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小贝慢慢地消耗着自己残存的一点生命气息,就这样拒绝进食、拒绝治疗、拒绝最后的抢救已经连续4天了,只是等待,就像等待着蜡烛燃尽最后熄灭,等待着自己化作一缕青烟,飘离她的亲人朋友.也许经历了35个春秋,此时她才真正理解"幸福"的死亡,需要自己一点一点靠近.  相似文献   

2.
孟欣 《癌症康复》2004,(5):11-12
"我是雪,我只有在你生命的冬天才会来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形容护士的诗,它把生命比喻成四季的轮回.是的,生命总会经历春的萌发,夏的繁盛,秋的收获,以及冬的萧瑟,但是有了雪的冬季会增加几许鲜活和灵动,平添几分安慰和寄托.雪用自己的纯白覆盖了一切,使它们简单而纯净,最后她溶化了自己,换来了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3.
梦湄 《癌症康复》2001,(6):22-24
她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也振奋了许多人.她是一个毛南族的妇女,当她从胃癌全切的手术台上下来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离婚.不是因为爱,而是她不能容忍在宝贵生命的有限时间里仍在炼狱般的婚姻中煎熬.人们以为是那个负心的男人抛弃了她而纷纷将同情怜悯的目光投向她.她受不了了,于是决然辞去公职,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儿子,北上京城闯世界来了.她只想重新再活一次,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在北京漂泊的日子里,她竟然又找到了生命的那一半,生命之树因此而蓬勃生长.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大部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陷入紧张、恐惧、焦虑及绝望之中,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临终护理是对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护理.其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症状,缓和面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帮助其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维护其人格尊严,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使临终患者安宁平静的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为了探讨临终护理对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我科对2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系统的临终关怀护理,结果大大提高了患者尚存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癌症康复》2015,(2):18-19
当身着白衣走进医学院校时,我便深深意识到肩上神圣的使命和生命的珍贵.当走进科室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时,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身体的救死扶伤,还有对患者心理的安抚和真诚交流.患者朋友,我想对您说: 每当看到您流露出焦虑的神情,我的内心是一样的焦灼,我多么希望能竭尽所能、发挥所长来帮助您缓解痛苦,根除疾病.每当遇到疑难杂症时,我挑灯夜读、求师问教,只为能查明病因,让您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我还是要站起来! 不是身体,是精神 她是北京某医院的护士长,3年前院里派她为一位重症肿瘤病人--脊髓室管内膜瘤患者做治疗.每天1小时、持续数月的治疗过程使她亲眼目睹了一个生命顽强的力量--这位重症病人从他被医学判为死刑的那天算起已经生存了8年.护士长说:"从来都是护士同情病人,而这一次,我却被病人鼓舞了."本刊闻讯后,特采访了这位护士长,并将她的口述整理成文刊于本期,希望读者读来有益.  相似文献   

7.
涵墨 《抗癌之窗》2009,(6):20-20
虽然,她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39岁的生命。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她的喜爱和肯定。在熟悉她的人眼里,她永远是一位成功的歌手、音乐人;她永远是一个乐观、坚强、热爱音乐、追求纯粹感情的女孩儿;她要强,不愿意把自己不好的不面展示给别人看;她义气、男孩儿性格,宽容,仗义执言;她就是陈琳。  相似文献   

8.
佚名 《癌症康复》2006,(1):49-50
2005年2月底,与肺癌勇敢地抗争了近3年的九妹,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那天我们一早就守候在她的病房,送她最后一程.二十几双眼睛,只有我没有泪眼模糊,因为我想的是她终于摆脱了病魔的纠缠,获得了解脱.回想这近3年与她一起奋斗的经过,恍如一场噩梦,如今噩梦初醒,心中虽觉悲伤,但庆幸自己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林恩·科曼,生于1946年。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做模特,一度是T型台上的宠儿。从70年代起,她开始涉足时装设计并担任美国最著名时装杂志的摄影师。2002年的9月,她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癌症让她失去了双乳。2003年4月,她又被诊断出患有一种很有破坏力的脑癌。癌症几乎击垮了她的身体,却没有击垮她的事业。她执著地继续着时装设计师和摄影师的工作。2005年,林恩出版了她自己制作的影集《林恩:从前到后》(Lynn:Front to Back)。书中收录了她的画像、照片和她成为癌症患者以后的点滴故事。随着她的画册的恩成为了美国的抗癌明星,很多美国著名的访谈节目都对她进行了采访。她被称为是一个化痛苦为力量、化绝望为希望的传奇女人。下面的文字记录了她讲述的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长寿》杂志2007年第4期刊登的徐璐《运动或许能挽救生命》一文,介绍了英国一位名叫简·汤姆森的女士用运动与癌症搏斗的故事。汤姆森1990年被诊断出乳腺癌,随后做了双乳切除术,并作了两轮放疗和化疗。待2000年后复查癌症已到晚期,癌细胞扩散至骨骼里,医生认为她活不过6个月。从那以后,她连续6年参加长跑,截至2006年底,她共参加了一连串的马拉松、三项全能比赛、骑自行车远征活动,还用9周时间骑行6700公里横穿美国。她与疾病顽强斗争着,最后她成功了,至今还坚强地活着。她的事迹传遍了英国,她被评为"2006年度风云女性"。  相似文献   

11.
文珊 《癌症康复》2005,(4):35-35
此书由彻丽尔·坎菲尔德著,林蓉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彻丽尔·坎菲尔德在41岁时被诊断为晚期宫颈癌.她拒绝了医生的建议--手术摘除子宫、淋巴结及四周的神经组织.取而代之,她决定承受死亡,并力求死得安详.在这一过程中,她治愈了自己的疾病,至今已过了16年.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年末,我陪伴着一位85岁的老人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程。由于老人终身未婚,因此她身后的一切事宜也是由我来处理的。面对着一个生命的逝去,亲历了生命完结前后的全过程,我深切地感到,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通过电话预约的女孩,电话中她并没有谈及她有什么不适.初次到来,她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先是在诊室溜达了一圈,对诊室内的装饰进行了评价,看上去蛮轻松自在的,比我这个主人更像主人,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她是来做治疗的吗?好像我是病人,她来给我治疗的一样.”当然,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知道这样的患者往往比别的患者具有更大更深的创伤,而且,我需要耐心地陪伴,等待她走到我的面前讲述她自己的秘密,而不要在她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就急于揭开她的伤口.  相似文献   

14.
生命交响曲     
郑小瑛,《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中国最有经验的指挥教授之一,西方媒体称她为"世界最佳女指挥家"。1997年,郑小瑛被诊断患有直肠癌。顽强的意志、豁达的态度,支撑着她已近70岁的高龄,与癌魔做着不屈的斗争。术后两个月,她重新登上心爱的舞台。与癌症斗争的经历让郑小瑛认识到,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在音乐中飞扬的时间更长一点。病愈后,郑小瑛来到中国照相馆,拍摄了这幅被命名为"生命交响曲"的珍贵照片。  相似文献   

15.
2001年,39岁的杨红娟不幸患上晚期肾癌。医生说,她最多还有一年时光。当时,杨红娟觉得万念俱灰,她只想尽快结束生命,不给家人添麻烦。可当她服药自杀时,却被抢救了过来。醒来后,杨红娟看见白发苍苍的父亲和尚未成年的儿子焦急地守在床边,她忍不住流泪了,"我不能死,我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做!"生命的绝境中,杨红娟硬是用坚强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到台湾去进修过的我刊作者张艳玲老师给我们拿来一本版面非常漂亮活泼的小册子,那是被称为台湾安宁疗护之母的赵可式博士和她的团队设计的生命纪念册.人们经常会为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而写纪念册,为了工作而写大事记,为了评职称,为了奖金而每年写总结报告,但少有人为自己写个生命的纪念册.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往前奔,现在让我们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在已经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收获了什么?就算数数我们挣下的家产,节省着用,是否已经够下半辈子了?  相似文献   

17.
2017年6月30日19时41分,是他的家人最为悲伤的时刻.经过这1年对他的精心护理,我好像重新找到了工作的目标,原来我一直认为对于肿瘤晚期患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有再多的治疗手段也不可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最后他们只能认命,只能悲哀地死去.可现在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我完全可以把它变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电影《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尊严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过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告别. 死亡,通过入殓师的出色工作变得不再可怕,并使其与生命成为连续的整体.《入殓师》第一次以电影的方式温暖地向我们展示了生命需要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在医学领域,一门给生命画上圆满句号的学科——缓和姑息与临终关怀学科正在悄然兴起,尤其在癌症患者和医生群体中更是被频繁提及.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缓和医疗和临终关怀,记者采访了缓和姑息医疗领域的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端祺教授.刘教授是我国较早关注缓和姑息治疗的内科学专家,他平易近人、谦和朴素的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教授结合自己的从医经历,生动全面、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解读了缓和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天,病房住进了一位晚期舌癌患者,我称呼她为赵大姐(化名).赵大姐50多岁,患病1年多了,确诊后即行手术切除了病灶,术后不能说话,痛苦不堪.她一向能言善辩,不能说话对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间无法接受.但坚强的她在短暂的消沉后很快想出办法,既然说不了话,那就写字与人交流吧,毕竟自己的文笔和书法都还不错.于是,日常沟通的点点滴滴都存留在赵大姐的记录中,我们的陪伴也都化作文字,诉说着信任、温暖、接纳、希望、感动、蜕变……  相似文献   

20.
面对死亡     
秦茵 《癌症康复》2011,1(4):100-103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个英国的17岁小女孩,唐娜·肖不幸被诊断患上了罕见的恶性骨肿瘤,且无药可治,在病情一天天恶化的同时,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既然死神格外关照我,我就要有尊严地离开.从现在开始我将安排我葬礼上的所有细节.”于是,她一边接受化疗,一边筹划自己的葬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