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蓉  武庆斌  张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75-175
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测定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尿半乳糖测定法对161例腹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尿半乳糖测定阳性120例(74.53%),轮状病毒感染者继发乳糖不耐受占84.91%,细菌感染者继发乳糖不耐受占66.67%,轮状病毒感染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比率高于细菌感染者。结论:婴幼儿腹泻继发乳糖酶缺陷的发病率高,应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饮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出现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近3个月以乳糖乳制品为主食的住院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儿80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出现腹泻后,采用尿半乳糖测试盒进行测试,并记录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患儿进行便常规、便一般细菌培养、便轮状病毒检测,并记录其检测结果.结果 80例样本中便常规示:红细胞:无或0~1个/HP;白细胞:无或0~1个/HP;脂肪滴:(-).便一般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便轮状病毒检测阴性77例(96.25%),阳性3例(4.75%)(其中2例乳糖不耐受阳性,1例乳糖不耐受阴性).乳糖不耐受结果阳性44例(55.00%),阴性36例(45.00%).不同年龄组乳糖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5,P<0.001).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破坏肠道乳糖酶活性致腹泻,即药物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用醋酸铅加氢氧化氨法检测粪乳糖 ,PH值 ,粪乳糖≥ ++、PH <5 .5 ,为乳糖不耐受症、将其分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 ,粪乳糖阴性为对照组。结果 :2 0 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粪乳糖≥ ++,PH <5 .5 ,138例 ,其中年龄≤ 6月 32例 ,≤ 1岁 6 8例 ,≤ 2岁 36例 ,≤ 3岁 2例。治疗I组和治疗Ⅱ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重 ,差异明显 (P <0 .0 1) ,治疗Ⅰ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治疗Ⅱ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1)。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容易导致继发乳糖不耐受症 ,且年龄越小 ,越容易发生 ,去乳糖饮食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检测粪乳糖及PH ,及早发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乳糖喂养对婴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11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无乳糖奶粉及米汤、稀饭喂养,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结果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统计有显著差异(x2=46.78,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存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所以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暂停含乳糖食品给予无乳糖喂养,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腹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患有腹泻的婴幼儿50例,采用大便还原糖试验进行病状分析。结果:3岁以下腹泻患者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为62.2%,轮状病毒肠炎组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1岁内的轮状病毒肠炎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率最高,而且各组间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的感染是引起乳糖不耐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乳糖奶粉对药物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未用抗生素体格检查正常儿童151例.记录饮奶后消化道症状及尿半乳糖测定情况;住院应用抗生素患儿186例(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静脉滴注抗生素者,用药前无腹泻,用药后7天内出现腹泻的婴幼儿),记录住院患儿用抗生素后第1、2、3、4、5、6、7天消化道症状及尿半乳糖测定情况,并用无乳糖奶粉对其进行干预.结果 治疗组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天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5.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物性腹泻可继发乳糖不耐受,无乳糖奶粉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乳糖检测及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性肠炎对肠腔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乳糖强阳性腹泻不愈患儿给予干预的效果。方法 轮状病毒检测采用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轮状病毒抗原,乳糖检测采用乙酸铅氧化铵法测定粪便还原糖,应用无糖奶粉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90例患儿粪便乳糖阳性68例,占75.6%;病毒滴度越强粪便乳糖阳性越多;病程越长乳糖阳性反应越强,阳性率越高。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腔乳糖酶严重受抑,导致乳糖不能消化吸收,继发乳糖不耐受是腹泻不愈的常见原因,应用无糖奶粉进行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锌剂配合去乳糖饮食佐治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儿均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复方胃蛋白酶散、蒙脱石散及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等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及无乳糖奶粉喂养。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腹泻缓解时间及总病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6.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和总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锌剂联合去乳糖饮食佐治轮状病毒肠炎并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能够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乳糖喂养对婴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将11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无乳糖奶粉及米汤、稀饭喂养,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结果 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统计有显著差异(x^2=46.78,P〈0.01)。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存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所以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暂停含乳糖食品给予无乳糖喂养,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腹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短期无乳糖奶粉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思密达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无乳糖奶粉(安儿宁)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9.56,P<0.01)。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考Arola描述的方法对41名健康儿童进行乙醇乳糖耐量试验(LTTE)血、尿半乳糖测定。血半乳糖(B-gal)<0.3mmol/L、尿半乳糖(U-gal)<2mmol/L诊断为乳糖吸收不良(LM)。另采用LTTE尿法和症状反应记分(SRS)法对138名健康儿童和95名急性腹泻小儿做了LM和乳糖不耐症(LI)的研究。结果提示LTTE半乳糖测定法诊断LM可信;健康儿童随年龄增加LM和LI发生率亦增加;轮状病毒肠炎易并发LM和LI。  相似文献   

12.
林云  贾雁平  覃荣权 《海南医学》2006,17(10):122-122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一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1],也可发生在新生儿,国内对该病毒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报道尚不多.现将我科2003年-2005年住院腹泻患儿30例,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含量,其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05-1705,1749
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80%左右的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人轮状病毒(HRV)是秋季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该病毒可破坏肠黏膜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使腹泻迁延.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开展了粪便乳糖的检测,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旨在寻求一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现将结果回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腹泻新生儿对乳糖的耐受状况.方法 采用半乳糖氧化酶方法对135例腹泻新生儿和157例健康儿童进行尿半乳糖检测.结果实验组135例腹泻新生儿尿半乳糖试验乳糖不耐受为56例,占41.48%.对照组157例健康儿童乳糖不耐受仅1例,占0.63%.结论乳糖不耐受是引起新生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尿半乳糖试验能快速准确的进行检测,并对乳糖不耐受者进行调整和改善其喂养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性腹泻与乳糖酶含量或活性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尿半乳糖测试盒对80例婴幼儿进行测试,其中44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抗生素前无腹泻而静脉滴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36例对照组未用药无腹泻或轻度腹泻的病人进行尿半乳糖测定。结果用药组乳糖酶缺乏或活性减低,乳糖不耐受阳性率81.8%,对照组乳糖酶缺乏或活性减低,乳糖不耐受阳性率27.8%,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3.65,P≤0.01)。结论药物性腹泻婴儿的乳糖酶含量或活性减低,对乳糖不耐受。  相似文献   

16.
朱生东  陈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60-161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短期无乳糖奶粉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思密达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无乳糖奶粉(安儿宁)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56,P〈0.01)。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吴忠市人民医院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豆浆或米汤混合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02).结论 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轮状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疾病 ,多发生在 6月~ 2岁小儿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大便稀、水样、蛋花样 ,日数次至 10余次不等。本病属自限性疾病。适当的治疗可很快痊愈 ,但当继发乳糖酶缺乏 (LD)引起乳糖吸收不良 (LM )和乳糖不耐受 (LI)时 ,可使病情加重 ,病程迁延。有报道 ,轮状病毒肠炎继发LD达 90 %以上 ,因此 ,及早明确轮状病毒肠炎是否继发LD ,而给予调整饮食 ,合理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明确诊断的 76例轮状病毒肠炎继发LD分析如下。临床资料76例患儿均经基层医院一般综合治疗 ,病情无明显好转 ,且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型,以便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7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结果:本组27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有菌痢45例,阳性率为16.2%;轮状病毒感染188例,阳性率67.6%。不同性别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3岁年龄组患儿与<6个月年龄组以及3岁~6岁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转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多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49-35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分级治疗疗效。方法:收集并选择本院儿科113例轮状病毒感染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资料,按病情分级,重度病情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轻度病情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即抗感染、补充水电解质、服用胃肠黏膜保护剂和微生态制剂;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乳糖酶治疗。观察各组疗效。结果:重度病情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5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1.85%,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病情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8.4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2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治疗要区分病情轻重,对重度腹泻患儿应用乳糖酶治疗疗效显著,而轻度腹泻患儿常规治疗亦有疗效并且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