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 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估手足口病(HFMD)患儿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功能。 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及病原学证实均为EV71型病毒感染的HFMD患儿41例,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对照组为体检健康儿童21例。对每位儿童测量LVEF(Simpson法)和Tei指数,运用2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各节段室壁应变峰值牛眼图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并采取同期多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FMD重症组患儿白细胞总数(WBC)、心率、血糖(GLU)、CRP、CK、CK MB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HFMD重症组LVEF、GLS相对于轻症组和对照组明显减低,Tei指数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左室后、侧、下壁基底段,后、侧壁及后室间隔中间段,后室间隔、侧壁心尖段,心尖部应变峰值相对于对照组均减低(P<0.05);重症组左室后壁基底段,后室间隔、侧壁心尖段,后、侧壁及后室间隔中间段,心尖部应变峰值均低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仅见于左室后、侧壁基底段,后、侧壁中间段,侧壁心尖段应变峰值相对于对照组均减低(P<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左室局部或整体心肌收缩功能改变。2D STI技术可发现即使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患儿的心脏功能细微变化,牛眼图中数值及颜色变化可直观地了解病变心肌节段和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新技术,是应变/应变率成像的一种方法。这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能够区分节段心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量化心肌内的收缩不同步,评估局部心肌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简要阐述STE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并讨论该技术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相比,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左室心肌纵向节段应变性(STR)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5例,应用2D-STI和TDI技术分别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共18个节段心肌的纵向STR,观察其规律性。然后从35例志愿者中随机抽取10例,应用上述两种技术由同一观察者分别测量两次、再由两名观察者测量1次左室各壁基底段STR,对其测值进行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平均差值等比较。结果:(1)2D-STI检测显示,STR基底段〈中段〈心尖段;TDI检测显示STR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两种方法测得的部分相同室壁不同节段的ST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室壁相同节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2D—STI测出的左室各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STR的变异系数均较TDI测出值低(分别为-0.25、-0.23、-0.26vs-0.33、-0.35、-0.40)。(3)同一观察者可靠性:两次应用2D。STI法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两次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73(P〈0.001),两次STR值的平均差值为(-0.00±3.19)%。两次应用TDI法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次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10(P〉0.05),两次STR值的平均差值为(3.98±9.36)%。两种方法测得的STR平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观察者之间可靠性:应用2D-STI法两者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两者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60(P〈0.001),两者STR值的平均差值为(-0.02±3.87)%。应用TDI法两者STR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11(P〉0.05),两者STR值的平均差值为(4.86±10.26)%。两种方法测得STR的平均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2D-STI法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心肌长轴的收缩功能更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正常人纵向应变的峰值及其达峰时间。方法:应用Philips HD15彩色超声诊断仪及Qlab 8.0软件分析42例正常人左室心肌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及其达峰时间,并分别探讨不同水平(基底段、中间段以及心尖段)以及不同节段(前壁、下壁、室间隔、侧壁)纵向应变峰值及其达峰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水平中基底段纵向应变峰值显著大于中间段及心尖段,基底段纵向应变达峰显著早于中间段及心尖段;不同节段间纵向应变峰值及其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评价局部心肌形变程度及时相,是一种心功能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DCM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Ve)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Va);应用2D-STI技术测量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收缩期纵向峰速度、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结果 DCM患者的LAD、LVESV及LVEDV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LVE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Ve/V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CM患者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峰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尖段的后壁、下壁及侧壁收缩期纵向峰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前壁及室间隔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从心底往心尖方向观察,收缩期纵向峰速度呈递减趋势。结论 2D-STI技术能准确、全面的分析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运动的峰速度、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对评价DCM患者的左心室局部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室壁运动二维应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观察正常人室壁二维应变的规律,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正常人及35例心肌梗死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短轴观3个水平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节段的径向(Rs)、圆周应变值(Cs)及旋转角度(Rot)。结果:正常组Rs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P<0.05);Cs和Rot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的Rs和Cs显著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均为P<0.01),Rot在某些节段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室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敏感评价心肌缺血程度;Rot指标不如Rs和Cs敏感,可作为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2D-STE)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CSF)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 研究2D-STE在临床上评估CSF患者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设定CSF组41例(CSF患者)及对照组59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 分别采集存储6个切面观(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的动态二维超声图像, 利用软件于各切面观脱机分析CSF组和对照组左室3层心肌(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的分层应变, 分别计算出两组左室3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s, 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s, GCS)以及相应的跨壁应变梯度△GLS、△GCS。结果 CSF组及对照组左室3层心肌(心内膜下层、中层、心外膜下层)GLS和GCS均保持由内向外逐层递减的跨壁梯度特征; CSF组GLS、△GLS 较对照组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尤以心内膜下层GLS和△GLS降低更为显著(P<0.001); CSF组GCS、△GCS减低,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计算分层应变参数预测CSF左室收缩功能, △GLS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66, P<0.001), 当△GLS取截断值为-4.87%时, 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可达66.7%及76.3%。结论 2D-STE可通过评估心肌分层应变识别CSF患者左室3层心肌收缩功能受累的差异(心内膜下层为甚)。心肌纵向应变跨壁梯度△GLS可早期识别CSF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具有临床诊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左室心肌应变情况.方法 行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于PCI术前、术后7d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2D-STE检查.结果 24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CI治疗,梗死相关血管430支中,PCI术后获成功开通249支(57.9%),开通不良113支(26.3%),开通差63支(14.7%),开通后重新阻塞5支(1.2%).PCI术后7 d,2D-STE检查提示左室异常节段室壁运动曲线的收缩峰值应变(PSS)、收缩峰值应变率(PSSR)、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HS)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1 19例(48.6%)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表现为PSS< 10%,PSSR <3%,RS>-7%及HS>-5%.开通后阻塞者牛眼图节段颜色异常,变为淡粉色.结论 PCI术后7d,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已发生左心室重构,室壁张力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但近半数的患者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情况,应加强观察和治疗.2D-STE可以定量观察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肌应变情况,客观评价PCI术后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To assess fight ventficular free wall longitudinal myocardium deformation and examine the changes with normal age by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 myocardial systolic peak strain (ε), systolic peak strain rate (SRs), early diastolic peak strain rate (SRe), late diastolic peak strain rate (SRa), the ratio of SRe/SRa were measured in the basal, middle and apical segments of right ventficular free wall in 75 healthy volunteers (age range: 21-71 y) by STI from the apical 4-chamber view. RV longitudinal strain and strain rate were highest in the basal segment of the free wall. Older subjects had lower early diastolic strain rate (SRe) than younger subjects, but they had higher late diastolic strain rate (SRa).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the ratio of SRe/SRa was found in all RV free wall segments (r=-4).466 - -0.614, P〈0.01). It is concluded that RV diastolic strain rate changes with age and STI can be used for the study of RV myocardial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方面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74例,取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证实左冠状动脉狭窄≥75%的心肌缺血患者48例为缺血组,介入治疗后3个月内行斑点追踪检测,分析斑点追踪与节段性室壁运动的关系。结果:缺血组各节段左室最大收缩期应变值较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冠脉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室收缩期应变较术前各节段均有改善,基底段改善相对明显(P〈0.05)。结论:斑点追踪与冠脉造影结果吻合良好,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ANTH)化疗后的左室心肌组织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探讨2D-STI评价和监测ANTH化疗所致心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NHL初发住院患者37例(ANTH化疗组,行CHOP方案化疗)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0人(正常对照组)。采用2D-STI检测正常对照组和ANTH化疗组受试者化疗前及化疗第1、2和3个周期患者心脏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左室扭转角度(LVtw),计算对应的GLS×LVtw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和ANTH化疗组患者化疗前一般临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H化疗组患者化疗后GLS、GRS及GCS低于化疗前和正常对照组(P<0.05),GLS下降幅度较GRS和GCS明显;化疗第3个周期超声指标符合心肌毒性诊断标准的4例患者的GLS、GRS、GCS、GLS×LVtw降低;以△GLS×LVtw=-64.53%×°为截断点预测发生心肌毒性的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66.7%,约登指数最大为0.667。结论:2D-STI可以检测左室心肌组织生物力学参数的早期改变,在早期检测ANTH所致心功能损害方面较敏感,可能成为未来预测ANTH化疗继发早期心肌毒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价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左室心底水平(MV)及心尖水平(AP)标准短轴图像。应用2D-STI测量各水平峰值旋转角度(Pr)、收缩末峰值旋转角度(AVC-r),计算左室扭转角度(LVtw)、收缩末左室扭转角度(AVC-LVtw)。应用QTVI测量各水平侧壁及后间隔切线方向运动速度,并得出该水平收缩期侧壁间隔位移差(SDl-s),计算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由同一观察者于不同时间反复测量上述参数,计算两种方法的观察者内变异系数。结果①正常对照组的收缩期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从心尖向心底方向观察,MV顺时针旋转,AP逆时针旋转,左室逆时针扭转,LVtw为(14.57±3.06)°,TMI为11.80±1.16;②心功能不全组MV旋转方向与正常对照组一致,部分病例AP旋转方向及左室扭转方向发生变化。心功能不全组Pr、LVtw、SDl-s及TMI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D-STI技术在评价心功能不全方面较为稳定可靠,QTVI较为简捷直观。结论 2D-STI与QTVI技术均可用于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2D-STI较为稳定可靠,QTVI较为简捷直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男性重度吸烟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获取82例重度吸烟男性与65例无吸烟史健康男性的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短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动态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心尖系列切面18节段纵向应变及左室短轴系列切面径向、圆周18节段应变,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心室的旋转角度,比较重度吸烟组与无吸烟史组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和旋转角度.结果 与无吸烟史组相比,重度吸烟组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峰值圆周应变、二尖瓣水平的峰值径向应变及旋转角度均低于无吸烟史组(P<0.05);短轴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径向应变明显低于无吸烟史组(P<0.01).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重度吸烟对男性人群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对其心功能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3位NSTE-ACS患者,行3D-STI及冠脉造影(CAG)检查,利用3D-STI获取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根据冠脉狭窄部位及程度将心肌节段分为缺血节段组及非缺血节段组,比较两组应变。结果:与非缺血节段组相比,缺血节段组LS在左室各节段均降低(P<0.05),CS在前降支供血区基底段及中间段,回旋支供血区及右冠供血区降低(P<0.05),RS在左室各节段与非缺血节段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LS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3D-STI可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心肌功能,LS可敏感识别缺血心肌,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冠心病(CAD)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应用2D-STI技术测定左心房壁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改良的Simpson'S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P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CAD组LAVmax、LAVmin、LAVp均显著增大(P〈0.05或P〈0.01),LAAEF显著增大(P〈0.01),LAPEF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CAD组mSRs和mSRe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mSRa显著增大(P〈0.01)。结论2D-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CAD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表现为左心房储备功能和管道功能的减低,辅助泵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