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评价小切口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30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均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前房角、前房深度、眼压、矫正视力的差别,术后随访一年.结果 术后随访期内,30只眼的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前房深度显著增加,眼压降低,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单纯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操作简单,经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一医院眼科2007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52眼),均合并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和眼压变化。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与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P〈0.05);中央前房深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44例 ( 48眼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其中 ,2 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2 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 6个月以上。结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一月平均眼压 ( 1.70± 0 .5 4)kPa ,较术前 ( 4.3 6± 0 .74)kPa明显下降 ,与联合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49,P >0 .0 5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 ,中央前房加深 ,房角增宽 ,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 ,房角关闭所在象限有不同程度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既可提高视力 ,又可控制眼压 ,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10分钟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球周麻醉,透明角膜切口,粘弹剂360度钝性分离粘连的房角,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吸除前房及囊袋内残留粘弹剂,密闭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眼压全部控制在21mmHg以下,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周边前房深度均≥1CT。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前房角粘连关闭程度将60例(60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三组:房角开放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粘连小于180°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房角粘连大于180°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视力,前房中央深度,眼压、房角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房角粘连均重新开放,三种治疗方案均改善了患者的平均视力、前房中央深度及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或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患者的视力状况、眼压水平及前房深度,疗效安全可靠。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应结合房角关闭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51只眼)和观察组48例(53只眼)。对照组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度,以及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00只病发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为(0.8±0.2),眼压为(10.1±3.2)mm Hg(1 mm Hg=0.1333 k Pa),前房深度为(3.12±0.28)mm,静态下房角开放>1/2明显增加,动态下房角关闭>1/2明显减少,手术前后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眼科中心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1例(7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平均为(10.2±4.6)mm Hg和(10.7±4.9)mm 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赵新华 《中国数字医学》2020,(4):105-107,102
目的:分析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nic biological microscope,UBM)在闭角型青光眼(angle-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232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接受UBM检查,由资深眼科医师监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开放度数(AA)等前房结构指标,同时监测患眼眼压变化和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和UBM检查,术后1周、1个月眼压、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UBM检查显示房角明显增宽,术后1个月时ACD、AOD500、AA、TCPD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UBM检查是观察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前房结构的有效手段,对精准量化评估临床疗效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0例(6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眼压、最佳视力、500μm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术前最佳视力<0.1有12只眼,0.1≤视力<0.3有21只眼,0.3≤视力<0.5有25只眼,≥0.5有10只眼;术后最佳视力<0.1有2只眼,0.1≤视力<0.3有10只眼,0.3≤视力<0.5有20只眼,≥0.5有36只眼。手术后1个月患者最佳视力较手术前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26,P<0.001)。术后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500μm房角开放距离及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9%(7/68)。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增加房角开放距离,改善视力,减少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术中使用两种不同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40例60眼,采用MI60人工晶体19例31眼为A组,MA60MA人工晶状体21例29眼为B组,对比2组病人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1),2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房深度增加值大于B组(P<0.05).2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术中采用MI60人工晶体相较于MA60MA人工晶体能够维持更深的前房深度,减少后囊膜皱褶和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对玻璃体视网膜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期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单纯Phaco+IOL治疗,对照组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haco+IOL组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房角宽度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眼压、视力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但Phaco+IOL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低(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合并老年性白内障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和治疗组20例(23眼)。对照组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比较2组患儿术后眼压(IOP)、前房深度、后囊浑浊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随访49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5者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前房深度明显升高(P<0.05),后囊混浊程度明显减轻(P<0.05)。2组患儿IOP及角膜内皮水肿(CE)、前房闪辉(ACF)和前房纤维素样渗出(ACC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前房深度和后囊混浊程度,更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病人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取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取常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6个月,统计2组角膜散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水平、并发症(脉络膜脱离、滤过泡漏、一过性眼压增高、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2组角膜散光度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较术后1周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前房深度较术前增高、眼压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 < 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4%)低于对照组(23.53%)(P < 0.05)。结论联合采取颞上象限角膜遂道微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病人,可有效增大前房深度,降低眼压,提高病人最佳矫正视力,且手术源性散光程度较轻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