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成形术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4 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 ,于X线监视下 ,经口腔置入食道支架。支架置入术后 18例患者单纯行动脉灌注化疗 ;15例患者单纯放疗 ;13例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结合放疗。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 ,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 ,支架置入术后同时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效果优于支架置入后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或单纯放疗。结论 :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简单有效 ,支架置入术后结合动脉灌注化疗 /放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支架成形术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成形术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4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于X线监视下,经口腔置入食道支架,支架置入术后18例患者单纯行动脉灌注化疗;15例患者单纯放疗;13例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结合放疗。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支架置入术后同时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效果优于支架置入后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或单纯  相似文献   

3.
张永涛  谭业栋  张立成  胡效坤 《癌症进展》2021,19(18):1903-1906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与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50例,单纯组患者给予单纯TACE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蛋白]、免疫功能指标[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水平.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DBIL、AL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TBIL、DBIL、ALT水平均低于单纯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补体C3、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补体C3、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P、CEA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AFP、CEA水平均低于单纯组(P﹤0.05).随访3年,联合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单纯组(P﹤0.05).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抑制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同步放疗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单纯放疗组(n=42)和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n=63).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的治疗有效率(80.95%)高于单纯放疗组(61.9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EA、CA19-9和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的上述指标低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和敌对得分低于单纯放疗组(P﹤0.001),两组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和骨髓抑制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同步放疗对晚期食管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王鑫  陈强  朱小艳  孙太振 《癌症进展》2021,19(11):1140-1143
目的 分析益气调中法联合顺铂+紫杉醇(T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腹泻及脘腹胀满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及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QLQ-C30及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较对照组轻,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调中法可有效缓解TP化疗方案的部分不良反应,且安全性高,联合治疗对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杜江蓉  刘恩强  谢秋菊  许美凤  李路  向家玲  廖修用 《癌症进展》2019,17(10):1181-1183,1211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辅助化疗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84),对照组患者接受TP方案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A、IgG和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培他滨辅助化疗联合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可有效恢复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性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潘敏  赵爽  彭雪梅  王梅 《癌症进展》2016,14(6):587-590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98例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有效率及受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蔡晓清  常晓云  郭乐乐  裴飞  孙强 《癌症进展》2018,16(8):1028-1031
目的 探讨中药抗癌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口腔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晚期口腔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抗癌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为8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3%(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中发生PD患者8例,观察组中发生PD患者2例;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CD4+细胞比例、CD4+/CD8+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D8+细胞比例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的CD56+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细胞比例、CD4+/CD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CD8+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56+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癌汤联合化疗可以有效改善中晚期口腔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提高中晚期口腔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Ⅲ期食管癌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联合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与出院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住院时间.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手术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肺部感染例数、出院前血清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Ⅲ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并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为后续康复及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海峰  乔敏  袁翠云 《癌症进展》2016,14(10):1019-1021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对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独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单独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AFP水平、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AFP阳性率低于单独治疗组,AFP水平下降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单独治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能有效降低肝癌患者AFP水平及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左锁骨下动脉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 2 5例胰腺癌患者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接受全身化疗的 2 8例胰腺癌患者为全身化疗组 ,两组均给予健择 +5 氟尿嘧啶方案 ,比较两组临床受益反应、肿瘤大小变化、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介入治疗组和全身化疗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 5 2 .0 %和 2 1.4 %(P <0 .0 5 ) ;总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16 .0 %和 10 .7% (P >0 .0 5 )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8.1个月和 6 .8个月 (P >0 .0 5 ) ,半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79.4 %和 5 2 .3% (P <0 .0 5 ) ;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35 .7%和31.5 % (P >0 .0 5 )。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 ,无Ⅲ度以上的血液学、胃肠道及肝肾功能的毒副反应。结论 药盒埋置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受益率和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侯强  许崇文  董南  任宏 《现代肿瘤医学》2015,(23):3417-3420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胸腔灌注化疗+康莱特注射液)30例;阳性对照组(胸腔灌注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29例和对照组(单纯胸腔灌注化疗)29例。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T细胞亚群分类(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之间外周血象及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高于另外两组(P<0.05),同时阳性对照组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要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较化疗前均降低(P<0.05);实验组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近期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的患者,可以保护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是配合胸腔灌注化疗的一种较理想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25I 粒子支架植入联合局部灌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3 年1月至 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食管癌患者46例。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下,经口植入125I粒子覆膜食管支架。术后5~7 d行局部灌注化疗。生存质量采用卡氏评分评估,吞咽困难采用Stooler分级评定,客观疗效评价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术后2个月卡氏评分较术前提高;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术后1个月Stooler分级较术前降低,且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客观疗效: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23例,稳定7例,进展5例,有效率739%,获益率891%;术后1年生存率717%。结论125I 粒子食管粒子支架联合局部灌注化疗可改善晚期食管癌生活质量,是晚期食管癌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锡俊 《癌症进展》2007,5(4):390-392,389
目的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射治疗组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组,并在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综合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3%、50.0%、39.3%,单纯放射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4%、32.1%、21.4%,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毒副作用相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动脉灌注联合放射治疗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抗原抗癌剂高聚金葡素(Highly Agglutnative Staphylococcin,HASL)联合化疗药物介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10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为治疗组48例,给予HASL加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给予疗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瘤体缩小近期有效率为58.3%,较对照组26.6%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率和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有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差,目前仍无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观察食管支架置入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晚期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治疗组36例,前期利用食管支架置入术解决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病变部位的狭窄程度,后期针对原发病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放疗第1、3、5周同步静脉滴注氟尿嘧啶(5-FU)500mg,第1天至第5天。对照组30例,单纯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根据WHO对实体瘤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和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CR5例(13.9%),PR26例(72.2%),近期有效率(CR PR)为86.1%,治疗组6个月、12个月近期生存率分别为88.9%、72.2%;对照组分别为53.3%、2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增加,但患者可耐受。结论: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小剂量5-FU化疗可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及生存率,患者体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虽增加,但患者均能耐受。作为临床上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一种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MW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疗效及其患者肝功能变化、生存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其中有38例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为TACE组;其他42例行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治疗,为MWA+TACE组。对2组的临床疗效、患者肝功能变化、生存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TACE组和MWA+TACE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39.5%和76.2%,MWA+TACE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TACE组患者(χ~2=11.098,P≈0.001)。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含量等肝功能各项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WA+TACE组患者的2年、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在治疗6个月后,MWA+TACE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家庭/社会状况均显著高于TACE组患者(P<0.05);在总体评分上,MWA+TACE组患者显著优于TACE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相对于单独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对肝功能不会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贲门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对32例晚期贲门癌患者先进行一次经皮穿刺胃左或腹腔动脉的灌注化疗。然后对贲门癌和周围肿瘤病灶进行放射治疗,DT达60 Gy,生物有效剂量(BED)达72 Gy,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病灶进行X线、胃镜、CT检查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病灶明显缩小,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动脉插管化疗和放射治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贲门癌安全,疗效好,副作用小;动脉插管化疗与放射治疗间隔时间越短,疗效越佳,但全身毒副反应也越大;采取三维适形放疗精度高,并发症少,放射治疗增益比提高,从而能更好地提高晚期贲门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导丝导管置换在晚期食管癌内镜支架置入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患者90例,按摸球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经胃镜直视下食管支架植入,观察组接受内镜下导丝导管交换技术联合X线食管支架植入。观察两组患者支架植入相关并发症、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支架植入成功率、扩张直径、住院时间。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胸痛、食管出血、食管穿孔、支架移位、发热、再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总支架植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扩张直径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内镜下导丝导管交换技术联合X线食管支架植入应用在晚期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支架置入成功率,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