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袁俊  杭佑宝 《吉林医学》2013,(28):5765-576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69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6 h、入院24 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入院后第一个24小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IEⅡ)评分;以住院28 d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IEⅡ评分。以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A、B、C三组:A组(乳酸清除率≤10%)、B组(乳酸清除率10%30%)和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乳酸清除率≥30%)和B组(乳酸清除率10%30%)和C组(乳酸清除率≥30%),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6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乳酸清除率≥30%)和B组(乳酸清除率10%30%)病死率均低于A组(乳酸清除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具有重要意义,高动脉血乳酸浓度和早期低乳酸清除率者病死率高、预后差,6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快捷、有效、简便、实用指标.方法:选取68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时行APACHEⅡ评分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值,在6小时后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根据疾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1例;根据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患者分为a组(低乳酸清除率组30例)、b组(中乳酸清除率组22例)、c组(高乳酸清除率组16例).结果: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而入ICU时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小时乳酸清除率越高,6小时目标治疗达标率越高(P<0.05),MODS并发率及病死率越低(P<0.05),且6小时乳酸清除率>20%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及预后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是一种快捷、有效、简便、实用的评估方法,对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予动脉血乳酸测定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根据疗效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存活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的差异。结果达标组6h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未达标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24h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与死亡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变化和乳酸清除率可作为感染性休克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ChE)水平联合乳酸清除率(LCR)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根据28天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38例),根据SChE水平分为低SChE组(≤4 000 U/L)和正常SChE组(>4 000 U/L),根据24 h LCR分为低LCR组(LCR≤10%)和高LCR组(LCR>10%),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感染性休克确诊24 h内血常规、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血乳酸(LAC)。 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APACHEⅡ评分、部分肝肾功能指标较高,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SChE、LCR水平较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SChE和LAC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ChE联合LAC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效能最高(P<0.05)。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SChE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SChE组(P<0.05),低LCR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高LCR组(P<0.05)。 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SChE和LAC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ChE和24 h LCR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早期血乳酸水平、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第28天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应用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方案(EGDT)对37例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测定患者治疗0h及12h的血乳酸水平,并计算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治疗第28天病死率。计算12h乳酸清除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比较。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年龄、性别、乳酸峰值、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乳酸峰值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值的方差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乳酸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不同时间段的乳酸测量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的测定值、乳酸峰值及乳酸清除率与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住我院ICU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按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ICU即刻、入院6 h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即刻血乳酸、6 h血乳酸浓度及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内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增高及6 h低乳酸清除率患者预后不良,6 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评估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RICU的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RICU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入住RICU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随治疗开始乳酸水平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院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差,入院ICU后6 h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血清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及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休克患者,分为乳酸正常组(<2.0 mmol/L)46例和乳酸组(≥2.0 mmol/L)34例;低乳酸清除率组(<10%)35例和高乳酸清除率组(≥10%)45例;生存组65例和死亡组15例。检测血清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并对各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机械通气及病死例数。结果乳酸组、低乳酸清除率组及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4.45±4.71)分、(25.44±6.02)分和(25.04±6.17)分,均高于乳酸正常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机械通气和死亡率分别为23.53%(8/34)、14.71%(5/34)和25.71%(9/35)、14.29%(5/35),均高于乳酸正常组和高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24 h、48 h乳酸浓度分别为(11.62±4.05) mmol/L和(14.62±2.88) mmol/L,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为(9.68±3.91)%,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休克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清乳酸越高、血清乳酸清除率越低,休克患者病情发展较重且预后较差。动态监测血清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休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嵩  张黔  万健 《吉林医学》2014,(5):995-996
目的:探讨乳酸代谢与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的变化情况和治疗转归。入ICU即时、6 h和24 h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乳酸值并计算6 h、24 h乳酸清除率,计算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APACHEⅡ评分和患者28天病死率。根据治疗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结合ISS、APACHEⅡ评分讨论乳酸代谢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中死亡6例,存活14例。存活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必要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其早期清除率在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67例,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15例(11~20分)、中分组29例(21~30分)和高分组23例(〉30分)三组;休克确诊后2h测定血乳酸水平和进行APACHEⅡ评分,12h后再次血乳酸测定并计算乳酸早期清除率。按照休克确诊第28天的临床转归划分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休克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及不同预后间的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的变化;对不同预后患者早期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预后患者休克确诊2h、12h时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预后与休克时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相关(rAPACHEⅡ评分=-0.74,r确诊血乳酸=-0.72,r确诊12h乳酸=-0.75,r乳酸清除率=0.88,P均〈0.05)。结论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总体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动态反应病情进展和预后,两者结合可作为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PCT)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65例实施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6h静脉血乳酸、PCT等指标,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28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阈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以血清PCT活性是否高于本组研究病例中位数分为高PCT组和低PCT组。结果 MODS组和死亡组早期乳酸清除率分别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MODS组和死亡组PCT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和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乳酸清除率组和高PCT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P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和PCT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病例,监测其入院时及入院6 h的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 ≤ 10%)组,比较2组病死率、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随访30 d,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初始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随访30 d后,病死45例,存活67例,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在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定中的作用。方法:检测83例呼吸衰竭患者12 h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患者不同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调整结果。结果:83例患者死亡17例(20.5%)。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APACHEⅡ评分、pH值、PaO2、PaCO2、PaO2/FiO2及入院动脉血乳酸和12 h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动脉血乳酸和入院pH值、PaO2、PaO2/FiO2均呈负相关,和入院PaCO2、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而12 h乳酸清除率和这些因素的相关性更为明显。高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为13.0%,低清除率组死亡率为34.5%(χ2=5.365,P=0.021)。低清除率组较高清除率组发生死亡风险的OR值为3.534,95%CI为1.023~12.524。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调整后,低清除率组较高清除率组发生死亡风险的OR值为2.782。结论: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持续输注特利加压素(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6例),分别给予NE和NE+TP治疗,观察用药前(T_0),用药后6 h(T_6)、12 h(T_(12))、24 h(T_(24))、48 h(T_(4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清除率、每小时尿量(UV)和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_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变化。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T_0比较,T_6~T_(48)时2组患者MAP、乳酸清除率明显升高,HR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T_6~T_(48)时试验组HR明显降低(P<0.05),MAP、乳酸清除率明显增高(P<0.05),2组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灌注情况:与T_0比较,T_6~T_(48)时2组UV、CCr、FEH_2O升高,FENa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UV、CCr、FEH_2O升高(P<0.05),FENa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持续输注TP联合NE,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肾灌注,且未发现明显与TP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用于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在指导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63例,分为两组,A组32例,B组31例。A组检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指导补液,以CVP达到8~12mmHg,MAP达到(65±5)mmHg以上,作为液体复苏治疗的目标。B组在达到上述CVP及MAP的基础上,计算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作为复苏治疗的目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h液体复苏达标率及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的比例、术后24h输液量的差异,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器官功能不全发生情况,ICU住院日。结果2h液体复苏达标率的比例A组高于B组(P<0.01)、24h内输入液体量B组大于A组(P<0.01)。但两组术后24h液体复苏达标率(≥10%)的比例、输入红细胞及血浆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器官功能不全比例高于B组(P<0.05),A组ICU平均住院日高于B组(P<0.01)。结论在监测CVP及MAP的基础上,使用乳酸清除率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目标,可能减少患者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缩短ICU住院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和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9例ICU危重患者入住ICU时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h和24h再次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h和24h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年龄和初始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45.25±12.52)%VS(8.53±11.21)%和(78.27+21.53)%VS(-10.63±8.2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0.0%VS 51.0%,P<0.01).结论 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评估外科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4例外科休克患者0h(以诊断休克为研究起点)、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痊愈出院或死亡为研究终点,按预后不同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85)和死亡组(n=19);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n=8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n=23),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存活组6h血乳酸清除率为(19.0±10.1)%,显著高于死亡组([7.4±3.3)%,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1.2%;)、病死率(3.7%)均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6.1%、69.6%),均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0h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6h血乳酸水平存活组低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均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外科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与小儿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46例脓毒症患儿的6 h乳酸清除率及患儿预后的资料。将患儿分成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17例),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患儿严重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何种乳酸预测指标(初始乳酸值、乳酸清除率及乳酸曲线下面积)是感染性休克患者14 d病死率的最佳预测指标。方法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10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81例)和存活组(22例),分别计算两组的初始乳酸值、乳酸清除率及乳酸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各乳酸预测指标之间的差别。结果 ROC曲线显示,乳酸曲线下面积及24 h乳酸值可以有效预测14 d病死率,两两比较显示,24 h乳酸值的AUC值明显高于初始乳酸值、乳酸清除率及乳酸曲线下面积。24 h乳酸值预测价值最高(AUC=0.72,P=0.001)。结论 24 h乳酸值是成年高乳酸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14 d病死率的有效预测指标,且优于其他乳酸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 h乳酸清除率与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7月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脓毒性休克患儿45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脓毒性休克诊疗方案进行早期目标化治疗,分别测定每例患儿复苏前及复苏后6h乳酸值,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按照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24),评价6 h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复苏前及复苏后6 h乳酸值明显低于死亡组(4.25 mmol/L vs 6.87 mmol/L,P<0.05)。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21.12 mmoi/L)vs(-22.56 mmol/L)(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时动态监测血乳酸变化有助于对病情的评估,而6h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快捷、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