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运动.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采集17例 ApHCM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心尖和基底短轴切面二维动态图像,VVI软件脱机分析数据,测定各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并计算左室扭转角度.结果 (1)ApHCM组左室短轴心尖部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6.48°±3.85°比10.56°±3.26°,P<0.05和86.55°/s±14.43°/s比106.77°/s±10.13°/s.P<0.05),而两组间心底部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旋转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pHCM组左室扭转角度明显低于正常组(12.41°±4.90°比16.69°±3.73°,P<0.05).结论 VVI技术可无创评价ApHCM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ApHCM患者左室心尖部旋转角度的减小可能引起左室整体扭转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速度矢量成像(VVI)技术观察正常儿童左心室扭转-位移环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 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73名3~14岁健康儿童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图,以VVI软件脱机分析各切面的左心室扭转运动和短轴位移,比较不同年龄组(3~6、7~10、11~14岁)扭转-位移环的特点.结果 左心室扭转-位移环呈8字形结构,收缩期的扭转和位移呈线性关系,其斜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舒张早期,伴随解旋出现的径向扩张位移相对较小,导致各组的扭转-位移关系曲线较为陡直;在舒张中晚期,随着径向扩张位移的逐渐增大,扭转-位移环曲线趋向平坦.结论 VVI能有效、无创评价左心室扭转-位移环随年龄的改变;根据扭转-位移环评价儿童左心功能时,需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矢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健康成人左室壁的旋转和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方法 应用VVI技术评价70例健康成人左室壁3个标准短轴水平和18个不同心肌节段的心内、外膜下心肌旋转特征和左室壁扭转运动特征,分别比较左室壁不同部位心肌在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最大旋转角(Rmax)和左室壁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扭转角(Tmax)差异,并将左室壁的Tmax与左室壁不同短轴水平的Rmax做相关分析.结果 ①左室壁前间隔或前壁的Rmax比同一短轴水平其他心肌节段小(P>0.05).②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左室壁基底水平与心尖水平旋转的主方向相反;左室壁乳头肌水平的Rmax小于基底水平或心尖水平(P<0.05),而左室壁基底水平与心尖水平的R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壁的Tmax分别与左心室壁基底水平或心尖水平的Rmax呈线性正相关(P<0.01),而与乳头肌水平的Rmax零相关.③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的Rmax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1);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的Tmax大于心外膜下心肌[(11.44±4.82)°对(7.05±3.90)°,P<0.01].结论 健康成人左室壁扭转运动具有薄壁圆筒扭转特征,以生物力学理论为依据有望阐明心脏扭转运动生物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扭转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探讨该技术在心脏扭转运动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27例DCM患者与6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内径及心功能,并于心底部与心尖部短轴观分别获取两个切面心内膜与心外膜旋转角度、旋转速度曲线.结果 DCM组心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底部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心内膜与心外膜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DCM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可快速、无创、定量评价DCM患者左室扭转运动,为了解DCM心脏运动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速度矢量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扩张型心肌病30例和对照组30例心脏动态数字化超声图像,用心肌速度矢量软件分析16节段心肌长轴方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心肌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和达峰时间。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各期心肌速度、应变率、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晚期应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速度达峰时间和应变率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O.01)。结论:速度矢量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影响,能够无创、客观地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和舒张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肌节段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速度向量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特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4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8例.采集受检者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应用VVI软件测量左室扭转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扭转速度峰值(PtwV)减低(P〈0.05),梗死组心尖旋转角度峰值(PAr)、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tw)、PtwV减低,任意两个节段达峰时间的差值(Tw-diff)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组比较,梗死组PtwV减低(P〈0.05).Ptw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VVI技术是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肌扭转特征的有效方法,左室扭转指标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能敏感地检出冠心病患者早期的心肌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7.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扭转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扭转运动(cardiac twist)进行初步分析,探讨HCM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已有改变.方法 对30例HCM患者(其中左室流出道梗阻13例)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等.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室基底部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圆周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CSR)、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径向应变率(radial strain rate,RSR);测定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和解扭转率,以分析两组的心脏旋转和扭转运动.结果 HCM组与正常组相比,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DV、LVESV、SV明显减低,心内膜下心肌的左室扭转角度、CS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心外膜下心肌的旋转速率、解旋转速率、CS、CSR均明显减低(P<0.05),HCM组左室三个短轴水平的RS、R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期解扭转率低于对照组.HCM组分组资料显示:左室流出道梗阻组患者心外膜下心肌的旋转速率、解旋转速率、CS、CSR进一步减低.结论 HCM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较正常人增大,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变形能力下降,左室流出道梗阻加剧局部心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壁收缩、舒张的非同步性。方法利用QTVI技术获取2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A组)和20例正常人(B组)的左室壁运动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心尖四腔心、心尖二腔心和心尖长轴切面的左室基段及中段的各相对节段的收缩期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延迟的时间(dTs和dTe)。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收缩期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延迟的时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01),中段前室间隔-后壁及中段后室间隔-侧壁为最大收缩、舒张延迟部位。结论QTVI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壁收缩、舒张的非同步性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速度矢量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及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20例HCM,30例H-LVH和20例正常人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长轴切面和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动态图像,用速度矢量成像(VVI)软件分析各壁各节段应变率。结果无论纵向、径向,HCM组和H-LVH组各相应节段的收缩期、舒张期应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M组室间隔及后壁较H-LVH组显著降低(P〈0.05)。组内相比显示H-LVH各壁间无显著差别(P〉0.05),而HCM组室间隔及后壁均显著低于其它各壁(P〈0.05)。结论速度矢量成像能避免角度的影响,全面评价左室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特征的可行性,并比较QTVI与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两种技术的特点。方法应用QTVI和STI成像模式,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分别于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观评价3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32例健康志愿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QTVI技术以收缩期左室心尖部与心底部侧壁间隔位移差(SD1-s)的差值来计算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STI技术以左室心尖部旋转值减去基底部旋转值来定义左室扭转峰值(Ptw)。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8.43±2.27vs12.33±3.29)及扭转峰值Ptw(6.56±2.19vs14.44±1.55)均显著减低。TMI与Ptw显著正相关。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及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高帧频的QTVI技术为简便、客观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11.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的方法,分析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特征。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对32例健康志愿者取心底部短轴切面和心尖部短轴切面,勾画心内膜,应用VVI软件自动跟踪分析左室扭转角度。规定从心尖向心底部观察逆时针旋转为正方向,反之为负。左心室扭转角度等于心底部与心尖部旋转角度绝对值之和。结果32例健康志愿者左室扭转角度为6.10°±2.93°,男性左室扭转角度为5.45°±2.46°,女性左室扭转角度为7.04°±3.31°,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扭转方向分为4种类型:心底、心尖均为正方向;心底、心尖均为负方向;心底正方向、心尖负方向和心底负方向、心尖正方向;各组例数分别占总观察例数的34%、13%、25%、2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VI技术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测量心脏扭转的方法。这一新技术还可进行各种心脏病的心脏扭转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内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M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在系列心尖长轴及胸骨旁短轴观上,VVI成像得到左室16节段速度、应变、应变率达峰时间等图像或曲线。心尖长轴观测量左室16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计算左室16节段各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c-SD)及左室16节段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l-dif,Tvr-dif,Tsc-dif)。结果(1)DCM组各节段Tvl、Tvr、Tsc测值及Tvl-SD、Tsl-SD、Tvr-SD、Tsc-SD、Tvl-dif、Tvr-dif、Tsc-dif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测值(P&lt;0.05或0.01)。DCM组Tvl测值后壁基底段最高,前间隔心尖段最低;Tvr、Tsc测值下壁最高,Tvr、Tsc测值前壁最低;(2)DCM组Tvl-dif与LVEF高度负相关(r=-0.859,P&lt;0.01),Tvl-dif与LVIDd、LVE...  相似文献   

13.
14.
15.
定量组织多普勒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QTVI)技术测算Tei指数评价心肌梗死(MI)患者左心功能。方法应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方法测量30例正常人和30例MI患者二尖瓣关闭至下一次开放的时间(a)、主动脉射血时间(b),计算传统Tei指数(c-Tei);QTVI条件下,测算二尖瓣环各位点的Tei值及其均值(t-Tei);所有MI患者行同位素门控心血池造影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ECT-EF)、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REF)及左心室峰充盈率(PFR)。结果(1)心肌梗死组(MI)患者左室整体t-Te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且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患者,其各室壁Tei值延长的程度不同;(2)t-Tei值与c-Tei值有密切的相关性;MI患者t-Tei值与LVEF、门控心血池造影所测得的ECT-EF、PFR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二尖瓣环各位点的Tei指数与REF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利用QTVI测算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妊娠对母体心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例妊娠期妇女并在产后6周复查,对左室扭转进行测量,计算出扭转角度峰值(Ptw)等扭转指标,选取20例健康未孕妇女为对照组,测量相同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及产后组比较,妊娠组LVRT,FS,射血分数,E/A,E峰减速时间较正常组均减低(P<0.05),反映左室扭转的Ptw,AVCtw,MVOtw,Untw R,HTU,PTV,PUV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无创性评价妊娠期妇女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并提示妊娠期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是一种生理性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研究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患者术前、术后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 Sequoia C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1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搭桥术后1周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径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明显低于术前相应数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应变亦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段水平径向和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及应变率恢复到术前相应水平,其中心尖段收缩期径向和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均显著高于术前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