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春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54-355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每组各40例。对2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练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改善及对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老年胃癌患者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未进行有计划的呼吸功能锻炼,对比2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善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aO2、指末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MVV、VC、FEV1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肺部功能锻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谵妄发生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并能配合肺功能测定老年患者2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23):术前3天发放物理治疗宣教手册并让患者自己获取相关信息。试验组(n=120):术前3天行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并指导患者至少3次重复呼吸练习训练。术后:所有参与者都进行标准化的早期呼吸练习和下床活动。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中、术后1、2、3天行动脉血气检查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数值,记录术前和术后肺功能,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1、2、3天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更少(P 0.05),两组患者谵妄主要发生在术后前两天,试验组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能减少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谵妄发生,对谵妄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拟接受肺叶切除术+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NSCLC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流程进行手术,研究组于术前7 d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后进入手术流程。比较研究组呼吸功能训练前后、组间入院和术后7 d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化和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训练7 d后,研究组FEV1、FVC和PEF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术后7 d,对照组FEV1、FVC、PEF和研究组FVC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且研究组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相关并发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6.13%(P<0.05)。结论:术前开展呼吸功能训练能改善早期NSCLC患者的肺功能,且减少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江宾  易勇  张丽平  秦芹 《四川医学》2012,33(6):931-933
目的探讨深呼吸训练器对改善开胸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开胸手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实验组90例。对照组按常规指导患者术前、术后行深呼吸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深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深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呼吸训练。结果实验组术后肺功能较对照组恢复迅速,术后7d两组FVC、FEV1、PaO2、PaCO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运用深呼吸训练器能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深呼吸训练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张立杰  关敏霞  唐玲娟  吴巧红 《广西医学》2021,43(23):2814-2817
目的 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常规呼吸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最大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 术后训练7 d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对照组,训练效果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训练后5 d、7 d时,观察组的FVC、FEV1及MVV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常规呼吸吞咽功能训练,术前气管推移训练联合术后徒手呼吸功能训练更能显著地改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与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传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腔镜组(95例)采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情况,并检测术前和术后肺功能指标(VC、FEV1.0、MVV)变化。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虽然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清扫淋巴结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VC、FEV1.0、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腔镜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对肺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春艳  孙芳  孙晓柯 《安徽医学》2021,42(11):1255-1258
目的 探究三球式呼吸训练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病区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球式呼吸训练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运动耐力及呼吸肌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肺功能[一秒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FEV1/用力肺活量(FVC)],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等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P<0.05).治疗前,两组pH、SaO2、PaO2、PaCO2、6MWT、MIP、MEP、FEV1、MVV、FEV1/FVC水平及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球式呼吸训练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气水平,增强运动耐量及呼吸肌功能,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6例施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围术期功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肺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肺功能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与术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肺功能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术后发生肺感染3例,肺不张2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肺癌患者施行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ASA~级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及硬膜外镇痛组。检测术前、术后24h、48h、72h时FVC、FEV(1.0)、MMF及PaO2、PaCO2、D(A-a)O2。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FVC、FEV(1.0)、MMF及PaO2均下降(P<0.05),而D(A-a)O2均上升(P<0.05),但硬膜外镇痛组优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镇痛可明显改善术后肺功能,促进肺内氧合,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舒利迭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并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1吸/次,2次/d,痰热清20 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测定2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 SaO2)、氧分压( PaO2)变化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预测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及用力肺活量(FVC)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EV1/FVC、FEV1%升高,FVC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 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止咳、祛痰、平喘、抗感染、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并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雾化吸入,1吸/次,2次/ 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20 mL 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点滴,1次/ d,均10 d为1个疗程。对比 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PaO2、PaCO2、SaO2、pH 值均较治疗前改善( P ﹤0.05),治疗后 PaO2、PaCO2、SaO2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FEV1、FEV1/ FVC、FEV1℅预测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为94.3℅(P ﹤0.05)。结论痰热清联合舒利迭治疗 COPD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思力华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思力华联合舒利迭吸入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H、PaO2、PaCO2、SaO2、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aO2、SaO2、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1),PaCO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思力华联合舒利迭治疗可有效改善呼吸道通气状态,保护肺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效果。方法:将6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NIPPV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 h和8 h后的临床表现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等变化。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发作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NIPPV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 h和8 h后的HR、RR、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氧饱和度(SaO2)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 h和8 h后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SaO2、CVP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HR、RR和MAP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P<0.01)。随访6个月内2组因再次心力衰竭发作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明显改善A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是救治AH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将65只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用烟熏加脂多糖(LPS)复制COPD"肺气虚证"模型,然后用大黄灌胃复制"脾气虚证"模型;在造模第14天开始给药,造模结束后取大鼠动脉血,抗凝,血气分析仪测定大鼠动脉血pH、PaO2、PaCO2及SaO2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SaO2、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SaO2、PaO2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对pH、PaCO2均有改善作用,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能改善COPD大鼠缺氧,提高其动脉血PaO2,但对动脉血PaCO2、pH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雾化吸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HR、RR、PaCO2和呼吸困难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第1S用力呼吸容积与预计值的比值(FEV。%)、FEV。与用力肺活量(FVCC)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实验组治疗后PaO2、SaO2、FEV,%、FEV。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治疗期间,实验组排痰困难发生率为3.33%,口感咽痛发生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并发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 >30 kg/m2)64例,年龄29~62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患者仅在术中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 mmHg),B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开始便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 mmH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维持期及其他处理因素相同.记录手术麻醉前(T0)、气腹后1 h(T1)、气管拔管后1 h(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记录4hX线胸片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与T0时比较,B组T1时PaO2显著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1和T2时PaCO2明显升高,HR、MAP明显降低及拔管后4hX线胸片显示肺不张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早期开始使用PEEP对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元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模式和基础治疗。比较两组实施治疗前、治疗3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例数和血气分析结果(PaCO2、PaO2、Sa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治疗前3 h及治疗72 h,对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BR)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aO2、pH、PaO2、PaCO2、HR及BR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O2、PaO2、pH均高于治疗前,但HR、BR、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pH高于对照组(P<0.05),但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R、B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