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传统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接诊的104例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管胃食管吻合术组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各52例,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患者采用传统食管胃上弓吻合术治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患者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食管内pH值、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手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但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治疗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76.4±16.3)%比(62.4±21.1)%,(83.6±17.5)%比(63.8±16.2)%,(85.6±22.7)%比(65.3±21.4)%](P<0.05或P<0.01);术后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次、最长酸反流时间及pH<4的总时间均短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17.5±6.3)次比(43.6±11.8)次、(2.4±1.8)次比(6.8±2.3)次、(25.1±5.4)min比(33.5±7.3)min、(82.7±36.4)min比(131.9±37.6)min](P<0.01);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11.54%(6/52)比32.69%(17/52)](P<0.01)。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较传统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可改善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提高肺部功能,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管状胃组40例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全胃组40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均无手术死亡。管状胃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和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7.5%、32.5%12.5%和0,全胃组分别为40.0%、65.0%.32.5和2.5%。管状胃组的胸胃综合征、肺部并发症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胃组(P<0.05~P<0.01);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制作简单、安全,有效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 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胃代食管腔p H监测,术后1、3月依据RDQ量表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统计术后1、3月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2组患者几乎均达到24 h的全程监测,同时组间比较监测总时间、立位监测时间、卧位监测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 h反流次数及长返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反流持续最长时间与p H值<4.00的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全胃组,De 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月的RDQ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较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可为食管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吻合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2组的并发症、肺功能、术后胃食管反流、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0%(P>0.05);观察组在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肺活量(VC)降低幅度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在术后4和12周的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2组生存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77.9%和6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唐胜军  张俭荣  唐烽  谭益 《重庆医学》2011,40(12):1181-1182,1184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31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155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全胃组155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检查肺功能及心功能。用改良EORTC QLQ C-30法行食管术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 310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1周肺功能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管状胃组肺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比全胃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管状胃组在身体功能和情感功能好于全胃组,反流症状低于全胃组。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相比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影响较小,且生命质量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曹彬  史敏科  周勇  张青海 《现代医学》2012,40(6):666-668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全胃组50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结果:术后管状胃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愈;全胃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未愈死亡。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生活质量管状胃组较全胃组有明显好转。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更符合重建术后的解剖生理,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袁庆锋  张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12-3013,3015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改良组术中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肺功能、胃食管反流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肺功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术肺功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损害,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食管腔内24hpH值监测,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hpH监测提示:DeMeester总评分、24h酸反流次数、>5min酸返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00的总时间、pH值<4.0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结果传统手术组>管状胃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而管状胃组反流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1例(4.2%),胸胃综合征1例(4.2%),胃食管吻合瘘1例(4.2%),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5例(21.7%),胸胃综合征3例(13.0%),胃食管吻合瘘2例(8.7%),两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好,肺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管状胃成形对预防或缓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方法:将93例确诊食管癌行胸段食管癌切除和胃食管吻合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传统手术组47例和管状胃手术组46例,术后观察胃食管返流症状情况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有16例(34.04%)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烧灼感、嗳气和反酸等临床症状,而管状胃手术组有6例(13.04%),组间比较,P<0.05;管状胃手术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够明显预防或缓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症状,在保证手术疗效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周波  何明学 《医学综述》2014,(15):2825-2827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残端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7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管状胃组和全胃组,管状胃组191例,行管状胃-食管残端吻合,全胃组186例,行全胃-食管残端吻合,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胸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后肺部感染(5.76%)、胃排空不良(2.62%)、反流性食管炎(4.7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胃组(13.44%、8.60%、13.98%,P<0.05);管状胃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测评总得分(76.9±10.3)分及满意度(37.70%)均显著高于全胃组(65.4±9.8、20.43%,P<0.05),但管状胃组进食食物种类功能区、进食顺畅程度功能区得分低于全胃组(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残端吻合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管状胃食管颈部分层吻合法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与食管在颈部分层吻合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2009-07~2012-02的184例食管癌病人的根治术中采用管状胃在颈部与食管黏膜对黏膜、肌层对肌层的分层吻合法,其中黏膜层采用4-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肌层采用0号丝线间断缝合重建上消化道.中、下段食管癌病人采用经左胸、左颈两切口改良食管癌根治术,上段食管癌病人采用右胸、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18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 结果 本组184例病人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出血1例,无胸胃综合征及胸胃漏发生,返流性食管炎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结论 分层吻合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管状胃可以满足颈部吻合时所需胃的长度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病人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手术方法。方法:按根治要求切除恶性肿瘤,关闭残胃断端,在保留胃的前壁分别置作3cm宽的隧道出、入口,出、入口间距为3cm,经胃粘膜下层打通出、入口,构成胃壁“隧道”。游离食管粘膜3cm,由隧道入口至出口,距出口远端胃浆肌层断缘0.5cm处,横行切开胃粘膜3cm作为吻合口,行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关闭出、入口,置游离的食管粘膜于隧道内。结果:本组300例术后无1例早期死亡和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各2例。结论:经胃粘膜下层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可以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5.
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共850例。其中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453例,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397例行全胃代食管手术者(P〈0.05);两者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状胃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可减少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弓上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主动脉弓前弓上食管胃吻合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弓上隧道式吻合组患者的pH综合评分、24 h总反流次数、>5 min的反流次数、pH<4.0的总时间、pH<4.0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弓上器械吻合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弓上器械吻合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弓上隧道式吻合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弓上隧道式吻合术对于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Cancersofesophagus,cardicandgastricfundusarecommoninChina .Thefirstchoiceoftreatmentispartialresectionoftheaffectedorgananditsrelatedlymphtissuesfollowedbyreconstructionofesophago gastrictract.Manymethodsofreconstructionareavailable,butnoneofthemiside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以提高模型制备的质量及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对照组(n=20)、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组(n=47,食管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单纯胃食管反流(GER)组(n=20,幽门部分缝扎 贲门肌切开术改行胃底食管吻合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ER)组(n=21,空肠食管吻合术改行胆总管开口远侧十二指肠与食管吻合术),分别制备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GERD动物模型.术后对动物持续喂养观察及测量体质量,并对非预期死亡动物随即进行尸体解剖;存活动物分批于术后1、2、3、4个月处死进行食管病理分析.结果:麻醉意外死亡3只.术后非预期死亡26只(24.1%),其中DGER组死亡18只(38.3%),GER组1只(5%),DER组死亡7只(33.3%).SO组中动物未见死亡.尸解分析死亡原因有梗阻、感染、窒息、出血、吻合口瘘和穿孔等.各模型组存活动物均可见不同程度病变形成,且术后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质量及病变形成率高,但术后动物死亡率亦较高.要制备符合研究需要的慢性GERD动物模型,不但要选择合理的术式以保证模型质量,还要采取一定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非预期死亡率,以提高模型制备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反流措施和抗反流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方法:左侧开胸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208例,其中颈部吻合86例,越过主动脉弓上吻合78例,主动脉弓下吻合44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十分普遍,发病率较高达88%。208例中84例手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40.3%,主动脉弓下吻合胃食管反流比例〉主动脉弓上吻合〉颈部吻合。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平面越高,反流越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式具有更好的减轻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能改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1990年1月~2007年5月本科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机械吻合术1 106例,其中有8例发生严重的术后吻合口出血,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予以再次开胸探查止血治疗。术中发现出血部位是胃食管吻合口处小动脉活动性出血,予以直视下吻合口全层贯穿间断缝合出血点、止血。结果本组7例痊愈,未发生吻合口瘘、胸胃穿孔等并发症;1例因胃食管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胃食管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尽早诊断,积极手术止血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