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方法:对90例手外伤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总结。结果:95.3%的患者手功能恢复正常,手功能基本恢复占4.7%。结论: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术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锻炼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全程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程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3例手外伤患者术后进行全程康复训练。结果:本组103例手外伤患者随访12~49个月,平均随访26.1±3.2个月,经全程康复训练手功能恢复优36例、良57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90.2%。结论:全程康复训练有助术后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张丽琼 《医学争鸣》2005,26(17):1549-1549
1 临床资料 手外伤85(男73,女12)例,年龄2~62岁.断指再植5例,肌腱损伤修复52例,骨关节损伤修复28例.由责任护士负责制订健康教育方案、阶段性计划.根据病情不同阶段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接受能力、学习态度与兴趣等,及时调整方案,让患者参与制定自我护理目标,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康复训练,预防残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辅助性治疗手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每周5天,每天1次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每次另增加配戴辅助性治疗手套15 min?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的次日,选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箱(STEF)中的搬运70 mm大球?木方项目?Milliken手康复中心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表中的10项活动?以及在孔板上插直径为2 mm的细金属棒活动,重点对患者的患侧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各项评定指标均得到改善?除开饮料瓶项外,治疗组的其他项评定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自制辅助性治疗手套可以改善手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手外伤后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应用多种物理因子,结合作业治疗,对20例手外伤患者的进行康复训练后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前与治疗2 疗程后进行患手总的主动活动度和手皮肤感觉功能的评价,发现治疗后手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正确的物理因子配合手功能训练的方法是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能极大改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蜡疗对手外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蜡疗在手外伤所致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62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做20分钟蜡疗后,再做40分钟常规康复训练,每天2次;对照组30例只给以40分钟常规康复训练,每天2次。15天为1治疗周期,15天后对2组患者的手各关节活动度、肌力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手外伤患者在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上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蜡疗在手外伤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比单纯手法康复治疗效果好并减少了治疗天数。  相似文献   

8.
浅谈护理干预对手外伤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外伤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50例手外伤病人术后疼痛进行常规护理和术前护理干预的对比分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疼痛。结果:术前护理干预使术后疼痛强度明显减轻。结论:护理干预调动了病人的积极性,增强了病人自我控制疼痛的能力,对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手部进行血管吻合手术易产生小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局部保温可有效减少小动脉痉挛的发生,加快局部的血流速度.笔者对断指再植或手指皮瓣转移术后患者采用生物灯(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患部,能改善其睡眠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进行探究.方法 将于2010年8月~2011年12月入院的300例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采取如下的康复护理措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然后再对其功能锻炼加以指导.对康复护理前后患者在心理以及健康知识、肌体功能转变等方面进行检验与对比.结果 在实施康复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健康知识认知有了较大的改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功能锻炼指导,患者的肌体功能有了很大的转变.结论 加强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指导能够使得患者病情康复与转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偏瘫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1次/d,每周5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以下评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运动想象对提升偏瘫患者的手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体感模拟训练(SS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FES联合SST)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训练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偏瘫肢体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 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偏瘫Brunnstro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高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训练8周后,两组肱二头肌RMS值、肱三头肌RMS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FES联合SST在提升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北部地区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闭环康复”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而对照组则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和注意力无效对照干预,总共干预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 FMA-UE)、积木盒障碍测试(boxing and blocking test, BBT)、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的评定,并采用手心理旋转测试评价患者干预前的运动想象能力。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5名和36名患者完成研究的所有干预和评定。治疗后两组FMA-UE、BBT、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3.545,P<0.001),试验组FMA-UE总分和近、远端子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18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FMA-UE的远端子项目评分变化值与治疗前心理旋转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676,P<0.001)。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的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其疗效与患者的基线运动想象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85-88
目的探讨膝关节强化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康复科就诊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血脂,营养脑细胞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训练,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膝关节强化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BS静态和动态评分评分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FAC评分和MWS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膝关节强化控制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平衡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96-99+102
目的探讨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均给予药物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表象训练,患者均进行3个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肢和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FMA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TXA2、TXA2/PGI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PGI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作业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助于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上肢、手功能及生化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98-101
目的分析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4周,比较两组FI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UE评分。结果两组训练前FIM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训练后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FMA-U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卧床肢体功能锻炼器对外科ICU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接受手术治疗后入ICU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卧床肢体功能锻炼器的观察组患者以及接受常规床上锻炼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免疫功能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卧床肢体锻炼后的上下肢功能评分以及ADL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卧床肢体锻炼后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卧床肢体功能锻炼器有助于提高ICU卧床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优化免疫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复易化任务导向性训练配合反复刺激对严重上肢功能受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有严重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根据年龄分层随机将患者分成3个康复治疗组:神经促进技术(NDT)组11例,重复易化任务导向性训练(ROT)组9例,重复易化任务导向性训练配合反复刺激(ROT+RS)组10例.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表评价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M ANoVA)显示Fugl-Meyer总分、手、腕、协调性及速度的功能评分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两两比较提示(ROT+RS)组手、腕、协调性及速度评分高于ROT组和NDT组,(ROT+RS)组上肢功能总分高于NDT组.肩/肘/前臂评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重复易化任务导向性训练配合反复刺激能显著改善严重上肢受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特别是手、腕、上肢运动的协调性和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71-174+17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对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给予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第4周、训练第8周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Brunnstrom分期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两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均呈显著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和训练第8周时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和对照组训练第8周Brunnstrom分期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时的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其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