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金宝  马敬  钱俊勇  仇继兵   《四川医学》2018,39(5):525-529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临床疗效及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情况,为鼻中隔穿孔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0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耳屏软骨膜修补(20例);颞肌筋膜修补(20例);带蒂组织瓣修补(20例)。统计患者手术时间、黏膜损伤面积、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创面愈合分期;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随访6个月后的鼻腔通气功能,并观察预后指标,分析不同修补术对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种修补术术后愈合分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带蒂组织瓣修补术手术时间最长,但黏膜损伤面积、愈合时间均优于另两种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修补术均能在6个月内显著恢复患者鼻腔VAS、RM、NCV、NMCA等鼻腔生理功能,应用带蒂组织瓣修补术后以上功能评分均优于另两种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应用带蒂组织瓣修补术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再出血比例均显著低于另两种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再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带蒂组织瓣修补鼻中隔穿孔较耳屏软骨膜修补和颞肌筋膜修补损伤较小、愈合时间快,且预后更好,建议临床更多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
杨嵘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3):235-235
我科于1989年~1996年采用耳后乳突部骨膜作夹层移植修补鼻中隔穿孔15例成功,观察1~8年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4~56岁。病程1~5年。穿孔原因:外伤、手术9例,炎症溃疡4例,不明原因2例。穿孔部位均在鼻中隔软骨部。穿孔近圆形,边缘整齐,穿孔直径0.4~0.8cm7例,1.0~1.2cm2例。鼻腔检查未见炎症、肉芽,全身无特殊发现。……  相似文献   

3.
4.
5.
6.
唇龈沟进路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唇龈进路,耳屏软骨膜修补鼻中隔穿孔4例。结果均成功,认此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2-3.5h,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经术后检查和随访,术后5d所有患者的移植物与穿孔缘的黏膜贴合比较紧密;术后10 d穿孔缘的黏膜血管开始增生,黏膜上皮开始逐渐向心性生长;术后6-10周黏膜上皮可见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有1例患者因移植物偏小前端出现3m m×1m m的长梭形裂缝,经积极的黏膜减张缝合修补治疗后愈合.继续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穿孔发生.结论 内镜下进行鼻中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手术效果.方法 在穿孔周围造出新创面2mm,用单翻带蒂鼻中隔粘膜瓣完全覆盖在鼻中隔穿孔部位并固定.结果 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2-6个月穿孔修补处均有粘膜覆盖,与正常鼻中隔粘膜色泽一致,6个月后仍有1例大穿孔患者有2mm×3mm穿孔.其余6例患者均愈合.结论 自体单翻鼻中隔粘膜瓣取材方便,血供丰富,易存活,可用于中小型穿孔.本文采用的缝合固定方法简单易行,自移植物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鼻中隔穿孔患者,采用改良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鼻中隔愈合、患者症状缓解及有无并发症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遗留小穿孔,患者的鼻腔干燥、脓痂等症状明显改善,且并未出现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出现并发症较少,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有效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患者40例,平均年龄在34岁,其中医源性20例,外伤性15例,原发性或原因不明者5例,利用安徽宣城先达公司鼻内镜以及配套设备治疗鼻中隔穿孔.结果手术成功38例,失败2例(因局部感染),成功率95.0%,术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均愈合,未见穿孔复发,且头痛、鼻出血、鼻腔干燥的症状逐渐消失.结论鼻内镜治疗鼻中隔穿孔具有很好的疗效,是目前进行鼻中隔修补术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麻宁  陈付华  唐春霞 《四川医学》2012,33(2):265-266
目的观察自体颞筋膜加筛骨垂直板夹层法修补鼻中隔穿孔的疗效。方法 12例中等大小鼻中隔穿孔患者,经中隔皮肤粘膜切口剥离中隔软骨形成粘膜袋,采用两层颞筋膜加筛骨垂直板夹层法修补穿孔,胶片固定两侧中隔粘膜,保证中隔粘膜平整。结果 12例患者中隔穿孔均一期愈合,随访8~24个月,中隔粘膜光滑,未发生再穿孔。结论颞筋膜加筛骨垂直板夹层法修补中等大小鼻中隔穿孔,组织取材方便,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是一种理想的修补材料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游离鼻底黏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霞  魏玉宏 《广西医学》2005,27(9):1351-1352
目的 研究应用游离鼻底黏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方法分离鼻中隔穿孔周围的黏软骨膜及骨膜,切取鼻底黏膜,将鼻底黏膜缝合固定于鼻中隔黏软骨膜及骨膜袋内,完全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 1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修补成功,黏膜色泽正常,鼻中隔矫正理想,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1年,鼻中隔未见穿孔。结论 用鼻底黏膜修补鼻中隔穿孔,取材方便,容易存活,可用于下鼻甲黏膜不能被采用时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任宇 《吉林医学》2010,31(8):1012-1013
目的:探讨应用颞肌筋膜修复治疗鼻中隔大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中隔穿孔的修复手术经验,包括2例为鼻中隔黎氏区黏膜出血,行ND-YAG激光治疗后致鼻中隔穿孔;3例为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后致鼻中隔大穿孔;2例为外伤所致的鼻中隔大穿孔;1例为重金属中毒所致鼻中隔大穿孔,对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全部愈合。结论:应用颞肌筋膜修复鼻中隔大穿孔费用低、适应证广、手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麻宁  陈付华  郭欣 《四川医学》2011,32(5):717-718
目的探讨保留鼻中隔粘膜瓣切除鼻中隔粘膜结节微创手术的优点。方法通过对31例鼻中隔偏曲同时合并鼻中隔粘膜结节,其中11例伴有前组鼻窦炎的患者,在行鼻中隔成形术、鼻窦开放术的同时行鼻中隔结节粘膜下剥离,美敦力动力系统吸切粘膜下组织,保护粘膜结节表面的正常粘膜,保证中隔粘膜的完整性,避免中隔粘膜表面创面出现。结果 31例患者术后7d中隔粘膜面见手术切痕,粘膜结节消失,中隔粘膜表面平整,中鼻甲、中鼻道暴露。随访6~12个月鼻中隔与中甲及鼻腔外侧壁无粘连,鼻中隔粘膜结节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瓣的微创手术治疗鼻中隔粘膜结节的方法,能有效防止鼻腔术后粘连,促进鼻窦术后的引流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中隔骨、软骨栅状缝合回置法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全身麻醉下行黏膜下鼻中隔骨、软骨上至鼻顶,下至鼻底的大块切除,体外修平鼻中隔软骨部侧突的嵴突,依据软骨部、骨部偏曲弧度的大小,将软骨纵行切割成宽0.3~0.5 cm条状,骨部则采取骨折取平或修剪成平直块状,用5°带针可吸收线将相邻软骨条中上及中下1/4处,骨、软骨间及骨、骨间间断缝合固定,缝合间距0.1 cm,将骨、软骨栅回置,缝合切口。结果患者均无并发症,随访2~3.5年,患者鼻腔通气良好,无鼻小柱回缩、鼻底增宽等外鼻形状改变,鼻中隔居中无穿孔,用力呼吸鼻中隔无飘动。结论鼻中隔骨、软骨栅状缝合回置法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N S D 的病因学。材料与方法 共1 680 例连续的以各种原因行头颅 C T 检查的个体,有鼻窦手术史或近期做过鼻插管术或面部严重创伤者除外。在眶听线向下3 cm 处,作2 ~3 层轴位扫描,观察鼻中隔的形态和鼻粘膜的变化。结果  N S D 的患病率为48 .8 % ,男性高于女性(539 % 和345 % , P< 001) 。大部分 N S D 的形态为“ C”形或“ V”形(861 % ) 。此二型左右偏曲方向间无显著性差异(48 .5 % 和51 .5 % , P> 0 .05) ,向右偏曲者,58 .7 % 的伴鼻粘膜肥厚,其中左侧鼻粘膜肥厚明显多于右侧(46 .6 % ,8 .8 % , P< 0 .01) ;而向左偏曲者,57 .3 % 的伴发鼻粘膜肥厚,其中右侧鼻粘膜肥厚明显高于左侧(44 .2 % ,10 .5 % , P< 0 .01) 。结论 鼻粘膜肥厚可能是 N S D 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相关性的MS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螺旋扫描,横轴位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鼻窦炎患者及对照组鼻中隔及鼻腔鼻窦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关系密切,且偏曲两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凡士林纱、高膨胀止血海绵和瑞纳凝胶气囊3种填塞材料对鼻中隔矫正术后渗血的止血效果和鼻腔黏膜损伤的情况。方法对鼻中隔矫正术后病人分3组进行3种不同填塞材料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填塞后病人的疼痛程度、对鼻腔黏膜的损伤、出血量的多少。结果在填塞后24h内鼻腔出血量比较,凡士林纱组较高膨胀止血海绵和瑞纳凝胶气囊组为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填塞后鼻腔的疼痛,凡士林纱组较高膨胀止血海绵和瑞纳凝胶气囊组为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鼻黏膜的损伤程度和取出填塞物后出血量,瑞纳凝胶气囊较其他两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作为鼻中隔矫正术后的填塞材料,瑞纳凝胶气囊和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对鼻腔黏膜损伤较小,病人疼痛轻,拔除时出血少,是鼻中隔术后填塞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03~2004年83例(166侧)鼻中隔偏曲男性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者38例,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者45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Eccovision型声反射鼻测量计对以上患者进行测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发现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鼻腔总容积明显大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而单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的疗效欠佳且不稳定.因此,笔者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应施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简化命名并规范此类手术,建议将此手术命名为"鼻腔矫正术",并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此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胶原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以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胶原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6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鼻中隔穿孔。结论 胶原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