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吉林医学》2016,(6)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针灸会阴穴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盆地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针灸会阴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针灸会阴穴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3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会阴穴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得到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vs 73.68%,P<0.05).结论 针灸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将综合护理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九江市柴桑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按照盲选方法将其随机分组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PFD妇女170例,分为产后锻炼组(50例)、产后对照组(50例)、尿失禁组(40例)和子宫脱垂组(30例)。产后对照组仅接受健康教育和常规的产后操锻炼。其余3组均用PHENIX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变化及肌电活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产后对照组盆底肌力主要分布于Ⅱ级、Ⅲ级,肌力异常率为40.0%;产后训练组盆底肌力主要分布在IV级、V级,肌力异常率为0.0%;尿失禁组主要分布在Ⅱ级、Ⅲ级,而有5.0%妇女肌力达V级,肌力异常率为10.0%;子宫脱垂组主要分布在Ⅲ级、IV级,但仍有16.7%肌力为0级,肌力异常率为26.7%。4组治疗后肌力分布及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图值由大变小依次为产后训练组(31.4±5.3)>尿失禁组(26.8±5.0)>子宫脱垂组(24.2±4.7)>产后对照组(22.0±4.5)(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能有效提高PFD患者的盆底肌群的肌力,提高其肌电活动,其中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效果较佳;对轻、中度SUI的治疗效果也较好。但对重度SUI或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且年龄较大者效果较差,宜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雌激素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雌激素治疗;研究组在雌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肌肌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接受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漏尿量、盆底肌力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漏尿量少于对照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盆底肌锻炼,可促进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漏尿情况,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40 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盆底重建手术,并进行积极有效康复锻炼和护理.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40 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均成功治愈,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和护理,可提高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9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9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将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盆底肌肉训练+盆底重建术)、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PDF-Q分度、PFDI-20评分、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F-Q分度情况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门诊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妇女,其中盆底肌力测定<Ⅲ级者作为产后组(80例),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张力性尿失禁患者45例(其中5例为产后尿失禁)作为尿失禁组,子宫脱垂≤Ⅱ度患者23例(其中合并尿失禁6例)作为子宫脱垂组。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及子宫脱垂组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产后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及产后操锻炼。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力测定。结果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子宫脱垂组及产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5%、46.7%、21.7%和20.0%。产后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训练组治疗后盆底肌电活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张力,产后42 d开始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88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予以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盆底肌力分级、性功能[女性性功能评分量表(FSFI)]评估结果及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时间(VT)、最大尿道压(MUP)]检测结果差异,记录其产后6个月内盆底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途失联2例,对照组产妇中途失联4例(P>0.05)。产后6个月时,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正常率、Qmax、MUP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3)分vs(72.8±4.8)分,P<0.05],VT水平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予以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干预,对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性功能及泌尿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力、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腹压漏尿点压(ALPP)]水平和尿失禁生命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MUP、MUCP、ALPP和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SFL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应用于产后SUI患者中可提高盆底肌力,减少漏尿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15.
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6)
目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与足部穴位按摩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产后早期对初产妇进行康复治疗,探讨中医参与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产后纤维肌力异常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对照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法(Kegel 训练法),治疗组采用 Kegel 训练并配合穴位按摩进行盘底肌力的康复治疗,通过对2组肌电压及自身满意度的统计,总结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康复治疗后,所有产妇Ⅰ、Ⅱ类型肌纤维肌电压均得到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整体满意率对照组达80.5%,治疗组达90.0%,2组比较,P <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能帮助产妇提高Ⅰ、Ⅱ类型肌纤维的肌电压,对产妇盆底肌力功能的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在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32例设为本次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阴道哑铃锻炼,观察组在进行阴道哑铃锻炼的同时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维持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腰骶疼痛、阴道松弛、阴道干涩和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均高于讨论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表现出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人。观察组采用标准的盆底肌训练,每周进行2次,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完成相关健康教育和练习产后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盆底肌力测定以及评价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0%和89.4%,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6%和78.7%,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4%和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刺激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物刺激反馈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电力医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采用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的76例患者(治疗组)和2009年3月~ 2011年2月采用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的69例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精简问卷(SQLP)评分、尿动力学指标、盆底肌群肌电水平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 (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QLP评分为(13.0±2.6)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4.9±2.5)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22.8±2.0)分(均P<0.05);膀胱最大收缩压、尿道闭合压力和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膀胱充盈初始感觉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尿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盆底肌群肌电水平也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均P<0.05).结论 生物刺激反馈联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将13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70)。对照组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和盆底功能改善率。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失禁改善率和子宫脱垂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提高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尿失禁改善率、子宫脱垂改善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以及降低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的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