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来自丹东市第一医院,在肿瘤放疗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2年.我在职业生涯中看到了很多生离死别,刚刚入职时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和家属在痛苦中挣扎,看到他们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恐惧,对亲人、朋友的不舍与眷恋,我用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的话语去安慰他们,却不知如何能帮他们更多.  相似文献   

2.
庞英 《癌症康复》2014,(3):79-80
我来肿瘤医院工作已经一年半了,这期间遇见过很多患者。有一位患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可能因为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年轻的癌症患者。他是一位年纪只有30岁的南方小伙子,患淋巴瘤晚期。记得那天上午,他一个人,架着双拐来治疗室做冥想,可是我发现他根本进入不了冥想状态,不断变换姿势,显得特别烦躁。于是我关掉了冥想的视频,对他说:“你看上去很烦躁,好像根本进入不了状态。”他点点头说:“我一点儿都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3.
我去会诊一个患者,刚走到病房的护士站,护士就赶紧迎上来告诉我,这个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的是胃癌,家属不让告诉,我表示明白了.刚刚走到患者的房间门口,还没有进入房间内,患者家属又迎出来,叮嘱我说他们没有告诉患者是胃癌,只告诉患者做的是胃溃疡手术.有趣儿的是当我和患者本人,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问起他的病史,他是这样回答我的:“唉,我不就是得癌了吗?”我反问他:“您怎么知道的,病理结果还没有出来呀.”他说:“不得癌来你们医院干什么?再说,我要不是癌症,我的妹妹也不至于大老远从深圳这么着急地跑来呀!”……  相似文献   

4.
很多患者对自己得癌症很不理解,认为自己性格开朗、不吸烟、不喝酒,生活也很规律,怎么会得癌呢?患者就诊时常常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得癌症的是我?” 而今天坐在我面前的这位老年患者却与众不同.这是一位87岁的老年肺癌患者,因小儿麻痹症,人生也经历了更多常人未有的坎坷.但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躯体的痛苦和生活的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我国数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科学院院士.他坐在轮椅上,神情坦然,述说着自己的想法:“我80多岁了,吸了一辈子烟,又不运动,我不得癌谁得癌?我不考虑放化疗,因为那样会增加我的痛苦,影响我的工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孙燕 《癌症进展》2004,2(2):79-82
我和金显宅教授可以说是很有缘分.1959年冬我调入日坛医院(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做住院医师.那时金教授在我们医院任顾问,每月从天津来北京参加大查房1~2次.我和金教授初次见面是在全国肿瘤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以后他来北京,当吴桓兴院长向他介绍已经由我和周际昌组成化学治疗组开展工作后,他表示十分欢迎:"我们已经期待多时了,这是一个新学科,将来会有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假尿嘧啶核苷(PU)是一种修饰核苷,在体内不能被重新利用,也不能继续分解,只能作为一种完整代谢终产物自尿中排出。近年来认为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中有重要的意义。我室测定了104例白血病患者血中PU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假尿嘧啶核苷(PU)是一种修饰核苷,在体内不能被重新利用,也不能继续分解,只能作为一种完整代谢终产物自尿中排出。近年来认为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中有重要的意义。我室测定了104例白血病患者血中PU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泰瑞·福克斯(Terry Fox),1958年生于加拿大西部海岸线附近的曼尼托巴。小时候的泰瑞·福克斯就非常喜欢运动,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然而,18岁风华正茂,刚刚读大学一年级的他却不幸罹患骨癌,无奈,他只能接受截肢手术,右腿膝盖以上被截掉了15厘米,并装上了假肢。患病期间,他深深为癌症病人所承受的痛苦感到不安。他决定进行一项他自己称之为"希望马拉松"的长跑计划,跑步穿越加拿大,并由此为癌症研究募捐。他说:"我不是一个梦想家,我也不能说癌症一定会治愈,但我相信奇迹。我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只要去尝试,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梦想成真于尝试。"  相似文献   

9.
一句话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想先说另一个小故事.前几天我见到一个患者的家属,他的妻子是一位肠癌终末期的患者,这个50多岁的大男人,当着我的面掉下了眼泪.我一问缘由,他说:“我的妻子原来特别贤惠温柔、知书达理,但现在却完全变了一个人.我每天累死累活地照顾她、陪伴她,她可倒好,每天抱怨我饭做得不好吃,没有照顾好她……我简直无法理解,都快活不下去了.她为什么这样对我?  相似文献   

10.
张莹 《癌症康复》2018,(1):70-74
(接上期) 2017年5月23日 一阵忙碌后,我再次走进病房,看见一个胆管癌患者独自侧身躺在床上凝视着窗外,我慢慢走到床旁顺着他的眼神望去,一只鸽子在楼顶上享受着蓝天白云,估计他在一边欣赏,一边期盼自己能像这只鸽子一样在大自然中尽情呼吸. “想什么呢?”我轻声地问.“你来啦!我能想什么啊,太难受了!”他情绪低落地说.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在肿瘤发病率中是比较高的,尤其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患者的增多,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科自1999年对大肠癌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影响患者及亲友的生活观念,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相似文献   

12.
我与沈老师认识是在医院的候诊室里。初见老先生,满头的银发,脸上挂着恒久的暖暖的笑容,我看他一眼就能感觉到工作的疲惫减轻了许多。出于对他的好感,我主动与老先生攀谈,细谈下来得知老先生本人是一位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等药     
人为什么要活着?答案是"等药".这是我去查看刚入院的晚期胃癌患者老张时,他给出的答案. 这也是我第一次得知有人把"等药"作为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全新的答案. 带着好奇和关心,我坐在病床边和他聊了起来.老张来我们病房住院前一直辗转在北京各大医院治疗,想尽了各种办法,病情仍在逐渐加重.他不断在追问:"难道我的癌细胞就没有办法消灭了吗?"  相似文献   

14.
1959年我从协和医院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当时叫日坛医院),开始从事肿瘤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提出的豪迈口号是:"让高血压低头,肿瘤让路."当初的条件很差,只能一边起步一边摸索,想着如何能开辟新径、突破瓶颈,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5.
顾晋 《癌症康复》2016,(3):67-71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这个职业可能跟大家想象中有所不同,今天想要跟大家探讨的话题是:我原以为医学无所不能. 在1968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农民得了肿瘤,瘤体非常大,她每天只能坐在床上,根本躺不下,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了很多年,后来是亲人解放军把她的这个瘤子去掉了.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我的导师查理,一位德高望重的骨科医生,发现自己的胃里长了一个肿块.于是他做了病灶部位的手术,诊断结果是胰腺癌.给他做手术的外科医生医术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他甚至创造了一种新的术式来治疗这种癌症,可以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3倍,从5%到15%.尽管如此,因为治疗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查理对自己同行这个所谓"创新"的手术方式并不感兴趣.第2天他就回家了,不再行医,也再没有去过医院.他把时间全部用来陪伴家人,并尽可能地使自己保持最舒适的感觉和状态.几个月后,他在家中去世,没有接受任何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当然,医疗保险也没有在他身上花费太多.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早上,我刚刚进办公室就接了个电话,"你赶快来会个诊吧,昨天晚上抢救了一个自杀病人,他吃了好多安眠药,我们给他洗了胃,现在需要你过来看看."我就过去了,自杀的是一位76岁的男性,他是位非常晚期的癌症患者,当时我肯定要先判断他是否有抑郁症,癌症晚期容易合并抑郁,抑郁的最终结果是可能自杀.  相似文献   

18.
李栗 《癌症康复》2001,(2):27-32
汤姆和我并非象其他一见钟情的情侣,约会一年左右即结婚.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87年,当时汤姆就一个环境工程师的职位对我进行面试.我记得当时他一条腿蹬在椅子上,双臂撑在弯曲的膝上,直视着我的两眼神采奕奕.我被录用了.多年以后,汤姆告诉他的朋友,我本来是要面试她,但是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我从未见过的美丽姑娘正坐在我的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19.
幽默生发术     
《癌症康复》2006,(3):47-47
2003年的劳动节刚刚过去,我就被诊断为霍奇金氏淋巴瘤.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我发现最难面对的问题是脱头发.以前我的一头长发又浓又密,曾令许多人羡慕不已.沮丧之后我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幽默感,重新振奋起对生活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他,34岁,是某公安局副局长,一个7岁男孩的父亲,也是身患胃癌Ⅳ期合并大量腹水的病人.接诊那天,清瘦苍白的他坐着轮椅人院,萎靡的神态、苍白的脸、隆起的腹部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位重症患者.我迅速安排床位、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输液……一切处置妥当后,他渐渐有了一些精气神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