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FGF在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外培养的不同阶段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昆明健康小鼠的晶状体前囊膜取出,做体外培养并传代。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bFGF在体外培养的不同阶段LECs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相应阶段LECs的细胞周期情况。结果bFGF蛋白在LECs的原代、传第1、2代中明显表达,在传第3、4代中表达较弱。这与流式细胞法检测的细胞周期中有丝分裂相所占比例相符。结论bFGF参与LECs的增殖分化过程;并随着传代的递增,其促LECs增殖作用减弱,提示它与临床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老年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 cells,LEC)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探讨其在老年性白内障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老年核性与皮质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6眼(男女比例1:1) ,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截取其前囊膜(含LEC),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出每组LEC中bFGF及α-SMA 的表达,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2组间卡方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晶状体囊膜下上皮细胞中bFGF和α-SMA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囊膜周边部,越近中央区,其表达越弱;老年核性白内障组LEC中bF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皮质性白内障组(平均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1.33%和2.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1);老年核性白内障组LEC α-SMA的表达水平亦高于皮质性白内障组(平均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2.21%和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结论 老年核性白内障较皮质性白内障有更多的LEC以增生和分化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NO-Fluvastain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细胞增生;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RT-PCR测定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E mRNA和P21waf1 mRNA表达.结果MTI 检测显示NO-Fluvastain对体外人LECs的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NO-Fluvastain可阻滞人LE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RT-PCR检测发现:NO-Fluvastain可抑制CyclinE mRNA表达,促进P21waft.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Fluvastain通过抑制CyclinE mRNA表达,促进P21waf1 mRNA表达,使人LECs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人LECs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3例(79眼),根据白内障类型分为核性白内障组(A组)及皮质性白内障组(B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患者LEC中α-SMA及bFGF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FGF在A组LEC中呈强阳性表达,在B组中呈阳性表达;α-SMA在A组LEC中呈阳性表达,在B组呈弱阳性表达。A组LEC中bFGF、α-S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35.0%,B组分别为35.1%、20.3%,A组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α-SMA及bFGF在不同类型白内障的表达不同,对了解白内障发生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CLE)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双眼行ECLE;分别于手术后即刻及1、7、14 d处死大鼠,完整取出囊膜;用含有5 705个大鼠基因探针的芯片分别检测术后1、7、14 d与术后即刻组相比较的基因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芯片检测结果 .结果 所有大鼠均成功施行双眼ECLE手术,术后出现PCO及晶状体物质再生.芯片实验质量控制可靠,结果 可信.术后3个时间点差异表达基因共694条.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所有细胞功能类别.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ECLE术后PCO及晶状体物质再生模型.大鼠ECLE术后LECs基因差异表达极其复杂,提示PCO及晶状体再生的分子机制复杂,调控因素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时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密度及形态学差异,检测LECs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探讨白内障术后残留LECs增殖与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关系及儿童后发性白内障高发的原因.方法: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12岁)及老年组(51~80岁)各20眼,在白内障手术时环形撕囊后获取晶状体中央区前囊膜,一分为二,一半HE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40)对两组每张LECs铺片其细胞形态,胞质及细胞核染色情况观察并照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观察两组LECs铺片的细胞密度.另一半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PCNA的表达及积分光密度值,取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组细胞分布比较均匀,核染色较深,有细胞重叠区.老年组LECs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明显可见细胞核大小不等,淡染扩大的上皮细胞多见.染色质呈深染的粗颗粒状,胞质内有大量的空泡,呈泡沫状.LECs密度在儿童组为5 020.25±246.01个/mm2,老年组为4 340.00±240.95个/mm2,t=3.405,P<0.05.PCNA表达定量检测(积分光密度值).儿童组为2.89±0.57,老年组为2.13±0.63,t=2.933,P<0.05.结论:本研究中儿童组LECs细胞分布均匀,核染色深,前囊膜中央细胞重叠区较老年组多见,且LECs密度,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老年组,提示可能为儿童后发性白内障高发的重要因素,通过PCNA表达的检测可能为判断PCO高危眼提供依据.同时抑制PCNA对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分化的影响及其在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GIC)后囊下混浊(PSO)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双眼应用DEX 6个月,ELISA法检测各时段房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质量浓度的变化,行后囊膜铺片,观察组织学改变;不同浓度DEX作用于培养的大鼠LECs,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ECs中β-晶状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DEX组各时段房水bFGF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相似(P>0.05),部分后囊膜见上皮样细胞堆积,提示来自赤道部的LECs;DEX可抑制LECs中β-crystallin的表达,转录水平分别为0 mol/L组2.07,10-8 mol/L组1.48,10-7ml/L组1.06,10-6 mol/L组0.78,蛋白水平各组分别为1.38、1.03、0 60和0.45.结论 DEX抑制LECs分化可能在GIC的PSO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衰老标记蛋白-30(senescence marker protein-30,SMP-30)的表达,探讨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制备57例人晶状体前囊膜、4例正常人肝组织和2例正常人肾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MP-30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发现SMP-30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较透明晶状体弱(P<0.05),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未见相关性.结论 SMP-30在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的减少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在体外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LEC) 增殖的影响及确定BLEC 是否表达bFGF 蛋白。 方法 BLEC 原代培养。用不同浓度的bFGF 及3H胸腺嘧啶(3HTDR) 处理BLEC36 h 后,液闪测定bFGF 对BLEC3HTDR 掺入率的影响。Western 印迹( Western blot) 法确定BLEC 是否表达bFGF 蛋白。 结果 bFGF 在体外有促进BLEC 增殖作用,Western blot 法表明BLEC 可表达低分子量(18 000)bFGF 蛋白。 结论 bFGF 可能通过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自分泌,促进白内障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导致后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1.
Differences of bFGF gene expression in lens epithelial cells between fetuses and cataract patients 下载免费PDF全文
AIM: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gene expression in lens epithelial cells (LECs) between fetuses and cataract patients.
· METHODS: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used to detect bFGF mRNA in the LECs that were cultured and in tissue sections from fetuses and in the LECs from the anterior capsule of cataract patients. Image analysis was used for the relat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FGF mRNA.
· RESULTS: bFGF gene existed in the LECs that were cultured and in tissue sections from fetuses and in the LECs from the anterior capsule of cataract patients. The integral absorbance for the fetal cultured cells, the fetal tissue sections and the capsule membrane cells of cataract patients were 627.1±268.7, 131.5±42.8 and 79.2±26.3 respectively. The integral absorbance of fetal cultured LEC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tal section LECs (P <0.01). The integral absorbance of cataract LEC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etal LECs (P <0.01).
· CONCLUSION: The in vitro culture of LECs can improve bFGF gene expression. The bFGF gene expression in fetal LEC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ataract LECs. 相似文献
12.
bFGF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对术后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FGF的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去晶状体核和皮质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作用。方法用磷酸缓冲液(PBS)将反义寡核苷酸和正义寡核苷酸配成0.2%质量浓度,并与40 mg/L的lipofectin等体积混合,配成0.1%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和0.1%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用PBS与等体积的lipofectin混合,制备无药脂质体:24 只SD大鼠的晶状体核与皮质取出,将囊膜保留,分为三组,前房分别注射0.1%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0.1%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和无药脂质体,分别在第7和14 d每组取8只眼球,做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镜下可见晶状体囊膜下有细胞增殖,细胞直径8~12μm。前囊膜厚度为17~21μm,后囊膜厚度为5~8μm,第7 d反义寡核苷酸酯质体。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和无药脂质体组的每平方毫米晶状体切片的细胞数分别为2 320±375、2 850±352和3057±406:第14 d,三组的细胞数分别为2 560±651、3 151±381和3 292±551。前者显著少于其他二组。 结论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对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顺铂(PDD)、米托蒽醌(Mit)及阿糖胞苷(Ara-C)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离兔晶状体囊膜行组织细胞培养,传代的2-3代RLECs在96孔板培养24h,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bFGF,PDD,Mit和Ara-c;以及bFGF合用PDD,Mit及Ara-C作用24h及72h,用(MTT)比色法测定对RLECs的影响。结果 bFGF可明显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而PDD和Mit明显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在bFGF存在的情况下此两种药物仍能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在本实验条件下Ara-C单用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无明显影响。而在bFGF存在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bFGF是促进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重要因子。并不能阻止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药物对其的抑制作用。而对z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有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
bFGF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大鼠实验性晶状体损伤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FGF的反义寡苷酸对大鼠实验性、外伤性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用注射器经角膜将大鼠双眼晶状体的前囊膜刺破并刺入皮质中,造成外伤性白内障。然后将12只动物分为3组,前房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1%反义寡核苷酸和0.1%正义寡核苷酸,在第3、7、10和14天取出眼球,用10%甲醛溶液固定,行病理切片、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有赤道部细胞和细胞空泡。结果:晶状体的组织学显示,反义寡核苷酸在第3、7天和10天在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方面的作用在强于生理盐水及正义寡核苷酸。在赤道部细胞活跃方面;生理盐水对照组存在3天,正义寡核酸存在2天,而反义寡核苷酸没有。在细胞空泡:生理盐水对照组有2天存在,而正义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组则不存在。统计学分析显示,反义寡核苷酸组在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显著强于生理盐水组(P=0.0104)和正义寡核苷酸组(P=0.0499),在抑制日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迁移方面显著强于生理盐水组(P=0.0011),而与正义寡核苷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30)。在赤道部细胞活跃(P=0.4317)呼细胞空泡方面(P=0.6188),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碱属成纤维生长因子的反义寡核苷酸对抑制外伤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引起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和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建立细胞划痕损伤模型,经0,5,10,15μg/L bFGF作用8~16h后,电脑图像法测定细胞迁移距离,RT-PCR法检测0,1,4,8,16h FAK 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整合素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阳性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5μg/L 组细胞迁移距离和FAK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10μg/L 组细胞整合素β1表达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15μg/L 细胞迁移距离和FAKmRNA显著降低(P<0.05).结论:bFGF引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距离和FAK mRNA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bFGF受体的蛋白水平,并用图像分析进行相对定量。结果:定性及定量证明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存在bFGF受体的蛋白。结论: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存在bFGF受体的蛋白,为bFGF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