尾部者占 5 %~ 10 % ,而发生于胰尾部的胰腺小细胞癌仅占胰尾部胰腺癌的 1%~ 3%。我们收治 1例胰尾部小细胞癌患者 ,误诊为脾包膜下血肿、脾肉瘤 ,现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患者女 ,2 3岁。因腹部外伤 3周 ,左上腹肿物 4天就诊。3周前患者摔伤 ,左半躯体着地 ,左膝关节摔伤较重 ,当时未注意腹部伤情。查体 :左肋缘下饱满 ,可触及 15 cm× 13cm肿物 ,上缘触摸不清 ,肿物质硬、触痛、活动度差。 B超示脾区实性占位 ,符合脾血肿。血常规 Hb12 5 g/ L,WBC9.8×10 9/ L ,N 0 .78,L 0 .2 2 ,出血时间 2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内副脾患者的病例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不必要的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及第二医学中心综合外科就诊、术前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内副脾的10例患者(共12个病灶)的病例资料,分析其CT、MRI、68镓标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68Ga-dotatate PET/CT)图像与病理特点等。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为单发,1例有3个病灶;12个病灶均位于胰尾,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为富血供结节;病灶最大径0.30~3.00 (1.43±0.75)cm。MRI表现:T1W1均呈低信号,T2W1 8例呈高信号(80%),DWI 7例呈高信号(70%);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呈均匀强化,只有1例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3例行68Ga-dotatate PET/CT检查的患者病灶均呈高代谢,最大标准摄取值约为脾脏标准摄取值(SUV)的一半。结论 胰腺内副脾一般位于胰尾,病灶<3 cm,边界清晰;在MRI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